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青春期孩子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叛逆。所謂叛逆,其實是成年人視角對青春期少年行為的理解。
成年人主觀上認為,孩子的行為離經叛道、不合邏輯、不被大眾所接受。
誠然,出現叛逆行為的青少年內心脆弱敏感,行為模式較為偏激。
但是也應該認識到,青春期是每一位青少年走向成人的必經之路。哪怕道路曲折,也應該選擇直面和正視青春期會出現的問題。
父母適當地調整一下看問題的視角,學會移情和換位思考,也許更容易找到情感共鳴。
叛逆,是為了證明我存在
這個時候的青少年想法與眾不同,他們既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但卻又沒辦法完全做到遠離父母。
因為之前整個兒童時期處於父母的蔭庇之下,他們開始擔心,父母會不會永遠把自己當「小孩」。
於是,他們常採取自以為是地採取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表現出與父母、老師甚至社會規則的反抗傾向。
而青春期的一些表現,其實正是他們向老師和家長證明自己存在感的一些方式。
在習慣了低調和安穩的成年人的視野里,青春期孩子的這種叛逆行為不僅不可愛,甚至還有點可笑、可惡。
他們的行為模式總是較為偏激,對大眾一致認可的傳統觀念總是特立獨行地表現出極端抵觸行為。
總希望與眾不同,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教育」;哪怕實質上認可他人的想法,也要在語言上、行動上不同意別人的看法。
由於社會經驗與生活經驗的欠缺,青春期少年的行為往往極具冒險性,但是他們盲目自大、不計後果,甚至意識不到後果的代價。
在看待與他人的人際關係方面,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習慣從個人視角看待問題。
同時,情緒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導致情緒波動大,同時內心世界又極為脆弱敏感,悲春傷秋,遇事一點就炸。
在看待規則方面,他們對父母、老師的管教容易產生不耐煩的情緒,在家頂撞父母,在學校挑戰規則,與老師對立。
遇事衝動、易怒,這幾乎是大多數成年人對青春期少年的刻板看法。
衝突,是我真正長大的代價
但青春期孩子叛逆行為只是表象,青春期開始後,孩子開啟了生理髮育的階段,受激素水平影響,他們看上去渾身充滿力量。
這種身體的變化是前所未有的新奇體驗,也讓他們對自己身體的變化感到陌生、好奇甚至是不安。
青春期完成身體的成熟轉變後,雖然他們在生理上接近成年人,但是心理上的變化並沒有與生理進展同步。
他們在學校里、網路上學到各種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卻沒有經過社會歷練,導致理論框架與實踐經驗之間存在縫隙。
社會經驗不足直接導致他們思維方式還是比較簡單,行為方式莽撞粗暴,情緒上多變且不穩定,心理上容易對父母、老師產生反叛、抵觸情緒。
他們非常渴望別人把自己視為一個成年人,但實際是他們的能力又不足以令人採信,於是陷入自我質疑之中。
此外,經濟上不能獨立,這與他們心理上的獨立意識產生了直接衝突。
他們開始注重自己的外在,會有意識地開始打扮自己,十分渴望了解別人眼中的自己。
特別是異性,懵懂的愛情觀讓他們意識到兒時的異性玩伴可能不僅僅只是搭夥做遊戲的小朋友。
這種青春期的心理萌動與並非完全獨立個體之間的衝突也令他們很苦惱,繼而在行為表現上往往以叛逆、極端的方式來自我證明。
孩子,其實我愛你所有的模樣
面對青春期少年的叛逆行為,父母要持平常心,並努力試著去理解和包容孩子。
對待孩子的叛逆心理行為,不要過分解讀,更不能從道德品質的高度過分解讀。
叛逆期是一個正常的時期,只是處於這個時期的青少年,需要家長和老師多一點耐心,用柔軟的方式、心平氣和的與之交流溝通。
叛逆的孩子喜歡錶現出對他人表揚的蔑視行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鼓勵和誇獎。
相反,更應該常常鼓勵孩子,讓他知道自己的優點所在。不要攀比別人家的孩子,在與孩子聊天時,要善於發現其優點,並及時地表揚鼓勵。
在話題的選擇上,父母也應該十分慎重,因為此時的孩子總是敏感的。在和孩子交流時,不要動不動就是談論學習的話題甚至只談學習。
長此以往,他會認為父母是個唯分數的機器,無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再慢慢切入主題,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和防備。
如果孩子做錯了,一定記住,不要當眾責備和羞辱孩子,在一個屬於你們的空間里,以溫和的方式開導和才華,以免其自尊心受到傷害,用心呵護孩子的心靈。
對叛逆的孩子,措辭的尺度尤其要注意,這樣的一些表述是絕對禁區:「怎麼生了你這麼個東西」「你簡直就是豬」「你給我滾吧」。
孩子會叛逆,父母也不是萬能的,也會情緒失控。但是,在憤怒的情況下不要教育孩子。
合適的方法是家長首先調整情緒,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對話,注重立場而不是力度,用理性的態度去解決衝突。
不難發現,大多數有極端叛逆行為的孩子往往缺失溫暖有力量的家庭教育。
家長和學校應當保持密切的聯繫,做到對孩子知根知底,及時掌握孩子的表現情況。
總之,對於叛逆期的青少年,家長應避免使用強壓的做法。
棍棒教育可能在一定情形下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其負面影響卻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不如給予他一定的釋放空間,讓他可以自由地、隨心所欲地成長。
結語
說服永遠比壓服更有效。除了家庭教育,學校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老師和家長都應該認識到青春期少年的特點,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進行職責與批評。
要學會轉換角度,了解他們真正的想法與感受,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樣教育的效果才會更好。
面對叛逆的青少年,特別要注意摒棄唯分數論的做法,不要給他們施加無形的壓力。叛逆的青少年都是自我意識較強的人,這種青少年一般更具有創造力。
教師更應該用心發現每位學生的才華,正面引導和教化,去幫助他們成材。
叛逆少年精神上更加獨立,更有自我想法,如果能指導他們樹立人生目標,將其往正面方向引導,或許能夠改變他們的一生。而這,也需要來自社會的共同關注。
例如,社會工作者要協調社區和社會可利用資源,開展相關活動,為學校提供有力支援,促進學生的發展。
還應該協作共管,防止學校周圍的不良因素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響,消除暴力隱患,致力於創造健康積極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青春期對話》
《別和叛逆期孩子較勁》
《解碼青春期》
《心理學與生活》
最後,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