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2021年09月19日19:19:06 心理 1615

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在我說與聽的時候,

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

——魯思·貝本梅爾

因為《譚談交通》這個節目走紅,譚喬從一名交警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名人。

雖然節目已經停播了3年,但有很多經典的節目片段依然在各大視頻網站上被引用與轉載。

身邊很多人都覺得他火了,有錢了。

但近期的一些媒體採訪里,譚喬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像別人想像中那樣,走向了人生巔峰。

他沒錢,每個月依然領著作為一名成都交警隊的基本工資,一個月4600塊;

他不快樂,2018年被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前兆,2019年中度抑鬱確診。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從一開始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心病」,到後來開始積極地配合治療,從譚喬的經歷里,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現在已經有了越來越多有關心理疾病的科普,但大多數人還是無法將它當成一種「正常」的疾病來看待,依然對於「抑鬱症」抱有一定的病恥感。

他說:「其實這個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的人對你的那種冷言冷語,所以我實在是……不想看到他們。」

抑鬱症與言語暴力

人類可以說是地球上最脆弱的一個物種了。

因為人除了需要承受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心理上的傷害。

肢體上的暴力是外顯的,比較容易被人所觀察到,法律與社會文化對這種行為有了更多的約束與修正。

但言語上的暴力,則是偏內隱的,更加難以被人意識到,也更加難以管控與約束的。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網暴,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一種現象。

韓國女團f(x)成員崔雪莉於2019年自殺,年僅25歲;

2018年,德陽一名女醫生因為在游泳池與一名小孩發生了摩擦,引發了衝突,視頻在網上曝光後被人肉以及被網暴,最後不堪壓力選擇了自殺。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在譚sir的採訪里,雖然也有提到自己在網路上受到的一些負面評價,但最讓他受傷的,是來自身邊的聲音。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人們對於精神生活更高的追求。

而我們也需要去留意,那把隱藏在語言中的那把隱形的武器。

生活中常見的3種語言暴力

1.阻撓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只有你才帶過孩子嗎?我們都沒有帶嗎?

在談論很重要的感受時,常常會有人告訴對方:你不應該這麼想。

大家都帶過娃,怎麼就你一個叫苦連天的?肯定是你自己有問題。

正面點,積極點,你太負能量了。

這種表達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神上的阻撓,意圖將對方的思緒強硬地扭轉到自己所期待的那個方向,而在掰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讓一個人在情感上受到傷害。

2.妄下結論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你現在兒女雙全,幸福了,受點苦是應該的。

鍵盤俠雖然在網上比較容易看到,但在現實生活里,也是很普遍的。

鍵盤俠的一大特點就在於,他們無視別人的經歷與處境,肆意地為一個人貼上一些負面的標籤。

你活該。這都是你自找的。都是你太負能量了,才會得抑鬱症的。

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理解與體會他人的人生,用妄下結論的方式去給別人做評斷,無疑是一把刺向別人心裡尖銳的刀。

3.打擊

從網紅交警到中度抑鬱:抑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人的冷言冷語 - 天天要聞

你別跟我說這些,我還有抑鬱症呢。我都想死,我現在就想死,不要跟我扯這些,好好把你該做的事情做了。

用一種強硬的態度在言語上去壓倒對方,實際上也是在告訴對方:

這些話,你壓根就不該說出來。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充分的表達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個時常經受言語攻擊的人,往往就會形成一種壓抑自己感受的習慣。

當一個人長期地壓抑自己的感受,那麼他也會對自己產生越來越強的攻擊性,陷入到一種頹喪的自我內耗之中。


有些話,可以療愈一個人,而有些話,也可能會傷人於無形。

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身體上的傷害給人帶來的痛苦,可是依然還無法意識到,言語中存在的暴力。

人類社會是從物質文明發展起來的,而現在也在越來越深入到精神文明之中。

要成為一個順應時代精神的人,也要求我們越來越重視每個人身上的情感需求與情感價值。

雖然權力可以給人帶來榮譽,但愛,可以給人帶來幸福。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路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