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有許多對疾病敏感、能及時發出「信號」的器官,淋巴結就是其中一種。
多數情況下,淋巴腫了提示局部有炎症,但有些特殊部位的淋巴一旦腫大,可能是腫瘤信號。
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傳日。《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告訴你危險的淋巴結什麼樣,並教你科學保護淋巴。
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大內科主任 朱軍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胡必傑
淋巴是人體的「烽火台」
我們平時說的淋巴其實是一個系統,由淋巴管、淋巴結、淋巴液、淋巴細胞等組成。
其中,淋巴結穿插於淋巴管中,主要負責過濾淋巴液、產生淋巴細胞、清除病菌和異物。
淋巴對外是身體和細菌、病毒等作戰的前哨,對內要監視體內衰老、惡變的細胞和組織。
正常的淋巴結呈米粒大小,質地柔軟,與毗鄰組織無粘連,不易被摸到,按壓時也不會痛。很多情況都會導致淋巴結腫大:
1、感染,如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結核等;
2、腫瘤,如淋巴瘤、白血病、其他部位的腫瘤;
3、其他,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影響等。
淋巴瘤,既能裝又瘋跑
大部分淋巴結腫大是良性的,但也存在惡性的可能,比如淋巴瘤。它是起源於淋巴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有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兩大類,在我國佔比約10%和90%。
整體來看,淋巴瘤有3個特點:
能「裝」
淋巴瘤含有70多種亞型,臨床表現多樣,診斷難度大。早期癥狀與感冒非常類似,大部分患者頸部、腋窩、腹股溝會出現淋巴結腫大,還可能出現發熱、盜汗、乏力、消瘦、皮疹等全身癥狀。
愛「跑」
淋巴遍布全身,除頭髮和指甲外,淋巴瘤可在各個部位出現,包括中樞神經、乳腺、腸道等。
很「毒」
據國家癌症中心報告,我國淋巴瘤患者目前5年生存率約40%。一半及以上種類的淋巴瘤侵襲性較強,這意味著它們的惡性程度高、發展較快。
不過,部分類型的淋巴瘤相對惰性,即惡性程度低、發展較緩慢,比如早期的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
▶ 某些病原體感染者,如EB病毒、幽門螺桿菌感染;
▶ 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乾燥綜合征患者、器官移植後長期應用免疫抑製劑者;
▶ 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和放射線者;
▶ 有家族史的人。
這3處淋巴腫了要警惕
從位置上看,不同部位淋巴結腫大,往往預示的風險不同。其中,3個部位淋巴腫大要警惕惡性腫瘤,它們是鎖骨、腋下、腹股溝。
頜下 | 可能是鼻、咽、扁桃體等上呼吸道感染 | |
耳部 | 可能是眼瞼、頰、耳顳部發炎 | |
鎖骨 | 左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多見於消化系統腫瘤轉移,如胃癌、肝癌;右側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可見於肺癌 | |
腋窩 | 多是乳房、上肢的炎症,或乳腺癌淋巴結轉移 | |
腹股溝 | 可能是腹部、外陰等部位的炎症,也可能是腹部腫瘤轉移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主任醫師胡必傑表示,如果40歲以上人群發現鎖骨上淋巴結腫大,首先要考慮惡性腫瘤轉移的可能。
另外,超過2/3的淋巴瘤患者就診時有外周淋巴結腫大,位置主要包括:
- 60%~80%為頸部和鎖骨上淋巴結腫大;
- 30%為腋窩淋巴結腫大;
- 10%為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學一個手勢自測
生活中,可以多留意淺表淋巴結有無腫大,洗澡時是自查的好時機:
用3根手指指腹,在淋巴結表面進行觸摸和輕度按壓,不要掐捏,感受其大小、質地、界限和有無壓痛。
惡性淋巴結腫大通常有6個特點:①無痛;②偏硬;③按壓時難推動;④與周圍組織有粘連;⑤長短徑差距不大,如2.4厘米×2.2厘米;⑥會逐漸增大,且多伴有其他癥狀如發熱、乏力、盜汗。
保護淋巴從細節入手
淋巴是免疫系統的主力軍,但也經不起長期慢性刺激。保護淋巴,要從生活細節著手。
1預防慢性感染
在與外界刺激不斷對抗的過程中,淋巴細胞在增殖後可能失去控制而發生變異。
生活中注意預防感染,如吃飯用公筷,勤洗手;發生牙齦炎、皮膚感染時及時治療。
2盡量避免免疫低下
任何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對淋巴來說都是傷害,比如熬夜、焦慮、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堅持鍛煉、規律作息有助調節免疫功能。建議每周進行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晚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
3學會調節壓力
長期精神緊張,也可能導致淋巴無限增生,加大癌變風險。學會休息,找到適合自己釋放壓力的方法,勞逸結合,避免疲勞感累積。
4少接觸有毒化學物質
最好少接觸有機溶劑、殺蟲劑、除草劑,每年染髮不建議超過2次,新房充分通風再入住。
5高危人群做針對性篩查
用手觸摸可發現淺表淋巴結異常,對於深層淋巴結腫大,還需定期體檢才能發現,如淋巴超聲,必要時可做PET檢查或CT評估等。▲
本期編輯:鄭榮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