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焦慮情緒,相信人人都不會陌生。
人的一生中,會有或多或少的時光,會被焦慮伴隨。
我們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出現,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消失。
它就像一場感冒,總在我們猝不及防時,進入我們的生命里。
面對焦慮,我們好像總顯得無能無力,只能讓它擾亂我們的心神,打破我們做事的節奏,降低我們生活的質量。
焦慮到底什麼時候出現?又什麼時候消失?我們該如何把控它,又該如何減少它對我們的影響?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焦慮是我們的天性。
我們通常什麼時候會焦慮?當我們慾望與能力不匹配的時候,我們就會焦慮,我們想要的無法通過我們的能力去獲取,這時候我們就會焦慮。
想要太多,而且要立馬得到,這是我們的天性使然。
我們是那麼貪婪卻又是那麼沒耐心。
既然焦慮是我們的天性,是我們骨子裡默認的設置,那麼對焦慮我們就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了。
我們不妨來直面焦慮。
先來看看焦慮分為哪幾類?
01:定位焦慮
在一個領域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因為選擇了錯誤的參照者而產生的焦慮。
比如說明明是初學者,卻老想著跟那些熟練者,大咖相比。
看到別人在領域內做得很成功,再對比自己的平庸,就會感到很焦慮。
老拿自己的起點跟別人的終點比,自然會焦慮。
解決這一類焦慮的辦法,就是承認自己的現實水平,接受自己的暫時平凡,只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優秀了,那就行了。
一切都不晚,努力總比不努力強。
02:能力焦慮
這類焦慮很常見:比如說給自己定的目標太多,給自己分配了太多的事情,導致自己完不成了。
再比如說事情對於自己目前的能力來說太難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因為能力達不到自己的期望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我們稱之為能力焦慮。
針對這類能力焦慮,我們也有解決方法,一是每天不要給自己安排那麼多任務,適可而止,勞逸結合。
不要貪多,每天完成二,三件重要的任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二是集中所有精力攻克難點。難點必須突破,不要為難,難點突破之後,事情才會圓滿完成。
03:環境焦慮
環境焦慮,指的就是受環境所累,不得放棄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而去堅持自己不想做的事。
比如說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從事一些自己不喜歡乾的工作,而放棄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妨放寬心,接受現實,從一些自己的業餘時間突破 ,一點點完成自己的夢想。
04:選擇焦慮
做選擇也是一種損耗能量的行為,當我們這也想要,那也想要,這也想做,那也想做,選擇太多時,我們就容易陷入焦慮。
我們天性喜歡唯一與確定,搖擺不定讓我們焦慮。
我們只有一個表時,我們可以知道時間,我們有兩個不一樣的表時,我們反而不知道時間。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要先想清楚,然後迅速確定當下唯一的選擇。如果覺得兩者比重差不多,那麼隨便挑一個立即開始,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猶豫不決上面。
以上就是最常見的四種焦慮,如果我們感到焦慮了,我們可以第一時間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寫下來,寫下來可以讓我們情緒平靜,幫我們理清思路,認清自己遇到了哪一種焦慮,然後對症下藥,採取對應的措施去解決焦慮。
總之,焦慮情緒並不是什麼疑難雜症,焦慮是我們的天性,只要我們保持耐心,認清焦慮的真相,主動用行動去化解焦慮,相信焦慮再也無法掌控我們,相反我們卻能自如地掌控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