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味中藥,貫通體內陽氣,推走多餘的水液,可化解水腫、積液
中醫有名言:肺為水上之源,脾為水的中源,腎為水下之源。為啥這樣說?首先,肺主行水。肺呼出濁氣吸進清氣的過程,能推動和調節全身水液的輸布和排泄。
其次,脾主運水。既能運化水谷精微為五臟六腑所用,又能將濁液運送至其他臟腑,形成汗液、尿液等排出體外。
其三,腎主化水。腎位於下焦,腎陽就像燃燒的柴火,可溫煦肺脾,並讓全身的津液得到應有的蒸騰氣化。特別是尿液的生成與排泄,更與腎陽的蒸騰氣化直接相關。
若人體水液異常增多,通常是肺脾腎掌控水液的能力出了問題,影響各個關卡水液的輸送。以致形成水腫,甚至積液。
皮膚及皮下組織液體瀦留,為水腫。體腔內體液增多則稱積液,比如胸腔積液,盆腔積液等。水腫的程度可分輕、中、重度。
輕度水腫,為流動的空氣形成的風由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肺犯入,與水液相搏形成。由於肺主皮毛,故這個水腫在皮下,指壓後可見輕度凹陷。
治宜疏風利水。
中度水腫,為肺脾氣虛引起氣滯,導致肺行水脾運水的能力減弱,水液積聚。由於脾主肌,故這個水腫到達了皮下組織,引起皮增厚,指壓可出現明顯的或較深的凹陷,平復緩慢。
尤其脾經的氣血易在腸的盤迴曲結之所腹肋集結,故而此處也形成一個脹膨的場所。
治宜理氣溫脾化濕,消腫除滿。
重度水腫,為全身組織嚴重水腫,身體低垂部皮膚緊張發亮,甚至有狀如蜘蛛類蟲毒結聚。甚至絡脈瘀滯,致脹滿、積塊,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積液。
這往往是脾腎陽虛,不能氣化水濕造成。
治宜大辛大熱溫陽,並苦燥利水,由此化掉水濕。
推車丸,出自明代龔信纂輯《古今醫鑒》。溫陽行氣,燥濕利水。治水腫尤其是中重度水腫。
組成:沉香、木香、巴豆(半生半熟)、胡椒(炒)。
方中占第一位的沉香,為瑞香科植物白木含有樹脂的木材。在沼澤中浸染無論千百年都不會腐蝕,也不改其香,其香通天徹地,諸氣鬱滯用它再妙不過。
其性純陽而升,能治肝鬱,降肝氣,和脾胃,並扶脾達腎,讓本元之火歸位,使身體形成一個溫暖的能量場,化掉導致水腫的水濕,令其從二便而出,並杜絕水源的繼續滋生。
緊跟其後的木香,為菊科植物木香的乾燥根。香味辛散竄行,能帶動氣機流動起來,加之其苦燥溫通降逆氣,寬中,中寬則上下均通,能令一身上下內外諸氣通行,故是專調滯氣之良藥。
沉香配木香,不僅能用強大的香味行氣,消除氣滯,更能以苦燥溫通之共性健脾溫腎,讓身體的濁液(水腫,積液)沒有生存的空間,嘩啦啦像打開了水龍頭般不由自主往下走。
接下來的巴豆與胡椒均辛熱,且均活躍於胃與大腸經。巴豆能入胃瀉寒積,行水利竅。是有名的瀉藥。胡椒,純陽之物,腸胃寒濕用它最妙,能下氣溫中和臟腑。
二味合用,能以辛散竄行與溫熱臟腑的能力,烘烤水腫或是積液,讓其加入沉香木香打造的水龍頭隊伍,並以其瀉下作用,保證濁液之外出。
由此既消水腫,又消積液。
服用方式:
第一日消身體上部水腫,可用發汗解表,通達陽氣的蔥白搗爛,熱酒送下。第二日消中部水腫,用理氣健脾的陳皮湯送下。第三日消下肢水腫,用補肝腎,引葯下行的牛膝湯送下。
3-5次後,病情可得到很大改善。
溫馨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
關注@中醫非遺傳承人買建修,我就是你身邊的中醫朋友[心]
#家庭健康守護官##中醫來了##健康科普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