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有一個家庭用三代人的愛與堅持,續寫著一個愛心故事。37年前,老船工劉永生一家不僅接納了一名被拐的先天性腦癱男童,更用事實證明了愛的力量可以超越血緣、超越時間。
派出所臨時寄養男童
1987年10月,建湖縣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破獲一起拐賣兒童案件,解救出一名男童。當時無人看護男童,時任派出所所長的王正揚立即想到縣航運公司的老船工劉永生、楊為菊夫妻二人。這對夫妻平時工作勤懇,樂於助人。派出所便將男童託付臨時寄養,待破案後再轉交其親生父母。
劉永生在家照顧劉軍
劉永生、楊為菊夫妻二人來到派出所,二話沒說,就將孩子抱回家。楊為菊很可憐這孩子:「這麼小的年紀就離開了父母,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缺失的父愛、母愛給補上。」當天給孩子洗澡時,夫妻倆發現孩子不會說話,而且身體有點異樣,胸部凹凸不平,食指不能彎曲。經過多方求醫檢查,孩子確認患有先天性腦癱,無法治療。劉永生夫妻倆得知後,非但沒有嫌棄他,反而更加小心仔細地看護孩子。
視如己出,精心照料
一年後,拐賣兒童的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公安機關明確專人專案調查,卻始終未能找到孩子親生父母。1988年12月底,公安人員來到劉家,徵求劉永生、楊為菊夫妻倆意見。夫妻倆表示:「我們工資雖不高,但夠吃夠用,只要有我們一口,就不會餓著孩子。」公安機關經再三徵求意見,同意將孩子留在劉家,並幫助申報了戶口,給孩子取名劉軍。夫妻倆親生女兒劉芹,只比劉軍大9歲,是劉軍的姐姐,小時候也經常幫著父母照顧「弟弟」。
在這個溫暖的家庭里,劉軍慢慢長大。但在成長過程中,先天性腦癱導致的「問題」日漸顯現。1995年,劉軍在水泥地跌了一跤,造成顱腦損傷。家人立即將他送到縣人民醫院救治,水上派出所幹警聞訊趕來,並向院方說明劉軍身世。縣人民醫院經過研究,免除了劉軍開顱手術的所有費用。2006年4月,劉軍在縣城向陽路與一輛麵包車相撞,雙腿被撞斷,劉永生專程去南通找骨科專家讀片、諮詢手術方案,先後做了3次手術。2018年臘月,劉軍跑沒了,一家人徹夜尋找,次日早上5點多,才在離家19公里外的阜寧縣公興鎮將他找回。
劉永生說:「平時省吃儉用,好不容易存下的一點積蓄,為給劉軍治傷,全部花光了。錢是身外之物,只要把劉軍傷治好,花錢我們也高興。」2019年下半年,劉軍又出現尿血症,劉芹請假帶他去醫院檢查、治療,消除了病灶。
美德傳承,三代人愛心接力
如今,劉永生和楊為菊雙雙年屆古稀,由於年齡和身體的原因,照料劉軍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於是,他們把照顧劉軍的重任交給了女兒劉芹。劉芹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並經常回到娘家照應劉軍,為他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帶他去醫院檢查治療等。
劉芹的女兒葛梓軒今年18歲,品學兼優,在外公外婆和媽媽的耳濡目染下,從小她就對「舅舅」特別尊重關照。每次吃飯,先把好吃的菜夾到「舅舅」碗里。逢年過節添置新衣服,讓媽媽先給「舅舅」買。她還經常攙著「舅舅」去逛超市、散步。遇到其他人對「舅舅」異樣的眼光或起鬨,也會勇敢站出來爭辯解圍。說來奇怪,劉軍雖患腦癱,不會說話,但每次見到「外甥女」回來,總會咧開嘴笑個不停,還從嘴裡冒出兩個讓人勉強聽懂的字:「寶寶!」
劉永生一家三代人在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精心照顧劉軍,感動了許多人,也引起社區的關注。2008年1月,社區主動與縣民政、醫保、殘聯等部門聯繫,為劉軍辦理了低保、醫保和二等殘疾認定手續,每年春節也會登門看望慰問,主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劉永生一家人的事迹在當地傳為佳話。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大愛和堅持,也激勵著更多人關注弱勢群體、傳遞正能量。(李嘉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