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香椿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2025年05月11日23:12:02 健康 1757

春天一到,朋友圈裡總有人曬自家的香椿炒雞蛋,配文還得加一句「春天的味道來了」。這東西在不少人眼裡,是春季限定的「野味珍寶」,誰家陽台或者老家田頭長著一棵香椿樹,那簡直得意得像剛中了獎。但越火的東西,越容易被誤解。

香椿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香椿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 天天要聞

前幾年大家避之不及,說什麼「含硝酸鹽太多」「容易致癌」,現在又輪到它翻紅,成了各大短視頻博主口中的「天然養生菜」。問題來了,香椿到底是寶還是禍?很多人看著它長得綠油油的、香噴噴的,就理所當然地覺得它是天然、健康、養生的代表。但別忘了,吃進嘴裡的東西,只要處理不當、吃法不對,再好的食材都可能變成傷身的「毒藥」。

香椿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香椿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 天天要聞

香椿的營養價值與風險

香椿作為一種季節性強、地域性濃的植物,吃它不是問題,但怎麼吃、吃多少、誰能吃、什麼時候吃,這些細節才是真正決定它「是葯三分毒」還是「是菜百利無害」的關鍵。你可能沒注意,香椿翻紅的背後,其實是一個常年被忽視的健康誤區。

很多人到現在還覺得「只要是天然的、長在樹上的、小時候吃過的,那就絕對安全」,這種想法在現在快節奏、信息爆炸的社會背景下,反而成了一種危險的慣性。尤其是香椿這種「帶點野性」的植物,既不像超市蔬菜那樣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又不像中藥材那樣經過炮製處理。它夾在中間,看起來「接地氣」,但恰恰容易被忽視細節。

香椿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香椿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 天天要聞

香椿的營養價值確實不低。它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鈣、鐵,還有不少揮發性芳香物質,正是這些讓它炒出來特別香。也正因為這種香,它被不少傳統食譜奉為「開胃神器」,尤其在春季,人們普遍「肝氣旺、脾胃虛」,吃點香椿,確實能提一提胃口。

可問題是,那些讓人迷戀的香氣背後,也藏著不少「問題分子」。這裡我們得說清楚一個問題:香椿中天然存在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確實不低,特別是剛採摘不久的新鮮香椿。研究發現,新鮮香椿中硝酸鹽含量平均在3000毫克/千克以上,即便它亞硝酸鹽含量不是很高,可放置時間的延長、儲存條件的變化,是會迅速上升的。

你想像一下,春天買回家的香椿,放在廚房檯面上沒進冰箱,半天時間過去,香氣更濃了,但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也可能翻倍增長。很多人喜歡把香椿腌著吃,說是「更香更入味」。但腌制過程中,如果鹽分濃度不夠、環境溫度不穩定,就容易導致亞硝酸鹽積聚,尤其是在腌的一兩天內,這個數值能飆到一個驚人的高峰。

香椿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香椿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 天天要聞

香椿的適用人群與處理方法

我們再看另一個角度:香椿的適用人群其實很有限。比如有痔瘡、口腔潰瘍、容易牙齦腫痛的人,吃香椿很可能「火上澆油」。而對於孩子、孕婦、老年人這些免疫力相對較弱的人群,香椿中的某些植物鹼和揮發性成分,也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輕微過敏反應。

香椿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並不是用熱油一炒就能完全分解的。有實驗表明,香椿即使經過高溫炒制,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依然可能超標。可以在烹飪前用開水焯燙30秒到1分鐘左右,並且馬上用冷水沖涼,這樣能有效溶解和帶走絕大部分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還有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點是:香椿的採摘時間對健康影響也很大。嫩芽期的香椿,含的揮髮油較多,香味更濃、口感更嫩,營養也相對豐富。但一旦長成半木質化的老芽,不但口感變柴,營養也開始流失,硝酸鹽含量卻可能更高。很多人圖便宜,去市場買那些「杆子粗、顏色深」的香椿,其實已經過了最佳食用期,這種香椿不但營養打折,風險反倒加倍。

香椿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香椿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 天天要聞

香椿種植環境與現代飲食認知

如果你家有香椿樹,那還要注意另一個問題:香椿樹是很容易吸收土壤中重金屬的植物。一些工業區、老舊小區周邊的土壤,可能在早些年就已受到鉛、鎘等污染,而這些重金屬一旦被香椿吸收,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會對肝腎造成慢性負擔。所以並不是「自己家種的就更安全」,反而得看清楚「種在哪兒」。

除了這些「明面上的」健康風險,香椿還在另一個層面上暴露了我們對傳統飲食認知的盲區。很多人喜歡用「小時候吃的」「祖輩吃的」「天然的」來為自己的飲食選擇背書,卻忽略了現代生活方式、環境、身體狀況早就和幾十年前大不相同。過去香椿一年也吃不上幾回,現在冷鏈發達、市場供應充足,不少人春天頓頓吃、頓頓香椿炒蛋,這種「過量的健康」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香椿再次成為關注對象!醫生髮現:吃香椿時,千萬多留意這幾點! - 天天要聞

結論:科學食用香椿

香椿不是不能吃,但它確實不適合盲目吃。尤其是那些被包裝成「養生、抗癌、排毒」的說法,更需要打一個問號。真實的健康,從來不是靠某一種食物來實現的,而是靠無數個細節決定的。如何處理香椿、如何儲存、何時吃、吃多少、吃給誰,這些才是你每一口香椿背後真正該關注的事。

歸根到底,香椿不是「健康萬能鑰匙」,但也不是「健康地雷」。它就像生活中很多看起來熟悉的東西一樣,越是熟悉,越容易掉以輕心。真正的健康意識,不是拒絕它,而是了解它,尊重它的特性,掌握它的「脾氣」,用科學的方式,讓它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驚喜,而不是隱患。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醫生告誡:男性若堅持深睡眠調節,不出半年,身體或有4個轉變 - 天天要聞

醫生告誡:男性若堅持深睡眠調節,不出半年,身體或有4個轉變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吐槽:「我這30多歲的人了,每天晚上睡覺就跟打仗似的,翻來覆去睡不著,早上又起不來。白天一整天都昏沉沉的,感覺整個人都不太對勁。」我聽完之後忍不住問他一句:「你是不是經常熬夜打遊戲、刷短視頻?」他點點頭。我說:「那你還挺幸運
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 - 天天要聞

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

暑期臨近安全問題不可忽視外出遊玩時一定要遠離野外危險水域如何預防溺水?溺水後如何自救?夏季必備防溺水指南請查收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在此提醒大家不要讓孩子去游野泳 不要讓孩子私自到水邊玩耍一定要牢記防溺水知識時刻提高警惕來 源:人民網編 輯:龍 英 鄭永揚 編 審:陳忠友監 制:許再晶總監製:劉仁軍 ...
212項檢查,190個毛病:當看病成為藝術 - 天天要聞

212項檢查,190個毛病:當看病成為藝術

王博及其作品《毛病》。南方周末記者 吳小飛 攝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中央美術學院的畢業作品展上,有一件非典型藝術作品格外出圈。畢業生王博為了了解自己的身體,做了212項檢測,最終查出190個毛病——大到間歇發作的驚恐障礙、肺部結節,小到臉上長的脂肪粒、斑點。所有體檢結果和藥品,共同構成了王博的畢業作品《毛病》...
假得五花八門 海關又查獲一批侵權LABUBU - 天天要聞

假得五花八門 海關又查獲一批侵權LABUBU

6月22日,據「海關發布」消息,近日,上海海關所屬洋山海關關員在對一批貨物開展監管時,發現申報為「玩具」的貨物其中部分印有「POP MART」(泡泡瑪特)品牌標識,總計6960個,查驗關員初步判斷存....
會議速遞|張宏耕教授:抑鬱與失眠互為因果,創新中藥治療優勢顯著 - 天天要聞

會議速遞|張宏耕教授:抑鬱與失眠互為因果,創新中藥治療優勢顯著

6月21日,慢病(絡病)防治中國行暨2025年絡病學術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在長沙、武漢、廣州舉行,會議以長沙為主會場,三市聯動,吸引了來自精神衛生領域的數百名專家學者參會,就絡病理論指導失眠、抑鬱等疾病治療取得的科研成果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討。在長沙主會場,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張宏耕教授作題為《中西...
牽一髮而動全身!六旬老人腎功能急劇惡化,這種系統性自身免疫病不可掉以輕心! - 天天要聞

牽一髮而動全身!六旬老人腎功能急劇惡化,這種系統性自身免疫病不可掉以輕心!

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關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是由ANCA介導的以小血管壁炎症和纖維素壞死為特徵的一類系統性疾病,AAV尤其是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多見於中老年人,臨床表現為鏡下血尿、輕中度蛋白尿、緩慢或急速進展的腎功能損害。A
張卓莉教授:細數風濕免疫疾病進展,擘畫領域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 - 天天要聞

張卓莉教授:細數風濕免疫疾病進展,擘畫領域高質量發展宏偉藍圖

近年來,隨著對風濕免疫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入,以及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潛在的治療靶點被發現,新理論、新藥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診療規範和標準也在不斷更新。自靶向藥物開始應用於風濕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RA)、強直性脊柱炎(AS)等,臨床治療不斷取得重大突破並逐步邁入新階段。本文特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張...
「腎」是急迫?——帶你解密化驗單上的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 - 天天要聞

「腎」是急迫?——帶你解密化驗單上的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

愁容滿面、焦慮萬分!劉女士,57歲,一進診室,來不及坐下,就愁容滿面地攤開化驗單(圖1),語氣中透著焦慮:大夫,您看我是不是要尿毒症了?血肌酐查的就是腎功能吧?感覺高得不是很多,為什麼最後一項卻只是正常的三分之一了呢?圖1 化驗單「估算腎小球濾過率」? 要了解這項指標,我們得從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