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2021年12月10日23:31:03 心理 1592

文 欣然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創作不易,侵權必究

導言

爭議聲中,《女心理師》已經播出了24集。

從推遲2年上映,到被電視台棄播,再到豆瓣5.1分與知乎7.9分的評分差異,《女心理師》一路都帶著話題。

不可否認的是,不管外面怎樣吵,這部劇的口碑卻越來越好。

前24集中,已經奉獻了6個精彩案例:包括自殺危機干預,驚恐障礙發作,恐婚症暴食症,討好型人格,產後抑鬱;每個話題,都引發了不少關注和熱議。

而其中最能引起共鳴的部分,是關於原生家庭的話題

無論你喜歡還是排斥,原生家庭就像個無形的影子,伴隨我們成長,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下面這3個故事,都很有代表性,或許你能從中看到自己的身影。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01

我不是你丈夫

30歲的蔣靜,是位暴食症患者。

她總是控制不住地大吃大喝,之後又會拚命摳喉嚨,把吃過的東西吐出來。

長期的摳吐行為,導致她消化道出血。

她去看了醫生,可藥物能治療身體,卻無法治癒行為,直到她開始求助心理諮詢。

女諮詢師賀頓(楊紫飾)發現:蔣靜的暴食行為,通常發生在壓力大到承受不了時,而壓力源的應激事件,大多與媽媽有關。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蔣靜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在她很小的時候,爸爸背叛了婚姻。

媽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兒身上,她希望女兒有出息,不要像自己那樣被拋棄。

從此,蔣靜的世界只有鋼琴,她沒有休息日,不能出去玩,就像個「提線木偶」在媽媽的安排下生活:穿她喜歡的裙子,扎她喜歡的馬尾,練她喜歡的鋼琴。

她沒有目標,沒有愛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她的人生只有一件事:成為媽媽喜歡的樣子

只要出一點錯,媽媽就會用羞辱的話,毫不留情地向她砸過來。

這些都讓蔣靜承受著巨大壓力,只有吃才能讓她暫時忘記,可她又怕吃胖了媽媽不喜歡,所以每次吃完都要強迫自己吐出來。

這,便是暴食症的成因。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若干年前,我的第一位來訪者,也是位暴食的姑娘。

當我問她,拚命往嘴裡塞東西是什麼感受時,她告訴我:心裏面是空的。

心是承載愛的地方,食物只是替代品,暴食者真正想要的,是對愛的渴求。

所以,當失望的媽媽,再一次控制蔣靜:把她關在房間,拿走她的手機,不讓她去諮詢,憤怒的女兒,終於說出了憋在心底的話。

我今年30歲了,我再也不想活成你讓我活成的樣子,為什麼爸爸犯下的錯誤你要留給我?我只是你的女兒,不是你的丈夫。

這番話,說出了這個家庭的癥結所在。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心理學認為,健康的家庭關係是有「序位」的:夫妻關係在先,親子關係在後,夫妻相互關愛,共同照顧孩子。

假如家庭中,丈夫的位置缺席,那麼妻子要做的,應該是重建親密關係,而不是讓子女把丈夫的位置補上去。

蔣靜的媽媽,對丈夫的背叛充滿仇恨,她沒有考慮再婚,而是把未來寄托在女兒身上:這時,女兒就被迫承擔了丈夫的角色,要去理解,照顧和支撐母親。

這樣的愛,會讓孩子不堪重負;更糟的是,她無法擁有自己的人生。

幸運的是,當蔣靜決定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回真實的自己時,媽媽也開始覺醒。

諮詢最後,蔣靜選了一張牌:畫面上,是親人擁抱在一起。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而愛是一道光,能化解傷痛,療愈自己。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02

我還不如一根草

湯莉莉的媽媽,沒多少鏡頭,但每次出場,都和錢有關:要麼是在打麻將,要麼是在和女兒要錢。

湯媽媽一心想掙大錢,可從來也沒有掙到過錢。

從小到大,湯莉莉活得提心弔膽:小時候,一家人被追債的堵在家裡;青春期,媽媽沉迷在牌桌上,是爸爸去幫她買衛生巾;為了炒股,媽媽甚至把爸爸治病的錢都拿走了。

爸爸的因病離世,並沒有讓媽媽徹底覺悟;反而是懂事的女兒,挑起了生活重擔。

高考那年,她發著高燒,還在外面發傳單替媽媽還債;上了班,幾乎所有的錢,都寄給了家裡;這些年,她不知替媽媽還了多少債,可當她遇到難事,卻只能一個人默默扛過去。

在人生最低谷,她再一次替媽媽還清了高利貸,可看到媽媽那副無所謂的樣子,湯莉莉徹底崩潰了。

她哭著說:人家都說,有媽的孩子是個寶,我覺得我活得連根草都不如;這個家,有你沒你沒區別,我有媽還不如沒媽。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治癒童年。

湯莉莉的童年經歷,不隻影響著她與母親的關係,更影響著她的婚戀和情感。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她與賀頓的第一次相遇,是被有錢男友甩在大街上,賀頓出手相救;而二人反目,是同樣的場景,那時她開始與另一位有錢男友交往。

賀頓提醒湯莉莉:你對有錢男人只是需要,並不是愛。

湯莉莉歇斯底里地回應:我就是喜歡大叔,因為我缺少父愛;我就是喜歡有錢人,因為我窮怕了;你憑什麼站在道德高點批判我?

其實湯莉莉很懂自己:一個人內在所缺少的,會從外在去找補,這在心理學上稱作「補償效應」。

缺愛家庭長大的孩子,太容易被感動,別人對自己有一點好,就會以身相許。

缺錢家庭長大的孩子,會把物質需要看得特別重,很容易落入有錢人的陷阱。

湯莉莉兩點都有,而房中誼兩點都占。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這個男人,一邊給你高薪別墅,一邊親手為你做早餐,還能和你共同策劃未來;如此完美貼和需求的男人,能讓湯莉莉這等聰明女人上當受騙,一點也不奇怪。

直到房中誼的老婆找上門,她才如夢方醒:真相令她痛苦萬分,可內心裡,她還是捨不得這個「對她好又有錢」的男人。

讓湯莉莉面對現實的,是賀頓的靈魂三連問

  • 他對你的好是唯一的嗎?
  • 他的錢是你的嗎?
  • 他花的錢你沒有嗎?

這3個問題,點醒了湯莉莉,也適用於每個「缺愛」和「窮怕了」的女人。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03

7歲時我就死了

《女心理師》中的男二號葉家輝,是個神秘的存在。

這位國外留學的精神科博士,精通中西醫,懂心理,懂網路,會做八音盒,會做飯,有個好身手,會監聽,而且永遠只穿黑色衣服。

黑色,在心理學中是死亡的象徵:而葉家輝告訴賀頓,他從7歲時就死了。

7歲那年,在一個大雨磅礴的夜裡,媽媽上了一個男人的車;他哭著追出來,想攔住媽媽,可被人推開,他眼睜睜地看著媽媽離開,自此音信全無。

從那時開始,葉家輝只為一個目標而活:復仇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他故意接近賀頓並向她示愛,他故意與李雲發生感情糾葛,而這兩位的共同點,就是同為姬銘聰教授的得意門生。

在葉家輝的密室里,照片貼滿一面牆,最中心的位置,正是姬銘聰。

他回國是為了搞垮姬教授,拿到他手裡的F檔案,因為那檔案與媽媽有關。

F檔案的主人,名叫傅棠,她曾是姬教授的來訪者,也是一名雙向情感障礙患者。

養父告訴他:姬銘聰就是當年帶走媽媽的人,也是他的生父,這個人不僅害了媽媽,也拋棄了他。

在復仇的陰影下,葉家輝過著「半人半鬼」的生活:人前是個治病救人的好人,私下卻做出傷害無辜之事。

可說到底,他也不過是個渴望父母疼愛的可憐人。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當聽到姬明聰說自己從來沒有愛過一個人,賀頓就像是自己的孩子;葉家輝情緒激動,甚至打翻了咖啡杯。

他那麼努力,做了那麼多事,要的就是存在感

他的內心被兩種力量撕扯:一方面,他恨著傷害母親,沒盡過一天責任的父親;而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著被父親承認。

他很羨慕同樣自小失去父母的錢開逸:他和街坊鄰居相互寵愛,活得快樂自在。

  • 葉家輝問錢開逸:你就一點兒都不會感到孤單嗎?
  • 錢開逸回答:也會呀,但未來很長,人不能永遠活在過去里

同樣的命運,走出的可能是不一樣的人生,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看待創傷的過去。

錢開逸看到了別處的擁有,比如文昌街老老少少的愛,他是幸福的;而葉家輝只看了自己的失去,始終活在被拋棄的仇恨里,他是痛苦的。

惡會激發惡,善會激發善:你成為怎樣的人,取決於和誰在一起。

潛移默化中,葉家輝開始轉變:他被錢開逸的豁達樂觀所感染,他對湯莉莉兩次出手相救,他越來越深地感受到與姬教授相處的溫暖。

人無法給予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當你感受到愛,仇恨便會隨之化解。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尾聲

心理諮詢中,原生家庭幾乎是必談的話題。

那些反覆出現的心理問題,大都來自於童年的未完成事件,我們稱之為「情結」。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過去的追溯,是為了讓我們找到問題源頭,化解過去帶來的影響;而不是為了界定是非,抱怨不公,讓自己活在過去的陰影里。

所以,每當看到有人深陷其中,我都會問這樣的問題:那些傷,你還準備背多久呢?

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完美的家庭,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問題;早晚有一天,我們都要從保護殼裡面鑽出來,也許會遇到狂風暴雨,也許會害怕,但也可以像小菜苗一樣,頑強地向上生長。

關鍵是:你要相信你自己。

世間不幸之事,源於彼此在意:《女心理師》逆襲,原生家庭引熱議 - 天天要聞

【我是欣然,為大家分享心理知識,如果某些話題引起您的思考與共鳴,請關注打賞,感謝您的認可與支持】

#情感點評大賞#

楊紫《女心理師》無懼爭議:記住這6個問題,關鍵時刻能救命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男女關係動態:期待下一次的心理學視角 - 天天要聞

男女關係動態:期待下一次的心理學視角

在社會的各個角落,我們經常聽到關於男女之間關係的討論。其中,一個備受爭議的問題是:在一次性行為之後,男性和女性誰更可能期待下一次的接觸?這個問題涉及到性別角色、個人偏好、情感需求等多個層面,需要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深入探討。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問題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知識科普丨自閉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知識科普丨自閉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自閉症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是自閉症對日常生活的主要影響:1. 社交困難自閉症患者面臨嚴重的社交困難。他們可能無法理解和回應別人的情感和意圖,以及建立和維護正常的社交關係,這可能導致孤獨感和社會隔離。2. 溝通障礙自閉症患者往往有溝通障礙。
鄭州焦慮醫院:心悸焦慮症怎麼辦? - 天天要聞

鄭州焦慮醫院:心悸焦慮症怎麼辦?

心悸焦慮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心悸、焦慮、緊張等癥狀。對於這種疾病的治療,可以通過心理疏導和行為療法來改善癥狀。本文將從多個方面介紹心悸焦慮症的治療方法,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應對這一疾病。1. 心理疏導:心理疏導是心悸焦慮症治療的重要環節。
皮克斯動畫的色彩心理《玩具總動員》 - 天天要聞

皮克斯動畫的色彩心理《玩具總動員》

一、引言《玩具總動員》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創作的一部經典動畫電影,不僅在影片製作技術上贏得了觀眾的讚譽,也因其深刻的情感表達和角色塑造而廣受好評。在影片創作中,色彩心理這一獨特的概念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與其內耗自己,不如向外釋放 | 表達性藝術治療開課倒計時 - 天天要聞

與其內耗自己,不如向外釋放 | 表達性藝術治療開課倒計時

當人們沉浸於自己喜歡做的某件事時,似乎有某種魔力,忘記時間,忘卻煩惱:喜歡繪畫的人,他們在自由塗鴉時不知不覺就釋放了壓抑的情緒;擅長寫作的人,他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諸於文字,寫著寫著,很多感覺和想法就改變了;熱愛音樂的人,在音樂中痛快地哭、放肆地笑、自由地跳……似乎在音樂面前,一
【心理煉金會】赫溫·蘭比斯:夢境行者的魔葯配方 - 天天要聞

【心理煉金會】赫溫·蘭比斯:夢境行者的魔葯配方

那個代表正義的女孩,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完成了心理煉金會的多項任務,從而獲得了「夢境行者」魔葯的配方。這意味著她將再次面對赫溫·蘭比斯。在貝克蘭德傢具商人漢普雷斯的家裡,奧黛麗再次見到了心理煉金會評議團的委員赫溫·蘭比斯。
探索青少年心靈迷宮,為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找到出口 - 天天要聞

探索青少年心靈迷宮,為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找到出口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文| 月亮編輯|月亮引言《十三個原因》是一部由Netflix製作的電視劇,根據Jay Asher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於2017年首播。
金價漲破600人們會發生什麼心理變化? - 天天要聞

金價漲破600人們會發生什麼心理變化?

金價上漲到600以後,人們會發生很多心理變化。金價的波動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經濟和心情,對於普通民眾而言,金價上漲可能引發以下幾種心理變化。首先,金價上漲可能引發人們的恐慌和焦慮情緒。對於那些持有金飾或金幣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擔心自己的財產減值,甚至陷入拋售金飾的困境。
身累與心累:你更害怕哪一個? - 天天要聞

身累與心累:你更害怕哪一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面臨身累和心累這兩種狀況,它們給我們帶來了壓力和疲憊。身累指身體上的疲勞和勞累,而心累則指精神上的壓力和疲憊。每個人對這兩者的感受不盡相同,有的人害怕身累,有的人害怕心累。本文將從身體和心理健康、應對能力等方面進行探討,分析人們對身累與心累的害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