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窗戶,或者是牆,
它們審判我們,或者讓我們自由。
在我說與聽的時候,
請讓愛的光芒照耀我。
——魯思·貝本梅爾
因為《譚談交通》這個節目走紅,譚喬從一名交警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名人。
雖然節目已經停播了3年,但有很多經典的節目片段依然在各大視頻網站上被引用與轉載。
身邊很多人都覺得他火了,有錢了。
但近期的一些媒體採訪里,譚喬告訴記者,自己沒有像別人想像中那樣,走向了人生巔峰。
他沒錢,每個月依然領著作為一名成都交警隊的基本工資,一個月4600塊;
他不快樂,2018年被醫院診斷為精神分裂前兆,2019年中度抑鬱確診。
從一開始不願意接受自己的「心病」,到後來開始積極地配合治療,從譚喬的經歷里,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現在已經有了越來越多有關心理疾病的科普,但大多數人還是無法將它當成一種「正常」的疾病來看待,依然對於「抑鬱症」抱有一定的病恥感。
他說:「其實這個抑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圍的人對你的那種冷言冷語,所以我實在是……不想看到他們。」
抑鬱症與言語暴力
人類可以說是地球上最脆弱的一個物種了。
因為人除了需要承受身體上的傷害,還有心理上的傷害。
肢體上的暴力是外顯的,比較容易被人所觀察到,法律與社會文化對這種行為有了更多的約束與修正。
但言語上的暴力,則是偏內隱的,更加難以被人意識到,也更加難以管控與約束的。
網暴,是現代社會中常見的一種現象。
韓國女團f(x)成員崔雪莉於2019年自殺,年僅25歲;
2018年,德陽一名女醫生因為在游泳池與一名小孩發生了摩擦,引發了衝突,視頻在網上曝光後被人肉以及被網暴,最後不堪壓力選擇了自殺。
在譚sir的採訪里,雖然也有提到自己在網路上受到的一些負面評價,但最讓他受傷的,是來自身邊的聲音。
社會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人們對於精神生活更高的追求。
而我們也需要去留意,那把隱藏在語言中的那把隱形的武器。
生活中常見的3種語言暴力
1.阻撓
只有你才帶過孩子嗎?我們都沒有帶嗎?
在談論很重要的感受時,常常會有人告訴對方:你不應該這麼想。
大家都帶過娃,怎麼就你一個叫苦連天的?肯定是你自己有問題。
正面點,積極點,你太負能量了。
這種表達方式,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神上的阻撓,意圖將對方的思緒強硬地扭轉到自己所期待的那個方向,而在掰動的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讓一個人在情感上受到傷害。
2.妄下結論
你現在兒女雙全,幸福了,受點苦是應該的。
鍵盤俠雖然在網上比較容易看到,但在現實生活里,也是很普遍的。
鍵盤俠的一大特點就在於,他們無視別人的經歷與處境,肆意地為一個人貼上一些負面的標籤。
你活該。這都是你自找的。都是你太負能量了,才會得抑鬱症的。
沒有一個人能夠真正理解與體會他人的人生,用妄下結論的方式去給別人做評斷,無疑是一把刺向別人心裡尖銳的刀。
3.打擊
你別跟我說這些,我還有抑鬱症呢。我都想死,我現在就想死,不要跟我扯這些,好好把你該做的事情做了。
用一種強硬的態度在言語上去壓倒對方,實際上也是在告訴對方:
這些話,你壓根就不該說出來。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充分的表達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一個時常經受言語攻擊的人,往往就會形成一種壓抑自己感受的習慣。
當一個人長期地壓抑自己的感受,那麼他也會對自己產生越來越強的攻擊性,陷入到一種頹喪的自我內耗之中。
有些話,可以療愈一個人,而有些話,也可能會傷人於無形。
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身體上的傷害給人帶來的痛苦,可是依然還無法意識到,言語中存在的暴力。
人類社會是從物質文明發展起來的,而現在也在越來越深入到精神文明之中。
要成為一個順應時代精神的人,也要求我們越來越重視每個人身上的情感需求與情感價值。
雖然權力可以給人帶來榮譽,但愛,可以給人帶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