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穀媽~
作為父母,我們對孩子的許多能力都比較重視。然而最讓我們重視且擔心的,那肯定就是孩子的智商了。
在進入社會前,父母們最看重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擁有高智商的孩子,在學習階段,一般比那些智商相對不高的孩子,學習更加輕鬆,也更容易取得優異的成績。
當普通孩子還在吭哧吭哧地做作業的時候,高智商的孩子已經完成作業讀了好多頁書了。
當普通孩子還在一遍又一遍背誦課文的時候,高智商的孩子已經蹲在樹底下研究螞蟻了。
我們往往會有一些誤解,認為智商完全都天生的,後天是沒辦法改變的,所以面對自己孩子智商普通的局面,只能望洋興嘆。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嗎?
一:哪些因素影響著孩子的智商高低
科學研究表明,有三種因素決定著孩子智商的高低,分別是:父母的基因、家庭教育、外部環境。
①父母的基因是孩子智商的下限
我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智商確實有一部分先天的因素。但是,這個天賦不是隨機的,而是由父母的基因決定的。
一般來說,父母雙方智商高,那麼孩子的智商也會相對較高。如果父母智商只有一方智商很高,孩子的智商也能處於父母的平均水平。
所以,父母的智商,是孩子智商的下限。
②家庭教育
美國心理研究學會曾經對孩子智商影響因素做過研究,結果發現,家庭教育和父母基因遺傳對孩子智商的影響幾乎一樣。
也就是說,孩子的智商不是一出生就決定的,父母的家庭教育也能佔據同等的位置。一個具有對智商發展良好環境的家庭,比一般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智商高的孩子。
③外部環境
外部環境是影響孩子智商發展三個因素里較小的一個因素。這裡的外部環境一般指的是,學校教育、孩子周邊的成長環境和培訓班。
從這三個因素里,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家長認為孩子的智商是天生的,從而不去關注孩子智商的發展,這肯定是不對的。
那高智商的孩子,一般會有怎樣的表現?
二:高智商的孩子都有哪些跡象
許多父母都把孩子做題正確率和速度當作孩子智商高低的表現,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失偏頗。
智商高的孩子如果認真學習了,自然學習成績會很好,但學習成績好不代表孩子智商高。
那我們平時可以通過孩子哪些表現,來判斷孩子智商的高低呢?
從心理學上講,當孩子出現這7大跡象,說明你正在培養一個高智商的孩子。
●總能注意到不經意的細節,還總問為什麼。比如他會問,媽媽為什麼樹上的葉子是綠的,地上的葉子是黃的?
●能夠專註於一件事很久。比如一個人長時間地默默研究玩具、拿一根筆在紙上畫半天,一聲不吭。
●記憶力驚人。比如教給他的東西,他總能一字不落地記下來,過段時間還能複述給你。
●喜歡思考,儘管有時候會得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結論,但想想又有點合理。而且他們的總能思考出一些大人都沒想到的東西。
●想像力豐富。看見一個事物可以聯想到很多很多我們匪夷所思的東西。
●在面臨選擇的時候,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並且承擔責任。
●遇到問題能夠獨立解決,實在無法自己解決也能夠準確找到合適的幫手。
以上7大跡象,分別對應的是構成智商的七大能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和應變能力。
具備這些特質的孩子,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智商。
三:如何培養高智商的孩子
在影響孩子智商的幾個因素里,效果最好、最可控的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了。我們平時要怎樣做才能培養出高智商的孩子呢?
①讓孩子有安全感
心理學上認為,當孩子內心有安全感時,就能全身心投入到對世界的探索上,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
如果孩子的內心缺乏安全感,那麼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就會不斷通過各種努力來獲得父母的關注,長大後則無法做到自律,這樣會阻礙孩子發展認識世界的能力,影響智力發育。
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是孩子發展上文的七項能力的基礎。
所以,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要給予他足夠的關愛。要關注孩子,擁抱孩子,讓孩子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這樣孩子才能發展出足夠的安全感。
②要鼓勵教育,不要打擊教育
很多家長認為,為了防止孩子缺乏管教,就要經常對孩子進行敲打。雖然良玉是精雕細琢出來的,但這種雕琢不是靠打擊教育來完成的。
心理學上認為,只有當孩子感覺良好的時候,他才會做得更好。如果孩子時時刻刻處於一種自我否定自我攻擊的心理狀態,他說話做事的時候就會畏畏縮縮,不敢嘗試,影響智力發育。
而且打擊教育下的孩子一般都很自卑。這樣的孩子一般長大後,即使內心有很多的想法,也會因為自我的內心消耗,錯過很多機遇。
對孩子要多多鼓勵,對他做出的成績要不吝讚美。而且,表揚孩子要表揚他努力的過程,而不是表揚他聰明能幹或者一句簡單的「你真棒」。
③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間,不要輕易越界
當孩子認真做自己事情的時候(除了玩手機),父母千萬不要輕易打斷。因為當他認真將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時,外界的干預會打斷他的思考,影響他專註力的發展。
尊重孩子的自我空間,多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不要替孩子做決定,並且尊重孩子的選擇,鼓勵他承擔選擇的後果。
在孩子自我對外界探索的時候,我們只需要在旁關注就可以了。孩子在父母的注視中,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如果孩子主動提出幫助,我們就針對孩子的問題,引導他自己解決。不要因為孩子沒有解決問題就會孩子進行羞辱打擊,這樣只會阻礙他探索的慾望。
最後,不管孩子的智商是高還是一般,他都是父母眼裡的寶貝,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
只要我們讓孩子能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那麼不管智商高還是低,他都會覺得生活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生命具有如此豐富的意義。
而讓孩子一生幸福快樂,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了。
你家孩子有以上的跡象嗎?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婚姻情感諮詢師,專註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鬆養育,喜歡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