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2024年05月17日21:45:21 健康 1758
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 天天要聞

編譯:鄧玉傑(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田字格

引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既往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與炎症和高血糖有關,被認為是導致DPN發生髮展的危險因素。

2024年5月11日至14日,國際內分泌領域學術盛會2024年歐洲內分泌學大會(ECE)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隆重召開。會上,Ergita Nelaj博士分享了題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維生素D缺乏的關係》的研究報告。研究發現:維生素D缺乏常見於伴有痛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糾正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延緩所有亞型DPN的進展,研究人員建議對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維生素D水平評估。

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 天天要聞

DPN——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

DPN是糖尿病的常見併發症,主要影響身體的周圍神經系統,包括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常見癥狀如:

➤感覺異常:患者可能感到刺痛、麻木、燒灼感或疼痛,這些感覺通常在手腳末端更為明顯。

➤疼痛:可能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有時被描述為劇烈的、電擊樣的或刀割樣的疼痛。

➤肌肉無力:受影響的肌肉可能會感到無力或疲勞,這可能影響到日常活動,如走路或持物。

➤平衡問題:由於感覺喪失,患者可能會感到站立或行走時平衡困難。

➤溫度感覺減退:患者可能對冷或熱的感覺不敏感,增加受傷風險,如燙傷或凍傷。

➤觸覺減退:對輕觸或壓力的感覺可能會減少,這可能導致腳部受傷而未察覺。

維生素D缺乏與DPN關係密切!

本項研究納入64例未補充維生素D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齡57.04±11.05歲,其中43.4%患者合併高血壓,27.8%患者合併血脂異常;平均BMI為27.29±6.24 Kg/m^2,糖尿病的平均病程8.78年。依據DPN狀態將受試者分為3組:

➤第1組:伴有痛性DPN的糖尿病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

➤第2組:伴有無痛性DPN的糖尿病患者20例(男10例,女9例);

➤第3組:不伴有DNP(神經傳導正常)的糖尿病患者24例(男10例,女14例)。

研究發現:第1組受試者25 OH維生素D平均水平明顯2、3組;分別為13.24±5.19 vs 16.37±6.75 vs 19.23±4.52 ng/ml,三組之間維生素D水平存在顯著的統計學上差異。維生素D水平與神經病變評分呈顯著負相關,維生素D水平越低,神經病變評分越高(P<0.003)。年齡或糖尿病進展持續時間對維生素D水平無顯著影響。

本文小結

總之,本項研究提示維生素D缺乏常見於伴有痛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建議對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維生素D水平的評估,而糾正維生素D缺乏可能會延緩所有亞型DPN的進展。

信源

DOI: 10.1530/endoabs.99.P474

本視頻/資訊/文章的內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專業的醫療指導,也不應被視為診療建議。醫脈通是專業的在線醫生平台,「感知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產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獲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2024ECE | 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維生素D可能是一劑「良方」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 天天要聞

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需要治療嗎?會不會影響到生育能力?

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我經常遇到一些患者因為B超檢查發現前列腺鈣化而感到擔憂和困惑。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位患者的故事。某日,一位年輕男士來到我的門診,他因為最近感覺小腹不適,於是做了一次B超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前列腺出現了一些鈣化的現象。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 天天要聞

飯後散步其實是錯的?醫生:上了60歲後,飯後這些事能不做就不做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李叔,今天真是熱得離譜啊!」張大爺扇著手裡的蒲扇,汗流浹背地說道。他和妻子劉阿姨正和對門的老鄰居李叔李嬸在小區對面的公園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