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2025年01月06日15:02:04 歷史 1438

自從隋朝開始,科舉制度打通了底層民眾和朝堂公卿的通道,同樣,科舉考試也是天下學子證明自己學識的舞台。

尤其在宋朝,因為重文輕武,讓文人的地位直線上升,從而湧現了一大批頂級文人。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北宋這群文人中,有一個人十分特殊。

他在名落孫山後,竟然敢寫詞嘲諷朝堂,而皇帝也不慣著他,直接下旨讓他去填詞為生。

這位「狂生」是誰,他又將以何種方式驚艷世人?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官宦世家

這個人便是北宋詞人柳永,他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祖上雖然沒出過封疆大吏,但也算是世代為官。

所以自他出生後,就一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中,讓他養成了樂觀開朗的性格,即便面對世人的嘲諷,也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而他從小也是「天生神童」,在他六歲的時候,同齡人還坐在私塾中跟著先生讀書認字,他就能寫詩作賦了。

而且隨著父親官職的變遷,所以他跟著父親遊歷天下,見識了各地的風土人情。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這時候的他還沒有脫離詩賦的範疇,直到他十七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首詞。

這種長短句結合的寫作方法,再加上優美的詞調,讓柳永感到十分新奇,於是他反覆琢磨。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別人需要學習很久,才能學會的詞曲,而柳永竟然只用了一天,便頓悟了作詞的章法和曲調規律。

又過了兩年,年滿十八周歲的他,終於有機會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結果他離開老家錢塘,來到杭州後,便被這裡秀麗的風景所吸引,再加上柳巷酒樓的鶯歌燕舞,讓他半點都不想離開。

因為耽誤了行程,他錯過了這次科舉考試。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雖然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不過在杭州,他靠著學識,結識了一眾好友。

在這裡,他寫下一首《望海潮》,成為無數人膜拜的「詞聖」,很多人為了抄寫這首詞,都把杭州的紙墨買得漲價了。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可能依舊有人想像不出這首詞受歡迎的程度,如果說這首詞被收錄到了語文課本,還是高考必選考點。

這就能理解這首詞對當時文人的衝擊力了。

而柳永也憑著這首詞,成為當時名震天下的文人。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在北宋,作詩賦詞是文人的必備能力。

如果能夠在科舉考試前取得一定的名氣,那麼在考試過程中,主考官也會高看一眼。

比如當時的蘇軾王安石,他們就是在考試前名震天下,最後在考試中拔得頭籌。

而柳永能否如這兩人一般,順利踏入仕途?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仕途不順

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北宋再次舉行科舉考試。

得知消息後,柳永早早地出發,入京參加春天的科舉考試。

無論是他本人,還是其他考生,都認為這次他肯定能奪取桂冠,即便不能考取第一,那也能金榜題名。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沒想到考試時,宋真宗突然下令,說最近一段時期,民間詩詞多「淫詩艷曲」,應該肅正詞風。

皇帝都下令了,下面的主考官在審卷時,將很多寫過「浮誇詞句」的考生踢出了榜單。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其中名氣最大,寫詞最多的柳永,成為這群主考官的重點關注對象。

不出意外,他不但落榜了,還遭到了其他考生的嘲笑。

在這件事情後,他一度對科舉喪失興趣,終日流連於花街柳巷,為歌伎寫詞作曲。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這段時期,每當坊間有新曲子出現的時候,最漂亮的歌女會抱上心愛的琵琶,去找柳永就行填詞。

柳永也是來者不拒,只要心情好,便提筆為其填好「艷詞」,以供歌女吟唱。

而這些歌女得到詞曲後,很大概率會成為當時的「花魁」,獲得一眾文人的追捧。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最誇張的時候,他的一首詞可能會同時配上四五首曲子,因為他的詞可以經久流傳,但是曲子卻會被時間淘汰。

漸漸地,他的詞也從花街柳巷流傳到了百姓身邊。

當時有外族官員前來拜訪,在見到柳永後,不僅讚歎道:「凡是有井水的地方,都能聽到柳永的歌詞。」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為抒發心中憤懣之情,他隨手寫下一首《鶴衝天·黃金榜上》,沒想到隨筆寫下的「吐槽」之作。

竟然又再次爆火,甚至傳遍了大江南北。

除了落榜的文人墨客喜歡,就連滿朝文武也競相抄閱。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尤其是詞中的那句「忍把浮名,換作淺斟低唱」,寫出仕途受挫後,百般無奈,只能飲酒消愁的苦楚。

因為傳播得太廣,最終傳入皇宮深處,流入了皇帝耳中。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雖然皇帝並未說什麼,但對此流露出不滿的神色。

於是在接下來的兩次科舉考試時,柳永都被無情地刷了下來,就連朝中官員都為他感到可惜。

直到第四次科舉考試,據說放榜前,主考官不惜冒著惹怒龍顏的風險,將他的名字寫了上去。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而皇帝在審閱科舉金榜時,在看到「柳三變」三個字時,眉頭緊皺,然後提起御筆,將其名字劃掉。

並且,皇帝還對主考官說:「既然他喜歡填詞,那就寫一輩子詞吧,考什麼科舉?

被皇帝親口剝奪「仕途」的柳永,又該何去何從?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奉旨填詞

如果一般文人聽到皇帝這麼說,早就嚇得磕頭認罪,再不碰詞曲。

但柳永不一樣,他甩一甩衣袖,離開汴京城,與美女相伴,乘舟南下,開始遊歷三川五嶽。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聽聞柳永南下,蘇杭一帶的歌女紛紛向他拋開橄欖枝,只為能得到他的一首詞。

就這樣,柳永也不再想經史子集,而是終日遊走於花陌柳巷,為這些歌女填詞作曲。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而這些歌女也對柳永十分尊敬,不但贈他金銀,甚至還會為他爭風吃醋。

當時有一種說法,哪位歌女想名震蘇杭,就要求得「三變之詞」,得不到柳三變的詞,即使名氣再大,那也是徒有虛名。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在他五十歲的時候,回想一生,竟然一事無成,全部都在填詞作曲。

碰巧宋仁宗大赦天下,廣開恩科,柳永萌生了參加科舉的想法。

於是他將原名柳三變改為柳永,參加了這次恩科。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不知道是皇帝忘了他,還是改名的緣故,這一次他成功及第。

金榜題名後,他在蘇杭一帶奉旨上任,成為父母官。

在此期間,他兢兢業業,對百姓們頗為寬容,並數次寫詞上奏,想向皇帝闡述民間疾苦。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他在接下來的十六年中,他一直為百姓爭取利益,並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官。

可能是年邁體衰,也或者是皇帝依舊對他有意見,無論他怎麼做,一直都未受到提拔。

大宋第一憤青,落榜後不服氣,寫下狂妄詞作,竟然成為千古絕唱 - 天天要聞

最終,他在六十六歲的時候,辭官在家。

三年後,因病去世。

而他因為年少時桀驁不馴,敢於公開寫詞諷刺科舉,並奉旨填詞的做法,被後世稱為北宋第一「狂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