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位於河北省平山縣中部柏坡嶺下的小山村西柏坡,一下子熱鬧了起來,隨著毛主席等領導人的到來,這裡成為了中國革命的中心。
圖為: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
1948年9月毛澤東在這裡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再次提出在五年左右的時間內(從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會議討論了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方針和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設想。
作為中國革命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黨中央和毛主席在這裡指揮了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1949年3月,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前夕。3月5月至13日,黨在這裡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出席「七屆二中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會議的11人。全會主席團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
1949年3月,毛澤東在西柏坡主持召開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七屆二中全會
會議著重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及有關的經濟政策問題。全會強調應加強黨的思想建設,防止資產階級思想侵蝕黨的隊伍。毛澤東同志以深邃的歷史和政治眼光向全黨敲響了警鐘「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七屆二中全會
七屆二中全會在中國革命的轉折點上召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會議所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實現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圖為:同前來迎接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機場合影。
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等率中共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進入北平。這是同前來迎接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其他民主人士在西苑機場合影。左起:沈釣儒、朱德、董必武、李濟深、陳其援、郭沐若、黃炎培、毛澤東、林伯渠、馬敘倫。
七屆二中全會後,中共中央及其所屬機構,由西柏坡遷至北平。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即將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