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礙
即精神迷茫,表現為一種不穩定的思維混亂的主觀形態。其原因在於個性價值觀與社會整體價值觀的衝突,導致人們與社會脫節,由於情感得不到共鳴,必然會產生自我懷疑、否定自我個性的心理現象,長此以往,會給人們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
個性價值觀即文化個性的精神價值取向,取決於諸如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群體性,以及人們的社會階層、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歷史因素。但在複雜的社會現實面前,個性時有脆弱,特別是,在強大的社會整體價值觀慣性之下,個性價值取捨始終處於服從的地位。
社會整體價值觀在個性價值觀之間的博弈過程中產生,具有普遍意義。然而,在世界共同體的今天,不同社會價值觀之間的矛盾,無時不刻地沖敲擊著每個人的心靈。對此,文化融合,建立共情,是心理學實踐要解決的問題,即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如何不斷地端正態度,擺正位置。
心理學實踐的本質
心理學應該從人的本性出發,去研究人的心理,如人本主義就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致性。人的本性是自然與社會的統一,如在治療心理疾病時,藥物是精神的一種自然(規律)砝碼,藝術是精神的社會形式。
心理學實踐的本質是文化融合,並觸及生命根本,否則,就無法徹底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觸及生命根本必然是對一切生命歷史之探究,這就是建立精神框架,由此體現出心理學實踐的哲學意義,或者說,解決心理問題只能依靠精神帶動。
哲學思考是充實(文化的)精神內涵的過程。哲學觀點不是用科學來證明其真偽的,事實上,我們不得不依靠生命感受來強化與生俱來的生命精神,於是,哲學帶動了科學的發展。心理學就是一門科學,是歷史規律,但心理問題不僅是歷史的,更是現實的。
由此可見,心理學實踐的可持續性就在於歷史與現實的辯證統一,否則,就如同超人精神的尼采,最後瘋掉了,具體而言,就是在不同的文化個性之間提煉出共同的精神價值取向,以此安慰失衡的心靈,尼採的問題就在於他只信自己,無視他人。
心理學實踐的可持續性
即全聯教育商會《人生學》實踐的可持續性。《人生學》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心理學實踐提升到了以實現人生價值為目標的精神高度。
精神是最具帶動性的生命感受,人們的一切社會活動都歸結為生命感受,只有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人們才能接觸到更多的文化現象,才能實現更多的生命感受,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人們內心世界的客觀需求。對此,全聯教育商會《人生學》是生命感受之集大成者。
從實踐立場出發,《人生學》共120多萬字,涉及領域廣泛,分為十章,每章兩個方面,共二十個方面,即人生哲學、人生幸福、勞動致富、職業生涯、事業發展、職務晉陞、婚姻愛情、家庭教育、心理維護、營養健康、社會適應、積極心理、婦幼保健、老年養生、美容按摩、運動康復、成癮矯正、身心疾病、傳統文化、人格提升。
在理論角度上看,《人生學》的視野寬闊,涵蓋十個方面的內容:一、人生的價值是奉獻;二、人生最寶貴的是人品;三、人生的信仰是力量;四、人生的資本是健康;五、人生中應該充滿愛;六、人生珍貴的是伴侶之情;七、人生必須清除「心靈垃圾」;八、人生必須順其自然;九、人生切勿悲觀;十、人生有夢才快樂。
從精神的整體性上講,《人生學》是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的文化個性,其儒家思維重在培養人的社會性之歷史沿襲(教育實踐),道家思維在於思維辯證與尊重客觀規律的思想啟迪,而佛家思維是對一切生命精神本質的歷史借鑒。
同時,《人生學》的西方文明思維,指《人生學》與西方主要哲學思想之間的相互融合,譬如,《人生學》的黑格爾精神內核、《人生學》的康德道德先驗、《人生學》的弗洛伊德心理支撐等都是《人生學》精神空間所涵蓋的人類文明之精神脈動。
可見,《人生學》的理論與實踐是豐富多彩的,這決定了其未來社會實踐的精神境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一切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更是未來的。在此,歷史就是有文化沉澱的優勢,現實就是有文化的精神帶動,未來就是有精神帶動的可持續性。
在具體的心理學實踐中,持續性就是要杜絕單純的、絕對的機械論、雞湯論、形而上學神秘論,而是要試圖回答一切生命問題,並堅持每時每刻的、全方位的、動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文化個性之間的整體性運作(提煉出共同的精神價值取向),表現為個性之間平等的、共同的、誰也離不開誰的精神帶動狀態。
譬如,建立線下線上帶動體系,實現《人生學》各種資源的社會化。資源涵蓋實踐支撐、理論帶動,還有潛在的重要的「粉絲群」(參與者)。
社會是人的社會,粉絲化也是社會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有了「粉絲群」,就有了精神帶動的基礎,對「粉絲」而言,《人生學》這個平台就是一個取之不盡的精神寶庫,譬如,建立《人生學》培訓檔案制度,將每一個《人生學》的參與者都納入可持續發展規劃,通過大數據機制,實行每時每刻的全方位的動態的思想交流。
精神帶動具有層次性,每個地區都有各自的文化特點和精神需求,每個地區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所以,心理學實踐的區域(塊)鏈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區域鏈建設就是要求每個地區都能夠以自身實踐立場和文化特點擔當起《人生學》的整體性角色。
事實上,任何社會事件都會衝擊人的心理,心理問題是每時每刻的,這就要求《人生學》的理論與實踐必須要與時俱進!要主動!要敏感!有效率!譬如,戰爭、病毒、防疫,對人們的心理影響非常大,於是,人們就會期望《人生學》給出答案,這無疑考驗著《人生學》的理論與實踐的整體性能力,同時,也為「區域鏈」建設提供了新機遇。
(作者單位:夜鶯出書網理論部)
本文由夜鶯出書網原創,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