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隋朝開始,科舉制度打通了底層民眾和朝堂公卿的通道,同樣,科舉考試也是天下學子證明自己學識的舞台。
尤其在宋朝,因為重文輕武,讓文人的地位直線上升,從而湧現了一大批頂級文人。
在北宋這群文人中,有一個人十分特殊。
他在名落孫山後,竟然敢寫詞嘲諷朝堂,而皇帝也不慣著他,直接下旨讓他去填詞為生。
這位「狂生」是誰,他又將以何種方式驚艷世人?
官宦世家
這個人便是北宋詞人柳永,他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祖上雖然沒出過封疆大吏,但也算是世代為官。
所以自他出生後,就一直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在這樣的生長環境中,讓他養成了樂觀開朗的性格,即便面對世人的嘲諷,也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
而他從小也是「天生神童」,在他六歲的時候,同齡人還坐在私塾中跟著先生讀書認字,他就能寫詩作賦了。
而且隨著父親官職的變遷,所以他跟著父親遊歷天下,見識了各地的風土人情。
這時候的他還沒有脫離詩賦的範疇,直到他十七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首詞。
這種長短句結合的寫作方法,再加上優美的詞調,讓柳永感到十分新奇,於是他反覆琢磨。
別人需要學習很久,才能學會的詞曲,而柳永竟然只用了一天,便頓悟了作詞的章法和曲調規律。
又過了兩年,年滿十八周歲的他,終於有機會去京城參加科舉考試。
結果他離開老家錢塘,來到杭州後,便被這裡秀麗的風景所吸引,再加上柳巷酒樓的鶯歌燕舞,讓他半點都不想離開。
因為耽誤了行程,他錯過了這次科舉考試。
雖然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不過在杭州,他靠著學識,結識了一眾好友。
在這裡,他寫下一首《望海潮》,成為無數人膜拜的「詞聖」,很多人為了抄寫這首詞,都把杭州的紙墨買得漲價了。
可能依舊有人想像不出這首詞受歡迎的程度,如果說這首詞被收錄到了語文課本,還是高考必選考點。
這就能理解這首詞對當時文人的衝擊力了。
而柳永也憑著這首詞,成為當時名震天下的文人。
在北宋,作詩賦詞是文人的必備能力。
如果能夠在科舉考試前取得一定的名氣,那麼在考試過程中,主考官也會高看一眼。
比如當時的蘇軾和王安石,他們就是在考試前名震天下,最後在考試中拔得頭籌。
而柳永能否如這兩人一般,順利踏入仕途?
仕途不順
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北宋再次舉行科舉考試。
得知消息後,柳永早早地出發,入京參加春天的科舉考試。
無論是他本人,還是其他考生,都認為這次他肯定能奪取桂冠,即便不能考取第一,那也能金榜題名。
沒想到考試時,宋真宗突然下令,說最近一段時期,民間詩詞多「淫詩艷曲」,應該肅正詞風。
皇帝都下令了,下面的主考官在審卷時,將很多寫過「浮誇詞句」的考生踢出了榜單。
其中名氣最大,寫詞最多的柳永,成為這群主考官的重點關注對象。
不出意外,他不但落榜了,還遭到了其他考生的嘲笑。
在這件事情後,他一度對科舉喪失興趣,終日流連於花街柳巷,為歌伎寫詞作曲。
這段時期,每當坊間有新曲子出現的時候,最漂亮的歌女會抱上心愛的琵琶,去找柳永就行填詞。
柳永也是來者不拒,只要心情好,便提筆為其填好「艷詞」,以供歌女吟唱。
而這些歌女得到詞曲後,很大概率會成為當時的「花魁」,獲得一眾文人的追捧。
最誇張的時候,他的一首詞可能會同時配上四五首曲子,因為他的詞可以經久流傳,但是曲子卻會被時間淘汰。
漸漸地,他的詞也從花街柳巷流傳到了百姓身邊。
當時有外族官員前來拜訪,在見到柳永後,不僅讚歎道:「凡是有井水的地方,都能聽到柳永的歌詞。」
為抒發心中憤懣之情,他隨手寫下一首《鶴衝天·黃金榜上》,沒想到隨筆寫下的「吐槽」之作。
竟然又再次爆火,甚至傳遍了大江南北。
除了落榜的文人墨客喜歡,就連滿朝文武也競相抄閱。
尤其是詞中的那句「忍把浮名,換作淺斟低唱」,寫出仕途受挫後,百般無奈,只能飲酒消愁的苦楚。
因為傳播得太廣,最終傳入皇宮深處,流入了皇帝耳中。
雖然皇帝並未說什麼,但對此流露出不滿的神色。
於是在接下來的兩次科舉考試時,柳永都被無情地刷了下來,就連朝中官員都為他感到可惜。
直到第四次科舉考試,據說放榜前,主考官不惜冒著惹怒龍顏的風險,將他的名字寫了上去。
而皇帝在審閱科舉金榜時,在看到「柳三變」三個字時,眉頭緊皺,然後提起御筆,將其名字劃掉。
並且,皇帝還對主考官說:「既然他喜歡填詞,那就寫一輩子詞吧,考什麼科舉?」
被皇帝親口剝奪「仕途」的柳永,又該何去何從?
奉旨填詞
如果一般文人聽到皇帝這麼說,早就嚇得磕頭認罪,再不碰詞曲。
但柳永不一樣,他甩一甩衣袖,離開汴京城,與美女相伴,乘舟南下,開始遊歷三川五嶽。
聽聞柳永南下,蘇杭一帶的歌女紛紛向他拋開橄欖枝,只為能得到他的一首詞。
就這樣,柳永也不再想經史子集,而是終日遊走於花陌柳巷,為這些歌女填詞作曲。
而這些歌女也對柳永十分尊敬,不但贈他金銀,甚至還會為他爭風吃醋。
當時有一種說法,哪位歌女想名震蘇杭,就要求得「三變之詞」,得不到柳三變的詞,即使名氣再大,那也是徒有虛名。
就這樣過了很多年,在他五十歲的時候,回想一生,竟然一事無成,全部都在填詞作曲。
碰巧宋仁宗大赦天下,廣開恩科,柳永萌生了參加科舉的想法。
於是他將原名柳三變改為柳永,參加了這次恩科。
不知道是皇帝忘了他,還是改名的緣故,這一次他成功及第。
金榜題名後,他在蘇杭一帶奉旨上任,成為父母官。
在此期間,他兢兢業業,對百姓們頗為寬容,並數次寫詞上奏,想向皇帝闡述民間疾苦。
他在接下來的十六年中,他一直為百姓爭取利益,並成為一名合格的父母官。
可能是年邁體衰,也或者是皇帝依舊對他有意見,無論他怎麼做,一直都未受到提拔。
最終,他在六十六歲的時候,辭官在家。
三年後,因病去世。
而他因為年少時桀驁不馴,敢於公開寫詞諷刺科舉,並奉旨填詞的做法,被後世稱為北宋第一「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