我是腦幹出血患者,至今患病6年多,我從2018年到2023年上半年這段時間恢復的相當緩慢,用原地踏步來形容也不為過,幾乎沒啥進步,直到2023年下半年,確切來說還是2024年,進步又明顯一點。
造成前幾年進步緩慢,去年進步明顯一點的原因大致就是這些因素造成的。
第一,前些年所定的目標,沒結合自身情況來定,目標過高,總認為不要幾年就能恢復好,而忽視了最主要的問題,偏癱病的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確切的年限。
正因目標定的太高,以至於心裡壓力,思想包袱都大,過了一年又一年仍然離目標很遠,對信心也是一種打擊。
信心一旦逐漸消失,鍛煉就沒激情,鍛煉沒激情就是渾渾噩噩應付式的鍛煉,應付式的鍛煉很難進步,沒進步就沒信心,就形成了一個循環怪圈。
第二,為了實現那種脫離實際的目標,就得加大鍛煉內容,加大鍛煉的強度,尤其是那種自己規定的,看著挺自律的鍛煉方法 :當天規定的任務,當天一定要完成的鍛煉方法,而忽視了偏癱病不穩定的問題。
像我那時,出現狀態好的時間少,出現狀態不好的時間多,狀態好時,完成當天的任務都累,狀態不好時完成當天的任務更累,以至於自己經常處於疲勞狀態,越疲勞越不利於恢復。
第三,一成不變的鍛煉模式,從年頭到年尾,從年尾到年頭,一年又一年都是一成不變的鍛煉模式。長時間的這種鍛煉模式,不但枯燥乏味,而且還會造成那種麻木不仁的鍛煉,當鍛煉沒有激情哪裡還會有進步。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學生讀書一樣,如果你還按初中一成不變的學習方法面對高中,如果成績不錯哪這種方法可行,如果成績差了,那說明這方法不適應了,應該在原來的方法上改變方法了。康復鍛煉也是如此。
從2023年下半年開始至今,我重新調整了康復鍛煉思路,一,如果要定目標,都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定一點估計能完成或者接近的目標,比如,立定站只能站三分鐘,目標就定為5-10分鐘,這種目標幾乎能實現或者接近,實現或者接近都能激發信心;二,每天的運動量,根據身體狀況決定或者是隨心隨意鍛煉;三,隔一段時間,重新調整一下鍛煉方法方式,比如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一點新的動作或者是變化一下原來的動作,比如自己是甩手後,再做雙手掄圈,左右前後擺臂,換成甩一下手,雙手掄一次圈,前後左右擺臂各一次,循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