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雞蛋是優質蛋白的重要來源之一。
同時,雞蛋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8種必需氨基酸以及維生素A、B2、B12、D、E、葉酸、膽鹼、卵磷脂、鈣、鐵、硒等營養物質。
正因如此,雞蛋在保護血管、促進神經系統發育、增強記憶及免疫力等方面表現優異,被譽為「營養接近最完美的食物」。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雞蛋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滋陰潤燥、清熱補血、除煩安神之效,是扶助正氣之佳品。
早餐吃顆雞蛋,不僅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還可以養胃,對身體頗有好處。
但是,縱使雞蛋有千般好,如果吃不對那也白搭,若是長期吃錯還會對健康不利。例如,以下幾種雞蛋就傷身不淺,大家最好避開~
4種蛋是「傷身蛋」,千萬別吃!
毛雞蛋
毛雞蛋,又被稱為「活珠子」,說白了就是沒有完全孵化的雞。
吃毛雞蛋對一部人來說是非常重口味了,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毛雞蛋就是一種愛的人非常愛,不愛的人聽到都反胃的食物。
不過,撇開味道不談,毛雞蛋不是啥「好蛋」。
一方面,毛雞蛋的絕大多數營養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已經流失掉了,跟新鮮的雞蛋根本沒法比;另一方面,毛雞蛋容易被微生物感染,常吃還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因此,不建議大家經常食用。
散黃蛋
大家應該見過這種情況:嗑開一個雞蛋,哦豁,蛋黃蛋清混在一起,散黃了!
雞蛋散黃,一般多是因為:
運輸時雞蛋受到震蕩,蛋黃膜破裂,造成機械性散黃;
雞蛋存放過久,蛋清稀化,水分滲進蛋黃,等蛋黃膨脹至撐大蛋黃膜時,就散黃了;雞蛋存放過久,細菌、黴菌等經蛋殼氣孔侵入雞蛋內部,破壞蛋白質結構,造成散黃。
一般來說,如果散黃不嚴重、沒異味,那麼進行高溫蒸煮後仍可食用;但如果散黃嚴重且有異味,說明細菌等可能已經大量繁殖,蛋白質已變性,就千萬別吃了!
溏心蛋
不少人特別喜歡雞蛋 「嫩到流汁」的口感,在煎蛋或煮蛋時,會特地把雞蛋做成溏心的。

殊不知,雞蛋不煮熟透就吃,存在很大的健康隱患。
因為雞蛋中可能含沙門氏菌,溏心雞蛋沒有完全熟透,是無法實現有效滅菌的。
如果你不巧吃到了被污染的溏心雞蛋,就很可能被沙門菌感染。
人體感染沙門菌之後,通常在8~72小時內出現癥狀,一般是腹瀉、腹痛、發燒等。多數人即使不進行治療,癥狀也可在4~7天之後消失。
不過,如果感染者是老人、小孩、孕婦、病人等免疫力比較弱的人群,後果就可能比較嚴重,甚至死亡。
好在沙門菌特別怕熱,只要將雞蛋充分煮熟,它們基本「團滅」。
在平時,我們可以把「蛋黃完全凝固」當作雞蛋熟透的標誌。因此,為了安全起見,大家吃雞蛋時,最好還是加熱至蛋黃凝固。

注意:雞蛋中是否帶有致病細菌,跟養殖方式無關。有機雞蛋、走地雞蛋等「高檔雞蛋」,都可能被污染。
炸雞蛋
炸雞蛋屬於油炸食物,熱量超標不說,其中營養也將蕩然無存,還存在致癌的風險。
雞蛋在高溫油炸之下,會引起蛋白質及脂肪高溫變性,進而產生大量自由基和反式脂肪,甚至可能催生苯並芘等強致癌物質。
其中,自由基會侵襲健康細胞,增加細胞癌變的概率;反式脂肪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苯並芘更是早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會增加人體的患癌風險。

不光如此,炸雞蛋還會導致雞蛋中的維生素流失。
據研究顯示,雞蛋經過油炸,其維生素B1、B2的損失率分別為15%和20%,葉酸損失高達65%。
因此,出於健康考慮,還是少吃炸雞蛋吧,可選擇水煮蛋、蒸蛋等更為健康的烹調方法。
來源:養生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