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反頑戰役,將石友三部逐出冀南
冀南反頑戰役開始前,石部主力六十九軍及孫良誠等部共1.7 萬餘人,擺在南宮之垂楊、董家廟和棗強之大營以及咸縣之郭固、雪塔等地區,高樹勛部主力在冀魯邊觀城地區,一部延伸到臨清、冠縣間。
我軍以東進縱隊主力、青年縱隊七七一團及由冀中調來的劉(子奇)支隊和一二○師在冀中的賀(炳炎)余(秋里)支隊、張仲瀚津南自衛軍,冀南第四軍分區部隊(李榮部)等組成左翼隊,由陳再道、劉志堅指揮。任務是將石軍攔腰截斷,由西北突擊消滅郭固、董家廟地區之石軍。
以東進縱隊一團、青年縱隊三團、先遣縱隊一團、築先縱隊獨立團以及三八六旅四團等部組成中央縱隊,由徐深吉、吳富善指揮,任務是由南向北突擊消滅郭固、董家廟地區之石軍。
以築先縱隊、先遣縱隊及曾國華支隊為右翼隊,由李聚奎、肖永智指揮,任務是箝制高樹勛部。
楊勇支隊到觀城、朝城一帶,逼近高樹勛部主力,阻其北援石軍。
冀中趙(承金)譚(冠三)支隊及冀南李(林)趙(義京)支隊,由王宏坤指揮,任務是箝制石部一八一師及其周圍部隊,阻其南援。
我們原定2 月11 日開始反擊,被石友三發覺,石感到孤軍遠懸,戰力薄弱,甚恐我軍興師問罪,於2 月9 日秘密南竄,並令高部為其策應掩護,高未執行。我軍立即分數路追擊堵截,第一次討石戰役開始。
戰鬥打響後,青年縱隊七七一團等部在清河以西之狼窩消滅孫良誠部1 個團;東進縱隊主力和冀中1 個團在威縣東北棗科、史家莊地區與石部暫三師激戰,殲其2 個營,擊潰其大部;中央縱隊在清河西南重創石部主力一八一師。
2 月13 日,我左翼隊及中央縱隊等將頑軍主力及石友三總部圍困在威縣東南下堡寺、搖鞍鎮一帶。我軍與頑軍進行村落爭奪,展開激戰。石部主力遭我痛擊,傷亡慘重,逃散500 餘人,被俘1500 餘人,武器繳獲頗多。這是首次討石戰役的一次關鍵性的戰鬥。
13 日,孫良誠率2000 餘人突圍南逃,渡過衛河進至南樂地區,與丁樹本部靠攏。15 日夜,石部主力殘部突圍向西逃竄。我東進縱隊主力、青年縱隊七七一團及冀中趙譚支隊等部立即展開多路追擊。 16日,與頑軍激戰於曲周東北之南北龍堂,殲其1 個營。冀南軍區5 個團及冀中劉子奇支隊、津南自衛軍等部,由邱縣東向西南急進,截擊頑軍。
在這時候,日軍見石部被我軍追擊、堵截甚急,為掩護石軍逃竄,便由廣平、曲周、肥鄉等縣出動日偽軍1000 餘人,進至廣平、邱縣間之平固店一帶阻擊我軍,與我向西南急進、擔負堵擊任務的部隊進行激戰。我繞過日偽軍繼續追擊頑軍,於17 日趕到曲周地區。日軍見未能阻止我對頑軍的追擊,便又從威縣、邱縣等地調集一批日偽軍,加上前一股共3000 餘人,分數路到東目寨、下堡寺一帶,攻擊我軍尾部,並施放大量毒氣。劉、鄧遂下令暫停追擊頑軍。石友三趁我追擊部隊與日軍激戰之機逃竄。我原估計石率殘部向南、向東從大名、館陶間,或臨清、館陶間渡河南逃。他卻向西經龍堂過滏陽河,又向南由曲周西塔寺橋過滏陽河,在日偽軍的掩護下,逃脫了我追擊部隊的堵截。穿過日偽軍據點密集、我軍工作薄弱的魏縣境內,從大名、臨漳之間渡過漳河,逃到清豐、濮陽地區,向丁樹本、高樹勛部靠攏。第一次討石戰役到此告一段落,共殲滅頑軍7000餘人。
冀南討頑雖沒有將石友三部全殲,但將其趕出了冀南,為冀南抗日根據地拔除了一個大禍根,擺脫了「前門拒虎,後門拒狼」的嚴重局面,冀南抗日根據地進一步得到鞏固。
衛東戰役,將石友三部趕到我根據地邊沿
第一次討頑戰役後,蔣介石又命令進佔磁縣、武安、涉縣、林縣的朱懷冰部和逃到清豐、濮陽的石友三等部,再次向太行、冀南地區的八路軍進攻;同時命令在黃河以南的第四十一、第七十一軍,迅即渡河北進,協同朱、石等部奪取我太(行)南和冀南抗日根據地。於是,八路軍總部決定趁黃河以南的頑軍尚未北渡,朱懷冰部孤立突出於武安、涉縣地區,鹿鍾麟、孫殿英等部暫時持觀望態度,以及石友三部在清豐等地立足未穩之機,路西我軍發起磁(縣)武(安)涉(縣)林(縣)戰役。路東我軍發起反擊石友三部的衛(河)東戰役即第二次討頑戰役。
第二次討頑戰役是於1940 年3 月4 日開始的。這次戰役,我們總結了第一次冀南反頑戰役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由於缺乏平原大規模作戰的經驗,冀南討頑戰役在兵力的使用和部署上有不盡妥當的地方,如在貫徹「咬一口算一口」、「一口一口吃」的指示時,有的口張得大了點,反而吃不下。衛東戰役中,我們盡量注意布置得更周密些。
參加這次戰役的除冀南、冀中的部隊外,還有冀魯豫的部隊,各部隊的任務是:
冀南軍區諸地方部隊留在冀南,由王宏坤指揮游擊,鞏固根據地,控制衛河渡口,策應衛東作戰。
先遣縱隊、築先縱隊,除留在衛河以西的一部外,其餘為魯西北支隊,由李聚奎、肖永智指揮,從東北向觀城、仙庄集一帶進攻,箝制高樹勛部向南增援。
楊勇部和挺進縱隊第五支隊為魯西支隊,由楊勇指揮,第一步進攻濮縣城,不能攻佔時,則派一部監視。第二步準備向西攻擊黃城。
楊得志部為豫北支隊,由清豐以南向東進攻駐黃城、袁庄、劉庄之石軍,並以一部控制衛河渡口,防其向西南逃竄。
冀南5 個團、冀中5 個團為中央縱隊,由陳再道、劉志堅指揮,與魯西支隊共同消滅石部。抽東縱2 個團為戰役預備隊。
3 月4 日凌晨一時,我軍對石友三部發起總攻。我趙譚支隊一部戰前潛入頑軍佔領的六塔集,從裡面打,出其不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殲滅該處頑軍,攻佔六塔集。這一仗打得很漂亮。魯西支隊攻佔濮縣,魯西北支隊攻佔觀城、仙庄集,劉子奇支隊攻佔衛城集。戰役開始第一天,我軍即重創頑軍,俘其800 餘人,並擊潰由范縣進至觀城以北的玉金祥部1 個團。
我軍攻佔六塔集後,駐黃城之石部主力進行反撲,企圖奪回六塔集,以固守黃城。我預備隊投入戰鬥,將反撲之頑軍擊潰。頑軍在我各路部隊猛攻之下,軍心恐慌,亂作一團。
3 月5 日,頑軍主力分路南逃,我軍猛追,在濮陽城東和東南擊潰頑軍2個團。6 日,我軍在八公橋又重創頑軍。頑軍向菏澤方向逃竄,楊勇部窮追不捨。 11 日,頑軍逃到民權縣以東,從柳河集過了隴海鐵路,進入日軍佔領區。15 日,丁樹本部也南撤到封丘一帶。
但是,他們並不善罷甘休,當我軍大部返回魯西北時,石友三和丁樹本部在山東菏澤日軍500 餘人掩護、配合下,於4 月1 日進佔東明縣城。4 月5日,石部又進至徐鎮、保安集及以東地區,丁樹本部進至兩門西北。我軍集中冀魯豫支隊、趙譚支隊於6 日在兩門西北小韓集一帶,將丁樹本部大部擊潰,丁率殘部千餘人逃到豫西去了。4 月8 日,東進縱隊、冀魯豫支隊和趙譚支隊再次重創石部,石率殘部南逃曹縣、定陶地區。此役,先後共殲滅頑軍6000 餘人,將他們趕到我根據地邊沿地區。根據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在他們沒有發動新的進攻之前,便適可而止,不再繼續追擊,第二次討頑告一段落。衛東戰役後,趙譚支隊留在冀魯豫,程子華率領劉子奇支隊返回冀中。
這次戰役前,為了貫徹區別對待,利用矛盾,分化瓦解頑軍的方針,我曾給丁樹本寫了一封親筆信,主要內容是規勸他不要跟石友三跑。信是由原臨清專員韓多峰專程送的。韓是被沈鴻烈撤職的,此人曾來過南宮,與我們關係不錯,同丁的關係也甚密。但是,丁樹本不聽我方規勸,最後被我擊潰,落荒而逃。孫良誠更是頑固不化,和石友三緊緊勾在一起,對我們的好意勸告置若罔聞,結果落得個損兵折將,大部被我殲滅。有些頑軍頭頭,經過我們做工作,採取觀望消極態度,這對我討石作戰是有利的。
我們在作戰中,認真貫徹執行了劉、鄧首長和師政治部關於爭取頑軍下層官兵抗日,孤立頭子的指示,以及不準殺害、辱罵、毆打被俘官兵,禁止搜腰包,被俘官兵實行分居,連以上軍官酌情給以物質優待等具體規定,效果很好。因石部等頑軍下層官兵多來自冀南或山東沂蒙山區,不少人是被抓壯丁來的,他們的家鄉曾遭日軍蹂躪,抗日民族意識比較濃厚,對橫行鄉里、禍害百姓的漢奸深惡痛絕。他們對少數上層分子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滿,內心深處願意抗日和剷除漢奸,但不敢流於言表。根據我們掌握的這些情況,在石部被俘官兵中,廣泛揭露石勾結日軍當漢奸,攻打八路軍,殘害抗日群眾的大量事實,還組織座談會,讓俘虜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控訴石友三等人的罪行,激發被俘官兵的抗日愛國熱情。經過教育,放他們回家。這些做法對瓦解石軍起了很好的作用。石部好多士兵盼望我們去打,以便趁機逃跑回家。
每次戰鬥,石部下層官兵都有不少趁機逃跑的。石友三族弟石友信的教導師逃亡情況尤甚。其第1 團2 連只剩下23 人,第2 團每連平均只剩40 人。
直南討頑戰役重創石部,討逆戰役勝利結束
第三次討頑戰役(即直南討頑)是在1940 年7 月開始的。
石連遭我兩次打擊後,不甘心失敗,進一步勾結日軍,向我反撲。石率殘部逃到曹縣、定陶地區後,便派其弟石友信到商丘向日軍乞憐救援。6 月5日,日偽軍出動步、騎兵6000 餘人,分3 路「掃蕩」我濮陽桑村集地區。遭我軍打擊後,便從徐州、兗州、泰安、安陽等地增調1.5 萬餘兵力,分12路向清豐、濮陽撲來。我軍分散游擊,對敵聲東擊西,不斷襲擾,消耗敵人。
敵疲於奔命,到處撲空,遂於中旬大部撤回原地。在清豐、濮陽、內黃、東明縣城,以及附近的村鎮設立了30 多個據點。
這時,石友三又率其殘部及糾集之雜頑軍2.5 萬餘人,於6 月中旬在日軍「掃蕩」掩護下捲土重來,占我觀城、范縣、清豐、濮陽和濮縣等地,企圖進窺我魯西北,聯結頑匪齊子修等部,建立反共基地,切斷我華北與華中之間的聯繫。為粉碎頑軍上述企圖,我軍遂發起直南討頑戰役,第三次打石友三。
7 月2 日,朱總司令和彭副總司令命令我與魯西軍區政治委員肖華共同指揮,發起直南討頑作戰。參加此役的部隊有:冀南新四旅七七一團、新七旅二十團、新八旅二十二團及軍區騎兵團,為中央縱隊,由徐深吉指揮;以晉西獨立支隊、魯西運河支隊為左縱隊,由楊勇指揮;以直南新三旅、民一旅及冀中南下支隊為右縱隊,由楊得志、崔田民指揮。
7 月12 日,我和徐深吉同志率冀南參戰各團,東渡衛河奔赴直南。戰役原定15 日夜發起。 11 日,石部特務旅和孫良誠部共5000 餘人,分4 路先向我發起進攻。我運河支隊與頑軍奮戰一天,殲其1200 餘人。15 日夜,中央縱隊與左縱隊進攻龍王廟、吳橋等地孫良誠暫編一師,激戰兩天,將其擊潰。右縱隊重創濮縣頑軍高樹勛之增援部隊,殲滅1500 餘人。孫良誠、高樹勛兩部經此打擊,龜縮於濮縣城周圍。這時,日軍為配合石友三等部由壽張出動200 餘人,在飛機掩護下向我奔襲,挽救石友三部的危局。8 月初,齊子修部千餘人,從堂邑向南進到沙鎮,企圖策應石友三部,我中央縱隊乘其立足未穩,將其擊潰,俘500 餘人。
石友三等部經我打擊後,則憑深溝高壘採取守勢,並指使封建會道門對我進行騷擾。根據頑軍此時的特點,八路軍總部於8 月中旬指示我們,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雙管齊下,在軍事上,我主力部隊從東、北兩面逼近頑軍,壓縮其佔領區,打擊其外出部隊。在政治上,我們採取召開群眾大會,開明士紳座談會,散發傳單,釋放俘虜。揭露石友三等勾結日軍、破壞抗戰等種種罪行,宣傳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同時還採取空室清野,截斷其糧源,動搖其軍心。在我軍事、政治雙重打擊下,頑軍內部十分不穩,下層官兵大量逃亡。到1940 年11 月,我直南反頑戰役結束。
在這次戰役中,我軍曾一度包圍駐紮在濮陽鞏庄的石頑三十九集團軍總部,石甚為恐慌,給被圍在觀城的石友信發一密電,令其速去清豐聯絡日軍出動「掃蕩」。石友信派其副師長溫大可,帶少數人偽裝成八路軍,混出了我包圍圈,到清豐城內與日軍取得了聯繫。次日,石友信教導師與日軍1 個聯隊並肩出動,一起向我進攻,給石友三解了圍。當晚,日軍與石友信部一同宿營。不久,石友三又先後派石友信到濟南、開封、北平等地,找日軍頭目聯絡,與日軍進一步勾結在一起。我們從戰鬥中繳獲的石友三的密件里,還發現石派人到鄆城向日軍報告石部移動和部署等情況。
石友三與我們幾次較量中,不僅沒有完成蔣介石要他「在萬難中拿住冀局,以對付八路軍」的使命,反而被我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勾結日軍的大量事實被我揭露,臭名遠揚、聲名狼藉,為國人所不齒。蔣介石認為石友三已無利用的價值,即密令衛立煌、高樹勛,於1940 年11 月4 日,殺掉了石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