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2019年07月17日02:51:25 歷史 4871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首先說一下為什麼德軍幾乎每次戰役傷亡都比蘇軍少,但是最後還是蘇聯贏得了勝利呢?

簡單說來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個就是蘇聯地大物博,人多工業底子厚,德國一口吃不掉一個胖子會被反揍,當然也絕不能忽視英美諸如《租借法案》等對蘇聯的援助

第二個戰役的成敗主要指標從來不是看損失人數坦克數,戰損比等,而是看其預期目標有沒有達到。典型例子是諾門罕戰役,這場戰役雖然蘇聯投入了大量重炮坦克飛機等,但是死傷比很難看,陣亡人數基本達到1:1,受傷人數甚至反超日軍。坦克掛掉的比日本投入的坦克數都多,說是關東軍慘敗,我看蘇聯紅軍其實也是慘勝。但是這場戰役對二戰有著深遠影響,首先秀了肌肉,無論是坦克質量數量還是火炮質量數量均震懾了日本軍部北進派,告訴了日本我蘇聯也不是好惹的;其次是嚴重打擊了日本戰初本就貧弱的軍事力量,雖然坦克擊毀的比你多,但是我家底厚你底子窮啊,我再死300個都死的起你再死200個國家就要破產了;最重要的挫敗了日軍北上的野心,保障了接下來一直到日本投降遠東地區的相對安全,間接也影響了整個二戰的走勢。所以從戰略角度上來看,儘管諾門罕戰果很難看,但是戰略目的完全達標,所以無論是蘇聯還是日本國內都同意這是蘇聯的一次大勝。

-------------------------------------------------------------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接下來介紹一下蘇德戰爭期間主要戰役的雙方戰損比和戰略目的:

以戰役開始時間軸順序:

1941.6.22~7.9 第一次明斯克戰役

德軍戰略目標:閃擊蘇聯,企圖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實施鉗形突擊,圍殲比亞韋斯托克突出部和明斯克地域的蘇聯紅軍集團

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參戰兵力為56個師又2個旅及1個航空隊;蘇聯紅軍參戰兵力為44個師。

中央集團軍群 VS 西方方面軍

師:56個師1個旅 VS 44師

兵力: 1555900 VS 625000

火炮: 15800 VS 10306

坦克: 2200 VS 2900

飛機: 1588 VS 1825

戰損: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最後蘇軍共有290000名士兵被俘、50000名士兵失蹤、80000名士兵戰死,1500門大炮及2500輛坦克被擊毀,但仍有250000名蘇聯士兵衝出了包圍圈。

結果評價:德軍完勝,蘇聯西方面軍幾乎團滅,幾乎佔領白俄羅斯全境。整個衛國戰爭初期戰場上還未有過如此之大的損失和如此之高的損失效率。西方面軍在明斯克地區所遭受的打擊僅次於之後的基輔大合圍。成為蘇聯衛國戰爭史上第一個由德軍實施的合圍戰。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1.7.7-1941.9.26基輔大包圍

德軍戰略目標:消除蘇軍中央方面軍和西南方向部隊對其「中央」集團翼側的威脅,從而可以有利的攻擊莫斯科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 850,000人

德國 500,000人

戰損:蘇聯被包圍的包括452,700人、2642門火炮及迫擊炮和64輛坦克,10月2日有15,000人從包圍圈突圍,西南方面軍共付出700,544人傷亡,包括616,304人在長達一個月的戰役中陣亡、被俘或失蹤,結果,蘇聯4個軍(第5軍、第37軍、第26軍及第21軍)共43個師被消滅,第40軍被嚴重削弱,與之前的西方面軍相似,西南方面軍需要重建。

德國 十萬餘人傷亡

結果評價:德軍大勝,蘇聯西南方面軍團滅,成為蘇聯衛國戰爭史最著名的由德軍實施的合圍戰。包圍圈中僅有2萬餘人逃出包圍圈。但基輔戰役拖延了德軍2個月的時間,這一系列失利均為莫斯科保衛戰爭取了時間

1941.7.10~9.10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戰役

德軍戰略目標:企圖以中央集團軍群圍殲蘇聯紅軍斯摩棱斯克集團,奪取西德維納河與第聶伯河之間地帶,打開通向莫斯科的門戶。

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配置有60個陸軍師又1個旅和1個航空隊。

蘇軍:陸續投入西方面軍、預備隊方面軍、中央方面軍和布良斯克方面軍的18個集團軍。

戰損:此德軍共俘虜蘇軍約45萬餘人,擊毀和繳獲坦克約3600輛、火炮4800餘門;蘇軍擊潰德軍7個師,重創14個師。

結果評價:德軍大勝,繳獲大量裝備,此役,德軍儘管俘虜大量蘇軍、向東推進約200千米,大開了通往莫斯科的門戶。但蘇軍在寬400千米的地帶內向西推進200~250千米,解放了斯摩棱斯克州和加里寧州的部分地區,擊潰和重創了德軍21個師,並吸引了奧廖爾-布良斯克方向德軍13個師和其他方向3個師的兵力,為莫斯科準備防禦贏得了時間,有力地配合了蘇軍在庫爾斯克的反攻。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1.9.9-1944.1.27列寧格勒保衛戰

德軍戰略目標:在希特勒的對蘇戰略中,最初是以奪取列寧格勒為主要目標,這樣即可以取得整個波羅的海的控制權,又可與芬蘭軍隊會合。此外。瑞典的鐵礦沙才能暢通無阻地供應德國。

雙方參戰兵力:

參戰初期:

蘇聯

187,000人

2,200門火炮

400輛坦克

300架飛機

德國

初期:

270,000人

3,000門火炮

500輛坦克

600架飛機,9月中增至1,600架飛機

蘇軍反攻階段:

蘇軍

1,103,000人

15,501門火炮

1,463輛坦克

1,115架飛機

德軍

1,011,000人

10,250門火炮

675輛坦克

732架(402架可用)飛機

戰損:

蘇軍

478,741人死亡或失蹤

650,878人受傷及染病

40,000名以上平民死亡

4,341輛坦克

15,728門火炮及迫擊炮

2,769架作戰飛機

總共: 1,129,619人傷亡

德軍

750,000人死亡或受傷

91,000人被俘

飛機: 900架(包括274架運輸機及165架被當作運輸機的轟炸機)

總共: 841,000人傷亡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一次偉大的圍城防禦戰,為期872天的圍城戰破壞了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饑荒,造成最多150萬人死亡,1,400,000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離,其中很多在撤離時死於轟炸及饑荒。這次戰役牽制了德軍重兵和芬蘭的全部軍隊。戰役結束後,蘇軍的大量兵力得以騰出來轉用於其他戰略方向。挫敗了德軍佔領列寧格勒的戰略目標,並把強大的德北方集團軍群始終緊緊地拖住在蘇聯西北戰場上,從而有力地支援了蘇軍在其他戰場的的勝利。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1.10.31~1942.7.4塞瓦斯托波爾戰役

德軍戰略目標:攻佔塞瓦斯托波爾,消滅蘇聯黑海艦隊海軍基地,控制黑海

雙方參戰兵力:德軍及僕從國35萬人,蘇軍27萬餘人

戰損:蘇軍在刻赤半島損失約17萬人,在塞瓦斯托波爾損失約7萬餘人,合計24萬餘人。德軍及僕從國損失5萬人

結果評價:德軍勝利,儘管蘇聯一度迫使德軍從塞瓦斯托波爾調走大量兵力,在近5個月內沒能採取積極的進攻行動。蘇聯紅軍利用這一時期積極改進防禦部署,增補物資,並實施一系列攻勢行動消耗敵人,改善防禦態勢,在個別地段把德軍擊退1-4公里。但最後蘇聯錯誤地放棄了刻赤半島,導致塞瓦斯托波爾在喪失後勤後最終陷落。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1.9.30~1942.1.7莫斯科保衛戰

德軍戰略目標:攻佔蘇聯首都莫斯科 所謂的颱風行動 旨在10天內攻陷莫斯科莫斯科作為蘇聯首都 在政治與軍事上具有重大意義

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共74個半師,其中14個坦克師和8個摩托化師,總計約有180萬人,坦克1700輛,火炮和迫擊炮1.4萬餘門,飛機1390架

蘇軍總計在西方向上的3個方面軍共有125萬人,坦克990輛,火炮和迫擊炮7600門,飛機677架

戰損:蘇聯大約700,000的紅軍士兵在戰鬥中死亡,受傷或失蹤。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損失兵力50多萬,投降9萬,丟失坦克1300輛,火炮2500門,汽車1.5萬輛以及其他技術裝備。

結果評價:德軍完敗,由於之前斯摩棱斯克等一系列戰役雖然損失慘重,但成功拖延了德軍腳步,不僅讓蘇軍有更多的時間對莫斯科動員與準備防禦,也拖延到了可怕的寒冬。

德軍人員比蘇軍多40%,火炮和迫擊炮多80%,坦克是蘇軍的1.7倍,作戰飛機是蘇軍的2倍。德軍不僅獲得了數量上的優勢,而且在質量上也佔據優勢,總的來說,德軍在坦克、航空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和摩托化裝備等方面的優勢極其明顯。整場戰役從開始到12月5日為蘇聯防禦階段,從12月5日開始蘇聯開始反攻。德國在莫斯科會戰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戰略性失敗!德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失敗,標誌著希特勒閃電戰的徹底破產。這是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大失敗。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2.1.8~1943.3.22 勒熱夫戰役(火星)

蘇軍戰略目標:消滅勒熱夫突擊部的德國第9集團軍

雙方參戰兵力:

蘇軍參戰部隊兩個方面軍(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總兵力190萬,火炮24000門,坦克3300輛,戰機1100架。

德軍布防的是莫德爾指揮的第9集團軍,相關數據不詳,但是我們可以參考1年後庫爾斯克時第9集團軍總兵力達到了335000人,那是第9集團軍的巔峰數據,此時一定遠遠少於此數,保守估計大約在25萬到30萬之間。

戰損:蘇軍陣亡和被俘26萬餘人,傷殘50萬人,損失坦克1847輛(超過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參戰坦克的總和),大炮1100門。

德軍的傷亡在4萬人左右。

結果評價:蘇聯戰敗,德軍獲勝。莫德爾靠此役得封防禦大師成就。勒熱夫戰役被同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所掩蓋,但其對於整個東線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整個勒熱夫突出部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間接導致了第六集團軍的覆滅。同時,這場戰役蘇軍雖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對德軍技術人員與精銳士兵的打擊,對德軍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下劃線百度百科說的,其實個人完全不這麼看)勒熱夫(火星行動)很明顯就是朱可夫的一次慘敗,用現代的話叫人生幾大錯覺之一:我能反殺。要不是同一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朱可夫要被搞死的。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2.5.12~5.29 第一次哈爾科夫戰役

關於哈爾科夫系列戰役說一句,這裡其實嚴格說來總共有四次戰役,這裡應為第二次,但第一次蘇聯基本直接投降了所以忽略從本次起算第一次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德軍哈爾科夫集團,解放哈爾科夫,為向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發展進攻創造條件

雙方參戰兵力:

紅軍共有兩個方面軍六個軍團及其它單位參加進攻,數量不詳,但可以根據戰果估算(陣亡7.5+被俘23.9+突圍2.2=約33.4萬人)

德軍哈爾科夫集團是南方集團軍群第6集團軍。雙方兵力大致相當

戰損:德軍傷亡人數僅2萬人,而蘇聯紅軍陣亡7.5萬人,被俘23.9萬人,僅僅2.2萬人突圍成功。損失坦克1249輛、火炮和迫擊炮2026門。

結果評價:德軍完勝,似乎在莫斯科戰役後蘇聯總是產生我能反殺的錯覺,於是乎,送上了哈爾科夫這個人頭大禮包。哈爾科夫交戰的結果,蘇聯紅軍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遭到很大損失,喪失了北頓涅茨河的重要戰役登陸場,因而不可能進行原定在夏季進行的進攻戰役。這一切,使西南方向總的形勢進一步複雜化。

1942.6.28~1943.2.2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德軍戰略目標:1941年,德軍佔領烏克蘭後,斯大林格勒成為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

如果德軍佔領這一地區,蘇聯就會失去戰爭所需要的石油、糧食和重要的工業基礎,而德國此時也迫切需要這些資源。

所以德軍戰略目標很明顯,即為佔領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聯交通樞紐和工業供應,投入德國國防軍和盟軍的一切可供使用的力量以最終殲滅蘇聯紅軍殘存的有生力量,儘可能多地奪取它的最重要的戰爭經濟資源。可以看出,這是蘇德之間賭上國運的一戰

雙方參戰兵力:

蘇軍參戰兵力超過110萬人,武器裝備包括火炮15 501門、坦克1 463輛、飛機1115架。

德軍總兵力達100萬人,武器裝備包括10 290門火炮,675輛坦克,1 216架飛機。

戰損:因傷亡過大難以詳細統計:西方學者估計軸心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共傷亡85萬人,其中75萬人陣亡或受傷,9.1萬人被俘。而蘇聯方面的估計為消滅軸心國部隊150萬人。無論是哪種估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損失了東線南翼兵力1/4的說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認同。

蘇聯紅軍具體傷亡人數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傷或被俘,合計傷亡1,129,619人。

結果評價:德軍完敗,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其戰略上的勝利遠遠超出由英美領導下的諾曼底登陸。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血腥的一場戰役。雙方傷亡超過200萬人。斯大林格勒會戰是德國遭遇的戰略範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進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3.2.2-3.15馬不停蹄的哈爾科夫反擊戰(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

本次戰役基本分為兩個階段

2.2~3.3為蘇聯進攻階段 2.20~3.15為德軍反攻階段 基本上2.20是分界線

進攻階段蘇聯的戰略目標:粉碎哈爾科夫方向德軍「B」集團軍群基本兵力,解放哈爾科夫工業區。

反攻階段德軍的戰略目標:不惜一切代價保證元首的安危 重新奪回哈爾科夫的控制權

雙方參戰兵力:蘇聯進攻階段大約有50萬人參戰,其中大約346,000人在德軍反攻開始後參與防守哈爾科夫。

德軍總共只有兩個不滿員的裝甲集團軍,兵力總共約70,000人

戰損:蘇軍損失了52個師,計70,000 - 80,000人。其中傷亡 45,219人陣亡,41,250人受傷。

德軍傷亡數據難詳,據說11,500人陣亡或受傷,但可確定其中武裝黨衛軍裝甲軍損失了44%的兵力,包括大約160名軍官及4300名在役人員。

結果評價:德軍獲勝。哈爾科夫不僅是曼帥揚名之戰,也是德軍在東線覆滅前最後的輝煌。儘管代價沉重,但哈爾科夫戰役的勝利畢竟還是幫助曼斯坦因穩定了南方集團軍群德軍的陣地,暫時避免了東部戰線的崩潰。但從整個蘇德戰爭的進程來看,並不能扭轉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出現的德軍潰敗局面。其中較為有趣的是,在2月16日德軍放棄哈爾科夫之後,希特勒大為憤怒。2月17日,他坐著飛機突然飛臨曼施坦因司令部。此時,蘇聯坦克距離該城只有60公里。但希特勒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援軍,包括最新研發的虎式重型坦克。哈爾科夫戰役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庫爾斯克突出部的形成,可以說,正因為哈爾科夫反擊戰,造就了庫爾斯克戰役開始前的格局。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3.7.5~8.27庫爾斯克坦克大決戰

德軍戰略目標:欲從由南北兩端自中央夾擊,合圍殲滅中央突出部的蘇聯紅軍,重奪戰略主動權

雙方參戰兵力:

德軍

780』900名士兵(算上預備隊 912,460 名士兵)

2』928輛坦克

9』966門火炮

2110架飛機

蘇聯紅軍

1』910』361名作戰人員

5』128輛坦克

25』013門火炮

2』792架飛機

注意,雙方的預備隊都沒有計算在內

戰損:

德軍統計數據

德軍的損失:75,000人陣亡、受傷或被俘

248輛坦克被擊毀

900架飛機被擊落

蘇聯紅軍的損失:180,000人陣亡、受傷或被俘

3,600輛坦克被擊傷或擊毀

2,000架飛機被擊傷或擊落

蘇聯軍統計數據

德軍的損失:

300043人陣亡,1019109人受傷,122508人失蹤

700輛坦克被擊傷

2609架飛機被擊落

蘇聯紅軍的損失:

141941人死亡,991472人受傷

6,064輛坦克被擊傷或擊毀

1,100-1,200架飛機被擊傷或擊落

西方史學家統計數據

德國傷亡估計

一共360,000人陣亡,受傷,失蹤,被俘

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擊毀

1,030架飛機被擊毀

蘇聯傷亡估計

一共863,303人陣亡、受傷或被俘(庫爾斯克防禦戰177,847人,奧廖爾進攻戰役429,890人,別爾哥羅德— 哈爾科夫進攻戰役255,566人)

6,79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被擊毀

2,200架飛機被擊傷或擊落

個人觀點:不想說什麼,三方數據差別實在太大,建議把各國對自己的損失和西方史學界的統計結合著看,不過德軍損失應該至少在30萬人1000輛坦克1000架飛機左右,蘇軍在90-100萬人,60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左右。德軍基本達到了1換4左右。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庫爾斯克會戰也是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的戰略性大規模進攻,企圖重奪戰略主動權,但由於蘇軍事先已得知德軍要進攻的情報並已做好建立三道防禦線的充分準備和駐守數量極為龐大的兵力兵器,德軍進攻步調緩慢且付出傷亡慘重,最後因盟軍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被迫中止。雙方共投入了超過268萬名士兵和6045輛坦克,空軍部隊參戰飛機超過了2000架,是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單日空戰。此戰後德軍完全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採取全面戰略防禦。蘇聯紅軍從這裡開始了收復國土的大規模的全面進攻。庫爾斯克會戰同時也被視為蘇德戰爭的又一個也是最後一個轉折點。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3.8.7~10.2捲土重來的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收復自從1941年的第一次斯摩棱斯克戰役後就一直被德國佔領的斯摩棱斯克至布良斯克地區,以籌劃接下來解放白俄羅斯

雙方兵力對比:

德國軍隊集團(坦克第3集團軍、第4集團軍、第9集團軍一部)有人員85萬餘人、火炮和追擊炮近88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約500輛、作戰飛機近700架。

蘇聯加里寧方面軍和西方面軍的編成內共有人員125萬餘人、火炮和追擊炮20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430輛、飛機1100架。

戰損:蘇聯紅軍損失45萬餘人,坦克自行火炮863輛,火炮迫擊炮234門,飛機303架。如果再加上布良斯克方面軍的損失,則紅軍代價超過53萬人。

蘇聯估計德國軍隊在斯摩棱斯克會戰中的損失為10萬人。而德第4集團軍和第3裝甲集團軍上報的8、9月總損失為60032人;第9集團軍8月21日一9月底損失20151人;合計8萬餘人。而加入布良斯克方向的總損失,估計在12萬左右。雙方的傷亡交換率約4:1

評價:蘇軍慘勝。最初1個多月,德國軍隊依託堅固且層層布防的陣地頑強抗擊,紅軍進展緩慢卻傷亡巨大。其後因為斯摩棱斯克以南的莫德爾被擊退,加上東線總態勢惡化,德國軍隊無心戀戰,令紅軍得以在最後半個月內推進135一145公里,戰役全期共進展200—250公里。說白了還是蘇軍人多能耗,德軍大勢已去,其實打得挺難看的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3.8.25~1943.12.23下第聶伯河戰役(解放基輔 烏克蘭)

蘇軍戰略目標: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登陸場以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巴斯、基輔

雙方兵力對比:蘇軍共有263萬人,51,200門火炮和迫擊炮,2,4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850架飛機

德國南方」軍隊集群共有124萬名官兵,12,600門火炮和迫擊炮,約2,100輛坦克和強擊炮,近2000架作戰飛機。

戰損:

先貼一段關於傷亡的糾纏:

在第聶伯河戰役中的傷亡數字依然是一個激烈辯論的主題。鑒於行動的時間的和包括廣大的領域,不止一個歷史學家認為,涉及的損失是巨大的。

關於蘇聯傷亡數字,尼古拉•施多夫提出的數字是有373,000人陣亡,總傷亡數字共超過1,500,000人。英國歷史學家約翰•埃里克森9月26日和12月20日的總損失為754,000人(173,000人陣亡)。 由於在渡過第聶伯河前德軍抵抗力量頑強,這一數字似乎是一個過低的估計(來自蘇聯的估計,在庫爾斯克攻勢後共有250,000人死亡、受傷和被俘),大將超過300,000人的陣亡數字似乎是完全正確和可以接受的,與受傷數字的比例為3:1,加起來總共傷亡超過100萬人。

然而,德軍的損失數字,更難以評估。簡單的規則是在進攻行動中頑強抵抗的敵人損失3:1的比例導致500,000人傷亡,達到庫爾斯克戰役的數字。一些蘇聯/俄羅斯歷史學家引述傷亡高達1,500,000人。但是這是極不可能的,這將意味著,傷亡人數接近參戰的士兵人數。

考慮到跟庫爾斯克戰役每天的傷亡比例,只要在類似的條件下會導致總共1,000,000人傷亡。第聶伯河戰役是被列入歷史上最血腥的戰役之一。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我乾脆貼下1943年9月-12月的雙方損失表吧:

蘇聯純減員數:

1943.7-9月 陣亡562604 傷死111125 病死14413 失蹤115714 合計803856

1943.10-12月 陣亡418225 傷死70903 病死15315 失蹤85512 合計589955

戰役是從8月25日開始的,第一個階段即使按比例大概也死亡27萬以上,再加上第二個階段59萬,加起來純減員75萬左右,再加上1:3的傷兵大約有225+75=300萬損失。但注意這是這個時間段的總共損失,所以蘇聯在此次戰役總共損失在100萬~150萬是大致靠譜的

德軍陣亡數:

1943年:

八月 59,198

九月 57,429

十月 53,264

十一月 67,363

十二月 49,330

加起來大約在23萬左右,但這其中並不包括傷死病死失蹤俘虜傷殘人數,損失在50萬以上左右大致也是靠譜的

結果評價:蘇聯慘勝,但慘的很值。這場會戰蘇聯僅僅只是德軍的2倍左右,對比之前之後的數據比已經算是差距很小的,但能奪得如此戰果,尤其是跨河攻擊德軍的防禦工事作戰尤為不易。本次戰役重創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基本兵力及「中央」集團軍群一部,完全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基輔,收復最重要的經濟區,並在第聶伯河和普里皮亞季河右岸奪得25個登陸場,就具備了在白俄羅斯實施進攻,完全解放右岸烏克蘭,並在西方向和西南方向順利發展進攻的條件。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4.1.14-11.1十次斯大林突擊

這是對1944 年蘇軍戰略總攻的一種概括。這其中包括:解圍列寧格勒;右岸烏克蘭戰役,解放克里米亞半島,對芬戰役,解法白俄羅斯(巴格拉季昂),解放烏克蘭西部與波蘭東部,進攻羅馬尼亞,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布達佩斯戰役,進入挪威。(加重的是這十次中相對重要性比較大的三次)

在蘇德戰線的十個方向先後實施的一系列不間斷的戰略性進攻戰役:解放了幾乎全部淪陷國土,把戰場推到了國境之外。從五十年代未起,蘇聯有關著作一般不再使用十次突擊的提法。而以51個戰略性關鍵戰役代之。又被稱作十次打擊。

這裡我並不會一個個介紹,只挑其中比較重要或者有名的介紹(列寧格勒 烏克蘭 克里米亞 白俄羅斯 羅馬尼亞 波羅的海 )

結果影響:十次打擊後,德國僕從國基本全部退出軸心國聯盟。蘇聯領土基本上全部解放,並已進入東歐大部分和北歐。

看看慈父這紅色汪洋一般的攻勢

1943.12.24~1944.4.17右岸烏克蘭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和「A」集團軍群)戰略戰線南翼,解放右岸烏克蘭,並為爾後向巴爾幹和波蘭進攻創造有利條件

雙方參戰兵力:A集和南集前線士兵691032,武裝黨衛軍85924人,補充部隊17359,空軍部隊和訓練部隊16205,僕從軍116127,外籍部隊30724總計957389 ,加起來大約不足百萬。所能作戰的兵力少之又少。

蘇軍4個方面軍(不含在克里木方向展開的第51集團軍)共有22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8654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015輛。蘇聯空軍(含遠程航空兵)有作戰飛機2600架。

戰損:德軍總計250956人,其中41907人陣亡,51161人失蹤,總計9萬人死亡或失蹤;15萬人負傷。

蘇軍27萬純損,83萬受傷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但是蘇聯贏得很難看。44年還能湊出這麼一場規模空前龐大的戰役,蘇軍6個坦克集團軍全湊齊了。但是雷聲大雨點小,這麼多人追著打也沒打出一個成功的圍殲戰,最後還讓胡貝在面臨被徹底圍殲的情況下打出了一個精彩的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雖然損失了接近500輛重型車輛,卻帶領20萬德軍人員成功突圍,不得不說,自從斯大林格勒之圍後德軍真是練出來了。

1944.1.14~3.1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解圍列寧格勒)

這場戰役應該算作之前列寧格勒保衛戰的子戰役

所以裡面的兵力和損失應該算是包含在內的

蘇軍戰略目標:解放列寧格勒。徹底解決威脅列寧格勒的德軍並殲滅北翼德軍集團,為進一步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消滅卡累利阿地峽和斯維爾河地區的芬蘭軍隊創造了有利條件。

德軍戰略目標:德軍統帥部命令「北方」集團軍群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列寧格勒和諾夫哥羅德地區,以保障德國艦隊在波羅的海的自由行動以及同瑞典芬蘭的暢通,保持德軍對列寧格勒和蘇軍北翼的威脅。

雙方參戰兵力:蘇聯陸軍125萬餘人、火炮和迫擊炮20183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80輛、飛機1386架,另有游擊兵團3.5萬人配合。以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以艦炮和岸炮的火力及其航空兵的突擊配合列寧格勒方面軍突破德軍防禦。

德軍「北方」集團軍群下轄48個師,共74.1萬人,10000門左右火炮迫擊炮,38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70架飛機。並且德軍利用圍困列寧格勒27個月的時間構築了大縱深的防禦工事。

戰損:

蘇聯陣亡76686人 負傷237267人,合計31萬4000人左右

德軍被殲滅3個師被擊潰23個師,而1944年德軍步兵師標準共計12352人(裝甲師會比這個少),擊潰一般是戰損達到30%,所以預估大約損失12萬人左右,然而此時的部隊往往都不會滿編,所以還要再打個八折左右

結果評價:德軍戰敗,作為整個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最終一戰,結束了這長達872天的圍城之困,從意義上來說當然重大,首先作為44年開年之戰,打好了士氣基礎;其次解放列寧格勒也剷除了德軍在蘇聯北部最後一個橋頭堡。但實際上對德軍的殺傷並不算大,因為此時德軍已經日薄西山,能守住本土和東歐就不錯了,至於這個已經僵持了接近900天的爛攤子,早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4.4.8~5.12克里米亞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克里米亞半島就像是德軍在蘇聯南部的橋頭堡,不僅控制了土耳其和黑海,也是德國南部機場網的核心。所以目標是解放了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圍殲此處的德軍以保障蘇聯的黑海控制權

雙方參戰兵力:德軍共有19.5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6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215輛以上。有駐克里木的148架飛機和從羅馬尼亞機場起飛的航空兵進行支援。德軍統帥部在克里木北部和刻赤半島修建了堅固工事。

蘇軍軍團和兵團計有4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5982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輛。共有1250架飛機(包括黑海艦隊航空兵)進行支援。

戰損:德軍僅在陸上就損失10萬人,其中被俘61587人,據第17集團軍司令部的不完全統計,僅從1944年5月3—13日,即有4.2萬名官兵在海中溺斃。

蘇聯戰死及失蹤17754人,負傷 67065人,合計約8萬5千人

結果評價:德軍慘敗。儘管這裡是德軍南部機場網的基地,但是蘇聯卻在數量上具有碾壓般的優勢,是二戰蘇軍少有的一次成功的大型海陸空協調立體作戰。曾經德國花了250天才奪下的塞瓦斯托波爾。蘇聯紅軍僅在5天內就解放了該城,總共不過35天就摧毀了德軍在克里木的堅固工事,粉碎了近20萬人的德軍集團。並且這也是蘇聯在43年少有的一次死傷比德軍少的重大戰役。

1943.6.22~8.3紅色風暴巴格拉季昂行動(白俄羅斯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光復剩下的原蘇聯領土白俄羅斯,圍殲德國中央集團軍群。開闢進攻德國本土的捷徑。開始解放東歐國家。

雙方參戰兵力:

蘇軍到1944年6月20日為止,參加巴格拉季昂戰役中的四個方面軍,合計140餘萬人,5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萬1千門火炮和迫擊炮,5000多架飛機。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可以從南面和北面調集的增援部隊數量在63-66個師左右,120萬人。中央集團軍群防區縱深的坦克/突擊炮數量既有可能少到200輛也有可能多到400輛。不過德軍可能的增援兵力將會把中央集團軍群可調遣的坦克/突擊炮數量提升到900輛。火炮和迫擊炮9500餘門,共約1350架飛機對地面軍隊實施支援。不過有情報指出中央集團軍群只有40架戰鬥機可以飛行。

戰損: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損失了接近450,000人,其中陣亡或被俘至少20萬,儘管從兩翼獲得了增援,仍從888,000人下降到445,000人。其他集團軍群也損失了100,000人。總計損失54萬。

蘇聯178,507人陣亡或失蹤,587,308人負傷;總計損失23萬左右。此外在戰鬥或運輸中損失了2,95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447門火炮。

評價:德軍慘敗。中央集團軍群被生生絞死。超過30個德國師被殲,餘下的師也遭受重創。德國最大的中央集團軍群所剩無幾,南烏克蘭集團軍被重創,蘇軍機械化部隊推進超過300公里。紅軍已來到第三帝國的邊境了。自此之戰,德軍徹底喪失了再組織一次大規模作戰的資本。可以說這次是十次打擊中最重要的一次。

慈父的勝利

1944.8.20~8.31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羅馬尼亞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德軍雅西—基什尼奧夫集團,解放摩爾達維亞,迫使羅馬尼亞退出與德國合夥的戰爭。同時,奪取對德國至關重要的普羅耶什蒂油田,動搖德國繼續戰爭的能力。

雙方參戰兵力: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共50個師,90萬人,火炮迫擊炮7600門,坦克自行火炮400餘輛,由德、羅810架飛機支援。

蘇軍參戰的兵力有烏克蘭2、3方面軍和第4方面軍的一部,計有125萬人,火炮迫擊炮16000門坦克自行火炮1870輛,作戰飛機2200架,並有海軍艦隊支援作戰。

戰損:德軍僅8天戰鬥就被殲滅20個師,被擊斃俘虜士兵25.6萬人。蘇聯最後消滅德軍22個師,幾乎擊潰羅軍全部,總共50個師合計47個師被擊潰,完全團滅。迫使羅馬尼亞倒戈。

蘇軍在解放羅馬尼亞的戰鬥中,共有69000人陣亡,286000人負傷。

評價:德軍慘敗。蘇聯人打出了一次蘇式閃電戰。8天20個師,一共擊潰了德軍和羅馬尼亞軍的47個師,使得德軍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幾乎全軍覆沒。如此重創敵軍,導致蘇德戰場南翼德軍防禦的崩潰,改變了巴爾幹整個軍事政治形勢。此戰德軍不僅又被絞死一個集團軍,而且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脫離德國的反動聯盟,並對德宣戰。另外,蘇聯打開了通向德國在歐洲最後一個盟國匈牙利的通道。軸心國聯盟基本開始完全倒台。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4.9.14~11.24波羅的海沿岸戰役(庫爾蘭橋頭堡)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波羅的海沿岸的德軍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陸軍及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共90萬人,約1.75萬門火炮和迫擊炮、308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戰飛機。

德「北方」集團軍群,擁有50個兵團,70萬人,裝備了火炮迫擊炮7000門,坦克自行火炮1200輛,作戰飛機約400架。

戰損:蘇聯陣亡61468人負傷218622人,合計27萬人左右。

德國接近20萬人被封鎖在庫爾蘭半島。其餘人基本陣亡或俘虜。

評價:德軍戰敗。但是十次打擊中三大敗仗中敗的比較有骨氣的一次。這次戰役蘇聯擊潰了德軍29個兵團,解放了波羅的海沿岸大部分地區,戰線由1000公里縮短到250公里。德國喪失了重要的糧食、原料基地,同時也喪失了賴以實施翼側突擊威脅在東普魯士進攻的蘇軍的有利基地,雖然形成了長期的庫爾蘭橋頭堡(直到1945年5月8日才投降;5月3日柏林就被攻克了),但是被困於此的德軍失去了戰略上的作用;被徹底封死在庫爾蘭半島,對之外蘇軍的不斷進攻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威脅;直到最後投降,庫爾蘭半島仍有接近20萬名德軍,此戰成功鎖死了北方集團軍群。並且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勝利,使芬蘭加速退出戰爭。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5.1.12~2.3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解放波蘭)

蘇軍戰略目標:牽制德軍兵力以改善盟軍在阿登地區的處境 解放波蘭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共有16個合成集團軍、4個坦克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以及若干個獨立坦克軍、機械化軍、騎兵軍等,共22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335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7000輛、飛機5000架。

德軍「A」集團軍群(1月25日起改稱中央集團軍群),共56萬人、火炮50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200餘輛、飛機600架。戰役過程中,先後調來約40個師進行增援。(總兵力接近百萬)

戰損:蘇聯陣亡 43476人負傷150715人,合計約20萬人

德軍25個師被擊潰,35個師遭全殲。據蘇軍統計,此次戰役中,俘德軍官兵43000人,殲敵15萬餘人,在繳獲的戰利品中,計有5000多門大炮和追擊炮,300多輛坦克,200多架飛機,以及大量的其他裝備和技術兵器。

評價:德軍大敗。而且因為派了10餘個主力師來支援本戰役,間接導致了西線阿登戰役的失敗;蘇軍在此役中大量使用機動作戰;打出了各種中小規模的迂迴包抄,最後形成了整體局面上的分割破壞;至此蘇軍戰術基本已經成熟,德軍已經很難再打出好看的交換比了。戰後波蘭大部分被解放,蘇軍正面主力愈發接近德國腹地。

1945.1.13~1945.4.25 東普魯士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東普魯士和波蘭北部德軍集團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14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5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2個空軍集團軍,約16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5萬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3859輛、飛機3097架。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1月26日起改稱北方集團軍群 論德軍集團軍群名字的易變性),轄1個裝甲集團軍、2個野戰集團軍和1個航空隊,計78萬人、火炮82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700輛、飛機775架z。

戰損:蘇聯陣亡126464人負傷458314人合計約58萬人

德軍25個師被殲,12個師遭重創。具體數字不詳 但是在戰役第三階段柯尼斯堡戰役中德軍官兵損失約4.2萬人;俘獲約9.2萬人,其中軍官 和將軍近1800名;迫擊炮1652門、飛機128架。

評價:德軍戰敗。先說下這場戰役跨時雖長,但其實打的時間主要是掐頭去尾(1月12-26日的第一階段和4月6日-9日的柯尼斯堡戰役)中間基本都是蘇聯空軍對德軍的不斷襲擾;所以雙方傷亡的大部分都在這頭和尾。這場戰役後德軍海上交通線被完全破壞,其被封鎖於蘇聯波羅的海沿岸的庫爾蘭集團的,補給變得十分困難。在本次戰役中蘇聯航空兵立下了汗馬功勞;從這個時候起可不能無腦黑蘇聯空軍弱雞了。

1945.3.6~1945.3.15巴拉頓湖防禦戰役(春醒)

多漂亮的黑豹坦克啊,就這麼送了人頭

德軍戰略目標:企圖粉碎烏克蘭第3方面軍,恢復多瑙河防禦,繼續盤踞匈牙利的石油產地,消除對奧地利工業區和德國南部工業區的威脅

蘇軍戰略目標:如此大規模的進攻行動此時是不可能隱秘的。其在巴拉頓湖的防禦系統之完善,配備之強,完全超過庫爾斯克戰役中蘇軍的防禦體系。所以,就是要棒打黨衛軍希特勒 教他做人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計有37個步兵師、6個保加利亞步兵師、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共約官兵40.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70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07輛、飛機965架)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預計的敵重點進攻地段,防禦陣地共擁有27公里的戰壕,火炮和迫擊炮發射點130個,113個掩體,埋設反坦克地雷4249枚,反步兵地雷5058枚!反坦克炮的平均戰役密度為每公里18門,個別地段的地雷障礙物密度為每公里2700枚防坦克地雷和2500枚防步兵地雷。 並且經過周密的防禦演練 德軍這隱蔽性 嘖嘖

德軍集中了「南方」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所屬31個師(包括11個坦克師)、5個戰鬥集群、1個摩托化旅、4個強擊火炮旅,共計擁有德軍官兵約43.1萬人、匈牙利軍隊1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5』630門、坦克和突擊火炮877輛、裝甲輸送車900輛、飛機850架。(重點在於 這些皆為黨衛軍精銳部隊,可查相關圖片,德軍損毀的坦克包括著名的虎王;虎式;黑豹;獵豹;追獵者等 可以說是帝國最後的裝甲精銳)

戰損:蘇聯陣亡8492人受傷24407,合計不足3萬5000人。

德軍損失了4萬餘人、約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00門火炮和迫擊炮(裝甲部隊幾乎全滅)

評價:德軍慘敗。元首這個時候竟然產生了「我能反殺」的嚴重錯覺;把黨衛軍直接強行送人頭;連最忠誠的黨衛軍都知道德軍必敗,就只有元首不清楚,不知道是瘋了還是破罐破摔還是指揮愚蠢。蘇聯不僅早早就做好了準備,而且戰役之前路況十分泥濘,對於以裝甲部隊進行突擊的德軍來說,泥路中的坦克就是反坦克火炮的活靶子,十分不利。為此迪特里希將軍曾向陸軍總部提出請求,希望延後這次攻勢,但他的請求被駁回了。這是帝國最後一次反擊;也是整個東線上蘇聯最後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然並卵,黨衛軍依舊被打成了狗,而且還間接加快了維也納的戰敗。

1945.3.16~1945.4.15維也納進攻戰役

蘇軍戰略目標:粉碎匈牙利西部德軍集團、解放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共745600人參戰(烏克蘭第3 第2兩個方面軍) 其中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突擊集團下轄18個步兵師,3900門火炮和追擊炮,19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空軍第17集團軍800餘架飛機支援其行動。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突擊集團共有12個步兵師,2686門火炮和追擊炮,16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轄2個合成集團軍、2個裝甲集團軍和1個匈牙利集團軍)及「E」集團軍群部分兵力,據說約共28,000人 。以及第4航空隊(700架飛機)負責支援陸軍集團。

戰損:蘇聯陣亡41359人受傷136386人,合計約近18萬人

擊潰德國及其盟軍32個師,俘敵13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據說總共損失19萬人(包括被俘虜),不過總損失超越蘇聯是肯定的

評價:德軍戰敗。蘇聯紅軍順利行動的結果使匈牙利獲得解放,奧地利東部及其首都維也納的德軍已被全部肅清。德國失去了匈牙利各重要石油產地和維也納大工業區。由於在戰役打響前希特勒錯誤地產生了「我能反殺」的錯覺,發動了上文所述的春醒行動;導致最後的黨衛軍精銳幾乎損失殆盡,殘兵退往維也納,嚴重削弱了維也納的防禦實力。維也納守軍只堅守了數日便撤出了維也納,維也納的損壞率只有13%,算是比較好地保住了這所歷史名城;不過,蘇軍在解放維也納後大肆地搶劫 強姦;犯下的獸行比德軍有過之而無不及。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5.4.16~5.9柏林戰役(紅旗插上國會大廈)

德軍戰略目標:依靠首都拖延蘇軍步伐,等待盟軍到來,期望把柏林交給盟軍。

蘇軍戰略目標:攻佔納粹的心臟 柏林;為千千萬死去的同胞復仇;把元首打回河北省

雙方參戰兵力: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270個師和騎兵師,20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其中作戰部隊206萬人(含波蘭軍隊15.6萬人),另配屬2450架飛機、142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軍 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 共80萬人,700門火炮和迫擊炮,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42架作戰飛機。

戰損:蘇聯陣亡81116人傷亡280251人(共計36萬餘人)ps盟軍不願打柏林的一個原因就是認為攻打柏林傷亡會很大,但看完全文的朋友早就看出來了,對於毛子來說36萬跟之前的比都算毛毛雨了。損失坦克2156輛、火炮1220門、飛機527架。

此役蘇軍共殲滅德軍80萬人(肯定團滅啊沒地跑了)其中蘇聯俘虜德軍48萬人(最後投降15萬人)

評價:軸心國-德國戰敗。4月25日對柏林形成包圍展開巷戰;27日進入中心區;29日強攻國會大廈;29日21點50分,蘇聯將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30日元首在發表了喂斯大林 我倒河北省來,氣死偶咧等著名演說後和結婚一天的愛娃服毒自殺。5月1日戈培爾自殺;5月2日德國城防司令帶15萬殘兵投降,至此戰鬥結束。1945年5月9日,受希特勒繼承人鄧尼茨的委託,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什圖姆普弗上將、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柏林軍事工程學院的食堂大廳內,向蘇聯及其盟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這次戰役的勝利結束,標誌著德國法西斯的徹底滅亡。人類災難的終結,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進程的重要里程碑。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1945.5.6~5.11布拉格戰役(終戰之戰)

以為打完柏林我就更完了嗯?布拉格戰役其實才是蘇德戰爭的最後一戰

蘇軍戰略目標:為合圍和粉碎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德軍集團和解放捷首都布拉格而實施的一次進攻戰役(有意思吧 柏林都陷落了 布拉格還沒有)

德軍戰略目標:指望盟國之間發生分歧,指望與美英統治集團進行勾結,說白了就是希望盟軍快來接收我們不想被毛子帶走

雙方參戰兵力:

蘇聯參加戰役的軍隊計有2028100人,火炮和追擊炮305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000輛、飛機3000餘架。

德軍集團總兵力90餘萬人、火炮和追擊炮,97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1900輛、飛機1000架。

戰損:蘇聯陣亡11997人受傷40501,合計約5萬人

蘇聯俘德軍官兵約86萬人,其中包括60名將軍。有「奧地利」集團軍群在該集團兩翼行動的幾個師逃到了美軍作戰區。

評價:德軍戰敗。還是要被關到西伯利亞去啊~布拉格戰役是蘇德戰爭中的最後一個戰役。至此,蘇聯在二戰東線的戰爭全部結束;但這不是蘇聯的終戰,終戰是8月9日~9月2日在中國滿洲的戰役(搶人頭)。德軍統帥部的計劃是對蘇聯紅軍進行頑抗,但為英美軍敞開戰線。德軍曾為此直接同西方國家談判。但是這些計劃為蘇聯紅軍的迅猛進攻所打破。看看這場戰役吧,200萬人打90萬,86萬投降,所以不要老覺得只有果黨才有100萬頭豬抓三天三夜的梗,德粉口中的德意志也是有過這樣的日子的。當士氣跌落到底點又看不到希望時,再堅強的戰士也選擇了放棄。不過德軍目測只是有意識到蘇聯對俘虜的狠,但沒意識到具體有多狠。我想如果那時候他們要真的知道投降了生不如死的俘虜生涯,他們或許還真的會拚死抵抗。整個二戰德軍共有 5,318,531被俘,其中約二百五十萬人是被蘇軍俘虜,大約四十萬左右德軍俘虜死於戰俘營(死亡率高達20%)

結束了 戰爭的篇章

---------------------------------------------------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第三部分:對蘇德戰爭的總體評價

先上雙方損失數據,以下數據來源很多很雜 我只能盡量分析不保證完全準確

根據俄羅斯目前的官方統計,共有2660萬蘇聯公民在二戰中喪生;在二次大戰的各大戰場上(註:包括了諾門罕戰役和最後的滿洲戰役),共有866.84萬名蘇聯官兵為國捐軀(包括了死於戰俘營的178.33萬 )

在東線總共有3817429名德軍陣亡;總共有363343名德軍戰俘死在了蘇聯,加起來在整個蘇德戰爭包括後續的戰俘營,德軍總共死亡4180772(418萬)人

德國僕從國在東線陣亡959,000人;被俘766,800人;合計1,725,800(172萬)人

雙方陣亡數量對比為6,818,317:4,776,429,約為1.4:1

雙方永久性損失(陣亡+被俘)數字對比為11273026:8,578,929,約為1.3:1

其實整體來看的 蘇德 或者說的更準確點 是蘇聯和軸心國聯盟之間的損失是差不多的

但是如果按照年代劃分的話,德軍在前兩年取得了更多的人數優勢;蘇軍對德軍造成的陣亡與俘虜集中在1944年底和1945年。

按年代算的話:

純減員:俘虜+陣亡+傷死+病死+失蹤

損失:純減員+受傷(人次)

1941年:蘇軍純減員3137673(313萬)人,德軍損失約為85萬人(其中陣亡約302400人),德國盟軍損失約為15~20萬人,雙方戰損比為4:1,德方佔優勢。

1942年:蘇軍純減員3258216(325萬)人,德軍損失約為200萬人(其中陣亡約506800人),德國盟軍損失50萬人,雙方戰損比不到3:1,德方佔優。

1943年:蘇軍純減員2312429(231萬)人,德軍陣亡人數700653(70萬)人,具體損失數據不詳,但可以肯定是德方佔優。

1944年,蘇軍純減員1763891(176萬)人,德軍陣亡1,232,946(123萬)人。也許這一年德軍損失要在蘇軍之上,但雙方的損失比不會相差很大,蘇方佔優。

至此可以確定的是在1945年之前東線德軍總共陣亡2,742,909(274萬)人

1945年,蘇軍純減員800817(80萬)人,德軍1945年總共陣亡1,230,045人(包括與盟軍作戰)。這一年德軍損失肯定超過蘇軍,雙方損失比至少在1:2以上,蘇方佔優。

註:蘇軍蘇德戰爭純減員合計11273026(1127萬)人;這與官方數字866.84萬死亡人數有260萬人數的差距;對此我的理解是:失蹤人數包括了戰後歸國的183萬俘虜與70萬偽軍(見下文),183萬生還後以及偽軍的人頭應該是算給了僕從國或者壓根就沒計入蘇軍數據,所以減去這183+70=250萬的差距後,數據就十分接近了。

注2:德軍陣亡數字加起來3972954人,減去一些誤差以及與45年與盟軍作戰的損失,很接近東線德軍陣亡人數381萬(誤差15萬5千左右),所以德軍東線總共陣亡381萬左右這個應該是可信的(不包括僕從國)

注3:43年後德軍數據嚴重損失,只有陣亡比較確定 受傷與俘虜都比較模糊

注4:為什麼1945年德軍陣亡人數如此之高?45年大批量青年軍,國民擲彈兵入伍,說白了就是各種老弱病殘,遠不如德軍先期素質(最後的精銳都在春醒送了);所以死的很慘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關於雙方的俘虜情況:

蘇聯俘虜:

大約有450萬蘇軍被俘(戰爭頭半年俘虜超300萬),其中60~70萬人被德軍召募(偽軍),1,836,000人於戰後回到蘇聯,其餘約179萬人死於戰俘營。

另一說是蘇聯總共被俘虜570萬人,但德軍大量在戰爭初期大量俘虜了尚未報道的青年以及把平民算作俘虜數,所以來自蘇聯軍方的450萬更為可信

但無論怎麼說可以確定是 俘虜中70%左右都是1941年俘虜的

那麼問題來了:

60~70萬的偽軍最後去向如何,如果陣亡或被俘,到底算作哪邊的損失?

德軍俘虜:

德軍共有 5,318,531人被俘,其中3,035,700(303萬)人是被蘇軍俘虜,大約36萬左右德軍俘虜死於戰俘營(但需要注意的是303萬人中,有140萬人左右是1945年戰爭末期成建制投降:就像我上文所述的布拉格戰役,投降近80萬,另柏林戰役也投降俘虜了40萬 真正東線主要戰場上俘虜不會超過100萬)

可以百分百確定的是,那100萬俘虜存活率很低,遠低於戰後那140萬,36萬死亡俘虜的大頭死在了那100萬,其中有超過一半的被俘者死亡,如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91000人只有5000人活到戰後。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德軍戰俘死亡人數為40萬左右;蘇聯死於戰俘營的為178.33萬;蘇聯比德國多死了140萬戰俘,說明了法西斯慘無人道;為德軍各種洗地的可以歇歇了.

德軍除了在1945年後徹底崩盤,之前極少被大批量蘇軍俘虜,側面引證了德軍打仗比蘇聯強

戰時兩邊戰俘營死亡率都很高。

另外附上一條特別的數據:德國入侵蘇聯之前的本土及其控制區內人口已達二億零五百萬,此外其歐洲僕從國的人口也有7800萬,而蘇聯戰前人口為一億九千萬,1941年底蘇聯控制的人口只剩1.3億。

你們真覺得憑41年底蘇聯這尿性能自己扛住德國?

當然不行,英美的援助和牽制至關重要

但同樣的,你們真覺得這樣的數據下蘇聯靠」人海戰術「能贏?

看完了我上述那麼多戰役的結果後,大家也應該有個判斷了:蘇聯除了在戰爭初期的愚蠢指揮外,從庫爾斯克開始到春醒行動,防禦作戰打的是有板有眼,各種工事挖的德國頭痛,絕不是靠人海硬扛的

同樣進攻作戰中,在斯大林格勒後,除了少數幾次反送人頭(火星和哈爾科夫),蘇聯開始大量運用多點突破,機動作戰,陸空結合,炮兵坦克,所謂大縱深戰術也,這固然需要大量的兵力所配合,但絕不是簡簡單單的無腦」人海戰術「,這一戰術在巴格拉季昂時達到巔峰,從十次打擊一直到45年幾乎每次戰役都是這種戰術的各種版本,運用的越來越熟練,交換比也越來越好看。並且在諸如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反攻階段時,蘇聯並沒有對德國形成絕對的兵力優勢:更談不上使用什麼送人頭的人海戰術。

當然我不否定人海戰術的存在,但那隻存在於戰爭初期的手忙腳亂和之後的極少部分,絕不是蘇聯的主流行為。

蘇聯當然是抗德主力,紅軍的功勞絕不可磨滅,儘管他們也曾犯下許多獸行,但是沒有紅軍與蘇聯的奮力抗爭,更多人將會死去

看完我那麼多戰役大家也看出來了

幾次最關鍵的戰役德軍都輸了;而且德軍的輝煌在哈爾科夫反擊戰時就已經結束;之後雖然長時間上交換比佔優,但在戰略上一直被壓制,庫爾斯克是被動進攻,下第聶伯河會戰和第二次斯摩棱斯克戰役也是被動防禦;到了1943年更是完全受制於所謂的十次打擊,戰爭主動權完全讓歸於蘇聯。

所以我們說:

莫斯科戰役是德軍閃電戰的終結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的力量拐點

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爭主動權的交割之戰

巴格拉季昂是德軍徹底翻盤無望的奠基

很可惜也很幸運 德國這四場國運之戰全部敗北

--------------------------------------------------

二戰蘇德戰爭全部大戰役介紹,從戰損比和戰略意圖看誰是戰鬥民族 - 天天要聞

最後的最後:後記

戰爭初期,由於蘇聯戰爭決策層的戰略誤判,以及「大清洗」後蘇聯紅軍指戰員素質較低,蘇聯紅軍喪師失地、一路潰敗,德軍則憑藉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直至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德軍進攻受挫。隨後雙方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聯紅軍憑藉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穩住戰局,1943年八月末,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的攻勢,自此蘇軍進入戰略反攻階段,並於1945年4月30日最終攻佔德國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間,德國舉行了無條件投降儀式,投降書於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

其實我在更這篇文的時候很累,很多數據很麻煩;尤其是亂七八糟的戰損,有些數量根本確定不了。但越到後來,我就越覺得可怖。那麼多的數字的人啊,就這麼死了。

5年蘇德戰爭,百餘次大小戰役,近5000萬人徹底因這次戰爭而消失,無數家庭,沒錯就是無數家庭因此破滅。願人類珍惜和平。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著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