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火牙痛按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也是治療虛火牙痛的穴位,尤其是酉時(下午5—7點)發作或加重的牙痛,通常比較對症。
胃火牙痛三要穴--當出現胃火牙痛時,可在家人的幫助下按摩內庭、頰車和手三里這三處穴位,能起到止痛消腫的效果,5分鐘之後牙痛的癥狀即可緩解,消腫要堅持幾天。
胃火牙痛按內庭穴--位於胃經上,根據胃經的循行路線,從我們的上齒中經過,中醫認為,經絡所過,主治所及,所以當上牙痛的時候,可以選擇按摩內庭穴。另外,內庭穴具有清瀉胃火,通絡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胃火牙痛。
便秘就按商陽穴--經常用拇指尖掐一掐商陽,能旺盛大腸經的氣血,調節消化道功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對身體有強壯補益的作用。若是便秘,可用刮痧板分別刮拭食指、小指,從指根部刮至指尖,重點刮拭商陽,可以促進腸道蠕動。
便秘就按手三里--在中醫當中,便秘跟大腸經受阻有很大的關聯,所以,保持大腸經通暢對於改善便秘的情況大有幫助,手三里是大腸經在手臂部一個非常容易擁塞的點,因為這個地方比較「繁忙」,就容易擁堵。
便秘就按合谷穴--大腸經上虎口的合谷穴,其功效十分的多,具有解表、止痛、疏通作用,其生散通絡的力量很強,對於熱性便秘,經常按揉合谷穴可以有效的緩解因便秘造成的頭暈、食欲不振、情緒煩躁和腹痛等症。
耳聾耳鳴按中渚穴--中渚穴在人的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四、五掌骨間的凹陷處。刺激中渚穴可以採用按壓的方式,用拇指稍用力按壓中渚穴,停留5-秒後放鬆,反覆按壓5-10下,然後用同樣的方法按壓對側的中渚穴,每日兩次。
便秘就按按承山穴--按摩時患者取俯卧位,下肢放鬆,雙足伸出床外,按摩者立於兩足之間,兩拇指同時用力點按兩側承山穴,用力以患者能忍受為度,點按1分鐘即減輕按力,再點按再放鬆,如此反覆5-10遍,每日點按次,連續治療12次。
痛經就按三陰交穴--小腿部的三陰交是緩解痛經的常用穴位。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在足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左右各一。有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安神助眠等保健功效。
痛經就按氣海俞穴--背部的氣海俞穴和關元俞穴也是緩解痛經的有效穴位。這兩個穴位找起來不太確定。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腰椎部,在其兩邊旁開1.5寸處上下按摩,找到痛點就是。這個需要在別人的幫助下才能完成,但效果明顯,按摩1-2分鐘就有明顯效果。
痛經就按血海穴--坐在椅子上,將腿綳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揉按血海穴,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月經期的小腹疼痛。
失眠睡不著就按失眠穴--失眠穴,顧名思義,即是減輕失眠的主要穴道。此穴道坐落腳後跟的中心方位。在進行按摩的時分,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即是握緊拳頭,對失眠穴進行敲擊,每次大概敲100次擺布便能夠。
失眠睡不著就按神門穴--心主神明,心藏神。看名字就知道,神門這個穴位善治「神」之疾病。 神門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所以神門通治各種神志疾病。
失眠睡不著就按百會穴--百會在頭頂,前髮際直上正中5寸。大家看看人體經絡穴點陣圖就知道,百會是手三陽經、足三陽經、足厥陰經、督脈的交會處,通常所說的「三陽五會」就是百會。
高血壓常按風池穴——頸部兩條大筋外緣的陷窩中,即發跡的凹陷處,與耳垂齊平。用兩手拇指抵住風池,其餘四指分開包住頭來支撐,左右同時按壓。風池穴可明顯改善頸腦部的血液和氧氣的供應
痔瘡就按摩三間穴——對三間穴進行按摩,最常見的辦法便是打圈圈,能夠每天用大拇指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按壓三分鐘左右,在按摩的過程中能夠略微用力。
痔瘡就按摩承山穴——按摩承山穴可有效緩解便秘、脫肛、外痔等疾病,與長強穴組合按揉效果更佳。它的位置也很好找,稍用力踮起腳尖,在我們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就是承山穴。輕輕的按揉,當感覺到酸脹微痛感後,再加重按揉手法,盡量避免痛感,每次5分鐘。
肺病就按天突穴——可以有效預防哮喘、咳嗽等肺部問題,如果本身遭受這些疾病困擾的人,通過按摩可以有效緩解,天突穴屬於肺經穴位,按摩這個穴位可以疏通肺經,達到養肺的效果。
肺病就按少商穴——位於我們大拇指的指根角,不太容易按摩得到,可以用棉棒頭來按壓,以緩解咳嗽等癥狀。
肺病就按中府穴——在乳頭外側的兩個橫指位置推起三根的肋骨,就是這一點。中府穴能夠有效的治療到脾,肺等中存在的疾病,如胸痛,肩痛,咳嗽,哮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