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2025年05月12日14:50:34 歷史 9378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裂了土地、摧毀了山川,讓千萬個幸福家庭支離破碎,無數生命在災難中戛然而止。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17年過去了,我們依然清晰地記得瓦礫堆中伸出的求援之手,記得八方馳援的感人身影,記得廢墟上重新燃起的希望之光。今天的汶川,早已在傷痛中涅槃重生,一棟棟嶄新的建築拔地而起,一張張笑臉重新綻放。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作為珍藏這段記憶的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綿陽北川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將於今天13:50推出「山川永紀」主題直播活動。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記者了解到,《山川永紀砥礪前行》「一館一課」將在直播中首發。廣大觀眾可以跟隨鏡頭探秘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現場,並前往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雲遊「山川永紀」基本陳列。5·12地震災區洛水中心小學採集到的籃球、2008年浙江援建青川指揮部人員的安全帽、5·12地震空降兵95982部隊59分隊使用過的水壺……這些珍貴的藏品背後,都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直播還將連線廣元青川地震遺迹國家地質公園,地震是怎樣發生的?我們該如何防護?相關科普知識也將同步呈現。

17年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致敬重生 - 天天要聞

新聞多一點: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是偉大抗震救災精神的發源地、承載地、弘揚地,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先後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首批「大思政課」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等多項榮譽;同時與多家科研院校共建科研和教學基地,已成為對外展示中國發展道路、發展模式、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窗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開展地震科普研究和防災減災教育的重要基地。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張德芳:西北漢簡與絲綢之路信史研究 - 天天要聞

張德芳:西北漢簡與絲綢之路信史研究

作者:張德芳來源:《光明日報》(2025年3月17日 第14版)懸泉置遺址鳥瞰圖一般認為,「絲綢之路」的概念是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於1877年出版的德文著作《中國》第一卷中最早提出的。其定義是「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交通道路。」對這一定義,李希霍芬的學生阿爾伯特·...
美國此輪下場,會成為三戰導火索嗎? - 天天要聞

美國此輪下場,會成為三戰導火索嗎?

最近美國人投放了重型炸彈,一擊必殺,特朗普說,我們完成了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3處核設施的襲擊,所有的飛機,已經脫離了伊朗領空,祝賀偉大的美國空軍的勇士們。 剛剛報道B2戰略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