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也是很多跑者每天最喜歡跑的距離,中國馬拉松之父張亮友,每天13公里,已經繞地球8圈多,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堅持跑10公里,香港巨星鄭秀文每天不多不少8公里,人稱8公里小姐。那麼多人喜歡並習慣跑10公里,道理是為什麼?也許當你跑完10公里就會明白以下3個道理。
10公里是健康跑
10公里是世界公認的健康跑,跑步時間大概在1個小時左右,對於愛跑步的人來說,5公里剛好是一個熱身,而跑步帶給你的興奮時刻大概是在運動40分鐘以後的樣子,因為這時體內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據說,比賽中受傷能夠跑完正是因為這奇怪的物質,讓人感覺不到疼痛。這也是很多跑者喜歡跑10公里的原因。
10公里是基礎跑量
10公里是馬拉松入門跑量,也只有你真正很輕鬆跑完10公里以後才會愛上半馬、全馬甚至超馬。每一個跑者都是從3公里、5公里、8公里、10公里這樣一路過來的,而10公里剛好是一個小小坎,很多人也因此而止步不前,從而無緣半馬和全馬等。所以練好10公里是一個入門跑者應該做到的最基礎跑量,也只有跑完10公里的人才能正真知道。
練好10公里才能精進
跑步教父傑夫·蓋洛威說過,「如果你想嘗試馬拉松,就先學會怎麼跑出一個完美的10公里吧。」很多精英跑者都很重視10公里的訓練。如果你的10公里成績在56分鐘左右,你的全馬成績才能跑進4個小時以內,如果你的10公里成績在50分鐘左右,那麼你的全馬成績才能跑進3個半小時。其實跑步的終極目標不是要跑進多少多少,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時間和距離的指標來衡量自己的進步。跑步沒有對手,唯一的對手就是你自己。一直長期無傷跑下去,做一名快樂的終生跑者才是你終極目標。
跑步與不跑步的人,1年、2年並沒有什麼區別,5年才是一個分水嶺,10年就是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