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是一種黃色的粉末狀物質,它來源於野生植物香蒲草,是這種植物的花粉,人們把它收取以後,晒乾可以入葯。在民間,野外受外傷時候甚至還可以用之來止血。今聊聊蒲黃。
蒲黃因粉粒顏色鮮黃,顆粒細小,其植物為蒲科而得名。又名蒲厘花粉、蒲花、蒲棒花粉、蒲草黃。
中醫
中藥蒲黃為香蒲科植物水燭香蒲、東方香蒲或同屬植物的乾燥花粉。主產於浙江、江蘇、山東、安徽、湖北。夏季採收蒲棒上部的黃色雄花序,晒乾後碾軋,篩取花粉。剪取花後,晒乾,成為帶有雄花的花粉,即為草蒲黃。本品氣微、味淡。以粉細、體輕、色鮮黃、滑膩感強者為佳。生用或炒炭用。
中藥蒲黃性味甘,平。歸肝、心包經。具有止血,化瘀,利尿通淋的功效。
注意:孕婦慎用。《日華子本草》謂本品「妊孕人下血墮胎」。
一般,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止血多炒用,散瘀止痛多生用。
《本草乘雅半偈》
蒲黃。氣味甘平,無毒。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益氣力,輕身,延年神仙。
【核曰】香蒲,蒲黃苗也。處處有之,秦州者良。叢生水際,似莞而褊,有脊而柔,春生嫩葉,出水時紅白茸茸然。取中心入地白蒻,生啖甘脆。瀹以作酢,一宿可食。亦可、可蒸及晒乾磨粉作餅。《周禮》謂之蒲俎。《詩》雲「其蔌伊何,惟筍及蒲」是矣。至夏後,則莖抽葉中,花抱莖端,如武士捧杵,謂之蒲槌,即蒲萼也。黃即花上粉屑,細黃如金。開時便取,蜜搜作果,食之大美。七八月摘葉,柔滑而溫,可以為席,故《禮》男執蒲璧,言有安人之道也。凡使,勿用松黃及黃蒿,二件全似蒲黃,只是味跙及吐人。真蒲黃須隔三重紙焙令黃色,蒸半日,卻再焙乾。
【參曰】蒲,水草。黃,其夏火之華英也。凡草木綻萼吐英,與夫榮實蒂落,莫不具春升夏出、秋降冬藏之象。至黃布花心,此又夏出吐英之榮極時也。第蒲黃四布花上,若黃金經久不變,是知蒲性精專在黃,而以巨陽為用。寒水為體,合入太陽,誠太陽氣分、血分葯也。故太陽是動則病寒熱、小便不利,其所生則病衄血、血瘀,咸可療之。客曰:水草紅白,夏華抱莖,具心腎義,亦可入心之腎,入腎之心藥矣。頤曰:手足太陽少陰,為府藏表裡上下中見,入手太陽,兼中藏之手少陰;入足太陽,兼中藏之足少陰。所謂標之上,氣之化;氣之下,中之見也。此蒲黃互府藏表裡上下之中見。是以心腎咸關,與水火既濟,心腎交互者不同例耳。客曰:既入心腎,亦可交互。頤曰:交互,便非開闔,合象中樞。蒲黃四布花上,唯標巨陽之開,方顯在中之見。此以府經之氣,涉藏經之化,非府經之形,合藏經之神。參五運之相襲、六氣之對待以及標本病傳,比量推度,則得之矣。
百花有黃,花謝黃滅,以非專精於黃也。蒲黃黃金不變,固屬專精,亦具夏火、長夏土、秋金三義。
巨陽,太陽也。太陽之上,寒氣主之,中見少陰。太陽所謂標,寒氣所謂本,少陰所謂中也。本自水中草,標著在夏火吐英榮極時,故專走太陽,兼乎中見。
《藥品化義》
蒲黃。屬陽,體輕,色黃,氣微香,味甘,性平,能升能降,力生破血,炒止血,性氣薄而味厚,入脾經。
蒲黃色黃氣香,專入脾經。若諸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補脾之葯,攝血歸源使不妄行。又取體輕行滯,味甘和血,上治吐衄咯血,下治腸紅崩漏,但為收功之葯,在失血之初,用之無益。若生用,亦能涼血消腫。
《本經疏證》
蒲黃。味甘,平,無毒。主心腹膀胱寒熱,利小便,止血,消瘀血。久服輕身,益氣力,延年神仙。生河東池澤。四月采。
香蒲春初生淺水中,出水時紅白色茸茸然,名曰蒻葉,似莞而褊,有脊而柔,至夏抽梗於叢葉中,花抱梗端如武士棒杵,俗謂之蒲槌,亦曰蒲萼,蒲黃即花中蕊屑也。細若金粉,當欲開時便取之。(《圖經》參《綱目》)
凡生水中之物,皆以水為父,而聽其消漲以為榮枯。矧蒲黃又生於四五月大火得令時,能吸火氣以媾於水,而成中五之色者,是能合水火之精以成土者也。人身惟水火不諧,方小便不利,而為心腹膀胱寒熱。蒲黃象土,本可防水,又生於水,用之使調和水火寒熱,於以解小便,遂自利柔化之功,可反速於剛制也。若夫熱傍水勢而迫血妄行,熱阻水行而停血成瘀,則亦行者能止,瘀者能消,而均可無慮其梗而難制矣。《金匱要略》用蒲灰散利小便,治厥而皮水解者,或以為香蒲,或以為蒲席燒灰。香蒲但能清上熱,不雲能利水。敗蒲席《別錄》主筋溢惡瘡,亦非利水之物。蒲黃《本經》主利小便,且《本事方》芝隱方皆述其治舌脹神驗,予亦曾治多人,黍銖無爽,不正有合治水之腫於皮乎。夫皮水為膚腠間病,不應有厥,厥者下焦病也。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以水氣歸皮,致小便不利。氣阻而成寒熱,則腎亦承其弊,為之陰壅而陽不得達,遂成厥焉。病本在外,非可用溫,又屬皮水,無從發散,計惟解心腹膀胱之寒熱,使小便得利,又何厥逆之有,以是知其為蒲黃無疑也。曰蒲灰者,蒲黃之質固有似於灰也,趙以德《金匱衍義》亦云。
現代藥理
中藥蒲黃有抗血栓形成、止血、抗心肌缺血、抗腦缺血等作用。生蒲黃具有延長小鼠凝血時間,而炒蒲黃和蒲黃炭則能縮短小鼠凝血時間,無促纖溶酶活性。蒲黃可抑制大鼠動靜脈環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濕重降低。另外還有調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