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長城為啥一直是這樣的走向?

2025年01月04日18:33:02 歷史 1665

河北長城為啥一直是這樣的走向? - 天天要聞

河北長城,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就是經常是幾代長城並行,甚至一代長城壓著另一代長城。

比如赤城縣青虎溝,有研究發現這裡的明長城疊壓著北魏時期長城,兩者相差近千年,但長城修築的地方和走向在這裡實現了歷史重合。

比如赤城縣滴水崖附近的長城,幾乎可以確定是明長城疊壓唐代長城。

在其他地方也出現過這種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河北長城為啥一直是這樣的走向? - 天天要聞

無論對於任何朝代來講,修建長城都是一筆非常大的投入,所以一定要做到成本投入和效益產出達到一個平衡點,前代人修築長城的地方一定是效益最大化的。

也就是說,長城的修築是與軍事、經濟有關的,既能發揮作用,最大限度震懾和防禦敵人,又要節省成本,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

在這個地理尺度上,長城走勢幾乎跟兩條線密切相關。

一個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龍門-碣石北線。

河北長城為啥一直是這樣的走向? - 天天要聞

其中龍門在今陝西韓城市,碣石在遼寧綏中縣,這條線穿越了河北的北部,幾乎是長城所經過的線。

司馬遷寫書的時候,漢朝通過打擊匈奴獲取了塞外的土地,也就是從農業區發展到了牧業區,「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

這是農耕和游牧兩種文化衝突、交錯、融合的地帶,幾乎長城成了分界線。

一個是胡煥庸線

河北長城為啥一直是這樣的走向? - 天天要聞

胡煥庸先生是一名地理學家,先生通過研究提出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黑河(璦琿)—騰衝線」,提出時間是在1935年,也被稱為胡煥庸線。

這條線以東,國土面積為43.71%,但人口只佔了94.39%;這條線以西國土面積佔56.29%,人口比例卻只有5.61%。

河北長城為啥一直是這樣的走向? - 天天要聞

這條線不僅是一條人口、經濟線,同時也大體劃分了我國的農耕與游牧文化區。

如果還能再加一條線,這就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這個在張家口體現的比較明顯,處於壩上壩下正是長城的走向。

明朝之前的一些長城修建在承德北部、唐山北部,也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

河北長城為啥一直是這樣的走向? - 天天要聞

這幾條線在河北幾乎是重合的,長城的選址、布局和施工一方面充分考慮農耕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線,一方面要考慮當地的自然天險、關口險隘等,也就形成了今天的長城。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 天天要聞

北倉墓地有什麼墓地可選

為了便於市民選購和來往交通便利,天津基本每個區都建有公墓。天津共有國營公墓14家,那麼北倉有什麼好的墓地可選嗎?北倉好幾家公墓已經飽和了,但是靠近北倉的兩家公墓都是在售狀態,這兩家分別是天津憩園、西城寢園。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 天天要聞

天津國營公墓發展情況

天津是北京門戶,地理位置意義重要,這片土地上也建有不少不錯的公墓,光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那麼在人口老齡化趨勢嚴重的當下,國營公墓的發展情況如何呢?天津這14家國營公墓不是全部都對外出售,其中有的已經飽和了,也就是不再對外出售或者是墓位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