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2025年04月01日17:02:03 歷史 1129


強震突襲緬甸,3月28日7.9級地震撕裂大地。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曼德勒皇宮,騰起遮天蔽日的煙塵。宮牆抖動著斷裂傾倒,瞭望塔接連崩塌,巨石砸落揚起漫天塵土。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這座見證貢榜王朝百年興衰的世界最大宮殿,從歷史豐碑變成文化傷口只需一瞬間。如今地震用最戲劇化的方式撕開文明脆弱性,那些精雕細琢的窗欞與彩繪在五分鐘內化作瓦礫。

歷史之源

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曼德勒皇宮。佔地四百萬平方米的木頭城比故宮大五倍多,穩坐全球最大宮殿寶座。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這紅磚圍出來的四方城裡頭,藏著緬甸貢榜王朝的老底。1857年那會工匠們叮叮噹噹敲了四年才蓋好。

看那屋檐翹得跟蒲甘佛塔似的,全木結構透著股粗獷勁。那些柚木樑柱硬得能扛百年風雨,木頭疙瘩撐起紅磚宮牆,護城河繞著城牆轉圈圈。

當年工匠專挑刀砍不爛蟲蛀不穿的柚木料,硬生生把這座宮殿架了起來。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這座木造宮殿也逃不過動蕩時局。1885年英軍佔領曼德勒後擄走末代國王錫袍王,終結貢榜王朝,把皇宮改造成軍事駐地。

等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燃燒彈落在雕樑畫棟間。炮彈炸斷房梁引燃木結構,紅磚宮牆在爆炸聲中轟然倒塌,最後連地基都淪為焦土。

故宮能活下來是幸運,曼德勒皇宮既扛不住連番戰火,緬甸也沒中國那樣向世界講故事的本事,重建前連本地人都快忘記它的模樣。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緬甸人花了七年時間讓廢墟重新站起來。他們翻爛了英國殖民時期的老照片,走訪上百個村寨找回會做孔雀紋木雕的老匠人,用竹篾編的募捐箱湊齊修復資金。

1996年重新打開宮門時,陽光才重新照進那些描金繪彩的檐角。地震前那些值得慢慢逛的老建築,暗紅磚牆上還留著燒焦的彈孔痕迹。

王朝興衰

這座在貢榜紮下根基的王朝始於1752年,用三十年時間將緬甸擰成一股繩的雍籍牙,原本只是東吁王朝碎片中一粒倔強的種子。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孟族舉著刀槍衝過來要他跪下,他卻抄起長矛帶人迎上去,血水順著紅河漂了三天三夜。刀槍碰撞聲里倒下一片片人,活下來的都說雍籍牙打仗像獵豹撲食,能把敵人陣型撕成碎布條。

當他踩著染紅的土地走進仰光城,緬甸人從此只認一個王。傳到第三代孟駁手裡,戰旗插到了鄰國邊境線。清軍戰馬在雲南邊境揚起沙塵,火藥味嗆得兩國士兵睜不開眼。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緬甸人把大象趕上戰場,清兵甩著長刀砍象腿,兩邊誰都沒討到便宜。等英國人開著鐵皮船從海上壓過來,貢榜的國庫早就空了,木匠連夜趕製的戰船撞上鐵甲艦,碎木片漂滿了伊洛瓦底江。

1885年冬天最後一面王旗倒下時,碼頭上晾著三張沒補完的漁網。

廢墟上的文明曙光

地震前的瞭望塔和博物館總是擠滿遊客,人們爬上塔頂就能將整片皇宮收進眼底——紅牆頂著琉璃瓦,護城河繞著青石磚。

玻璃櫃里的貢榜王朝老物件帶著時間痕迹,裂了縫的銀壺生著銹的銅鏡都在講故事。後來地動山搖撕開宮殿房頂壓垮圍牆,瞭望塔歪著身子隨時要倒。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博物館玻璃碎了一地,那些老物件早沒了形狀。廢墟前的人不得不琢磨文明這粒種子,得捧著護著才能紮下根。

曼德勒皇宮倒塌在全球掀起激烈爭論,文化遺產的脆弱性迫使國際社會重新審視保護機制。緬甸文化遺產局緊急聯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十餘支跨國修復隊連夜趕赴現場,腳手架與三維掃描儀在廢墟上交織出忙碌圖景。

災難!世界上最大的宮殿、緬甸末代王朝曼德勒皇宮在地震中坍塌! - 天天要聞


修復團隊撬開焦黑樑柱時暴露出核心矛盾——新材料新技術介入是否將抹去時間沉澱的痕迹?重建過程能否守住文化基因不流失?

德國專家手持激光測繪儀反覆比對殘存彩繪,日本工匠跪在泥地里拓印木雕紋樣,當代科技與傳統技藝在斷壁殘垣間展開微妙博弈。

坍塌事件未必是徹底的災難,這場震動反而激活了全球保護網路。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 天天要聞

馬達Ⅱ感知·感恩·感奮

104年,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然而,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卻是從苦難到輝煌的一部奮鬥史。在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 天天要聞

不止是 「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的鐵血敵後歲月

提到焦裕祿,你腦海里浮現的,是不是那個拄著拐杖、在蘭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著麥穗、望著泡桐的慈祥面容?沒錯,他是「縣委書記的榜樣」,是在和平年代裡為百姓謀生計、與風沙較勁的「老黃牛」。但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傳奇—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 天天要聞

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鬆綁」問題

來源:解放軍報●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鍵要抓黨性、嚴黨紀習主席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要學習陳雲同志的豐富領導經驗」。陳雲同志關於改革開放條件下加強執政黨建設的許多前瞻性、戰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當年,陳雲同志針對「不吃不喝,經濟不活」「經濟要搞活,紀律要鬆綁」等錯誤觀...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 天天要聞

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廣東這支隊伍上榜

日前,國家移民管理局通報表揚了一批「四強」黨支部。記者留意到,駐守在深港邊界的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獲評2025年度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皇崗邊檢站執勤十五隊擔負著福田口岸出境旅客邊防檢查任務,自2019年成立以來,先後榮立集體三等功,獲評廣東省青年文明號、深圳邊檢總站「先進基層...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 天天要聞

瓜地馬拉:拉丁美洲小國,因為美國的掠奪而陷入萬劫不復

說起拉丁美洲的歷史,相信很多人會想起一個辭彙:香蕉共和國。這個辭彙指的是在近代的時候,拉丁美洲因為被美國控制,很多國家處於產業單一的狀態。比如瓜地馬拉只生產香蕉,所以得出個名字:香蕉共和國。其實拉丁美洲在世界歷史上頗為尷尬:很多人印象里,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