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2025年06月10日08:02:06 歷史 1487

解放前,黔城鎮流傳的那首民謠,字字句句都透露著民眾對趙世亨——這位國民黨黔陽縣黔城鎮第四保保長的深深恐懼與痛恨。趙世亨,一個在黔城橫行霸道、無惡不作的人物,他的惡名遠揚,幾乎成了黔城人心中的夢魘。

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 天天要聞

他仗著自己的權勢,對工人進行殘酷的壓榨。趙世亨自詡為「父母官」,實則是一條橫行鄉里的地頭蛇。他對轄區內的居民,尤其是那些辛勤勞動的工人,總是任意使喚,彷彿他們是他的私有財產。工人們為他辛苦勞作,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報酬。一旦稍有不順他的心意,他就會對工人們大打出手,毫不留情。

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 天天要聞

民國31年的春天,木匠常泰奎就是受害者之一。他為趙世亨起早摸黑地做了好幾天的傢具,滿心期待地想要拿到應得的工錢,卻遭到了趙世亨的無理拒絕和惡毒辱罵。爭吵之中,常泰奎更是被趙世亨毒打一頓,狼狽地趕出了門外。這樣的暴行,趙世亨卻似乎習以為常。

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 天天要聞

又有一次,木匠周顯貴常春原也遭遇了同樣的命運。他們本在另一家做工,因遲到兩天而遭到了趙世亨的大發雷霆。趙世亨不僅用竹片抽打他們,還強迫他們跪在地坪上曝晒,時值夏日,烈日炎炎,兩人苦不堪言。在權勢的壓迫下,他們不得不屈服,繼續為趙世亨做工,而工錢卻依然分文未付。

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 天天要聞

除了壓榨工人,趙世亨還借徵兵之名,坑害窮人。國民黨政府抽壯丁的政策,在趙世亨的手中變成了他敲詐勒索的工具。豪紳官吏與他狼狽為奸,子弟再多也不征;富商財主則通過買通鄉、保長來免徵壯丁。而平民百姓,卻往往因為無法承擔這樣的重負而家破人亡。

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 天天要聞

曾廣富,一個老實忠厚的西門土街口平民,就因為有一個獨生子而被趙世亨強行抓去當兵。他跪地請求開恩免徵,卻遭到了趙世亨的毒打。他的兒子去當兵後,家境貧寒的妻子改嫁,老伴也被活活氣死。這樣的悲劇,在趙世亨的摧殘下屢見不鮮。

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 天天要聞

又如鮑家巷廖傳松,一個靠做工維持全家三口生活的獨子。他被趙世亨抓去當壯丁後,音信全無,生死未卜。他的父母在貧病交加中相繼死去,一個好端端的家庭就這樣在趙世亨的摧殘下毀滅了。

懷化舊事:民國時期,黔陽的保長趙世亨的事略 - 天天要聞

趙世亨的惡行罄竹難書,他的暴政讓黔城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然而,正義終將會到來。隨著解放的鐘聲敲響,趙世亨這樣的惡霸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黔城的百姓也迎來了他們期盼已久的新生活。


【說明】

1、本文純屬個人整理的學習資料和史料,僅供參考,資料參考《黔陽文史資料》、網路;

2、圖片主要來源網路、個人收藏,傳承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學習中華文化精神;

3、歡迎多多交流,難免有疏漏之處,還請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 天天要聞

周恩來在東北的求學歲月(姜義軍)

鐵嶺的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紀念館從1910年春到1913年春,少年周恩來曾在東北求學3年,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1946年9月,已經成為黨的重要領袖人物的周恩來在同美國記者李勃曼談個人的求學和成長經歷時說:「12歲的那年,我離家去東北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 天天要聞

傾聽尼山2025|李敬澤:我們是在世界中

傾聽尼山2025 編者按: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將在山東曲阜舉辦。從2010年9月創立至今,尼山論壇彙集全球專家學者,匯聚世界文明智慧,共同為解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人類文明的未來發展貢獻智慧,正日益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凝聚人類文明共識的重要紐帶。當...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 天天要聞

「感謝黨接納了我」,92歲高齡游本昌宣誓入黨

「感謝黨接納了我。終於有這樣一天,我成為了預備黨員。太光榮,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接納了我。」七一前夕,在鮮紅的黨旗下,92歲的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他用微微顫抖的手,珍重地撫摸著胸前閃亮的黨員徽章,他說,「現在,我是黨的一名『老學生』了。」為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於1...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 天天要聞

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上海藝術家15天「煉」成百枚勞模肖像

昨天,「印見榮光——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全國職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開幕。展覽上,王進喜、鍾南山、張桂梅等百位全國勞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們不僅承載著歷史記憶,更展現了勞動者的精神風貌。這些肖像的背後,是上海畫家劉雙和他的團隊在短短半個月內攻克難關、完成創作的故事。傳統版畫邂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