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我們這代人不收復台灣,下代人統一時,或會直接將台灣打成廢墟

2025年04月11日19:03:10 歷史 1165

如果我們這一代不去實現對台灣的統一,下一代即便將台灣變成一片廢墟,他們依然會努力收復台灣。

他們這一代人是在「繁榮的中國」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沒有經歷過被他人壓迫的時期,亦未曾品嘗過屈辱與隱忍的感受。他們的自信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自內心深處的堅定信念。因此,當談及台灣時,他們所使用的辭彙不再是「希望」或「應當」,而是「必須」和「一定」。

若我們這代人不收復台灣,下代人統一時,或會直接將台灣打成廢墟 - 天天要聞

在台南赤嵌樓地宮中,考古學家曾發現明朝"永曆三十七年"的界碑,碑文清晰標註著"福建布政使司台灣府"。這個被刻意掩埋300年的鐵證,無聲訴說著一個事實:台灣從未真正脫離過中華文明母體。

但現實的複雜性遠超歷史教科書。根據台灣政治大學最新民調,20-29歲青年中,認同"台灣人"身份者高達82.3%,較2000年上升37個百分點。更值得警惕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已將"中國書畫特展"更名為"東亞藝術珍藏",文化切割的軟刀子正在悄然出鞘。

台海問題專家李明指出:"每拖延一年,島內教科書就會多出200頁篡改的歷史;每錯過一個窗口期,美國對台軍售清單就會新增15種進攻性武器。這不是簡單的耐心比拼,而是文明根系與分裂勢力的生死競速。"


若我們這代人不收復台灣,下代人統一時,或會直接將台灣打成廢墟 - 天天要聞

隨著電視和網路的發展,有關台灣的消息越來越多,聽到不少選舉時的熱鬧聲,還有「台獨」的高喊,更有那些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

自從1949年兩岸分開之後,幾十年間隔著海峽互相望著,一方面有血緣相連的親密,另一方面又有政治對立的距離。

八九十年代時,還有無數台灣省老兵渴望回到家鄉,隨著這批對大陸感情最深的老兵的紛紛離世,台灣當地人對於大陸的眷戀越來越少了。


而相對應的,大陸對台灣省也是如此,尤其是我們下一代00後的年輕人,他們從小在一個中國高速發展的環境之下長大,因此,他們沒有60後、70後的怯懦和崇洋媚外,也沒有80後、90後的自卑。

若我們這代人不收復台灣,下代人統一時,或會直接將台灣打成廢墟 - 天天要聞


新世紀的年輕人,對於祖國、對於自己都有著超級強的自信,他們對祖國的偉大復興,是無比堅定的,而對於祖國的統一,更是無比堅信。

屆時,台灣在炮火洗禮之後,恐怕難以避免淪為廢墟的命運。在我們這一代人看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連,本不應兵戎相見。但下一代卻大不相同,他們中的許多人出生於21世紀,成長於中國快速崛起的時代,未曾親歷上世紀的動蕩歲月,對物質匱乏的生活毫無概念。他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行動!在他們眼中,今日之中國,高鐵縱橫交錯,航母頻繁下水,北斗系統全球覆蓋,已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強國。

他們不願再被台灣這樣的沉重負擔所束縛,也不想被那複雜的情感所綁架,更不願去深究那歷史的糾葛,只想看到未來。那麼其結果就是他們認定台灣是必須要收回的領土,而且做這件事無需說服親朋好友,干就完了。

若我們這代人不收復台灣,下代人統一時,或會直接將台灣打成廢墟 - 天天要聞


所以當有人問他們的時候,「假如台灣永遠不回歸,你們覺得該怎麼辦?」

他們的回答乾脆利落:「那就武力解決!」

在他們眼中,佔據中國領土卻不認同中國身份的人,就是侵略者,必須堅決對付。

這讓我想起漢武帝匈奴的態度。他翻閱史書,找到幾百年前白登之圍的恥辱,憤怒出征幾乎滅絕匈奴。今天的年輕人也是如此,沒經歷過外來欺壓,所以絕不容忍任何挑釁與屈辱。

一直以來,咱們祖國大陸給台灣的恩惠可不少,放了好多善意。面對各種挑釁,咱們也是忍氣吞聲,主要還是出於對兩岸同胞的感情。從另一個角度看,國民黨是解放戰爭里的敗軍之將;而民進黨以及很多台灣同胞,受日本殖民統治影響挺深的,這倆群體的思想轉變可得點時間。

只要他們不玩「台獨」,給他們點時間慢慢轉變也是沒問題的,畢竟我們都是一家人嘛。

可原則底線是「台獨」這玩意兒兒不能沾!維持兩岸交流,這可是咱們的同胞情感的連結啊。

若我們這代人不收復台灣,下代人統一時,或會直接將台灣打成廢墟 - 天天要聞


要知道,咱們國家一直強調和平統一,可不是說著玩的。


從香港、澳門回歸就能看出來,咱們辦事兒,向來是穩紮穩打,盡量減少損失。

這就好比做生意,和氣生財嘛。

能談攏,誰願意打架?

當然,和平統一也不是一廂情願的事兒。

「台獨」勢力在那兒上躥下跳,外部勢力也總想插一腳,這都給統一增加了難度。

有學生就直言:如果他們不認可自己是中國人,那憑什麼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這麼自由自在呢

所有中國人,首先都會認可一條:台灣自古以來都是屬於中國的領土!

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不僅是聯合國承認的事實,更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台灣問題必須由中國人自己解決,這是我們的家務事,容不得外人插手。

正如古語所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如果連這點決心都沒有,我們又如何面對先輩,如何面對後人?

若我們這代人不收復台灣,下代人統一時,或會直接將台灣打成廢墟 - 天天要聞


1683年施琅收復台灣時,鄭成功之孫鄭克塽在投降書上寫道:"不敢自外於皇輿一統"。

340年後的今天,當福建艦航母劈波斬浪,北斗系統覆蓋台灣海峽,我們這代人需要的不僅是鋼鐵洪流的震懾,更要創造讓台灣同胞"不願自外"的文明向心力。

畢竟,真正的統一從不是地圖上的色塊拼接,而是要讓台北夜市的蚵仔煎與西安回民街的羊肉泡饃,共享同一個數字支付系統的溫度。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 天天要聞

漳州薌城:抗戰老兵後人捐贈紅色傳家寶

閩南網5月9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閩南網記者 張恩培)在抗戰老兵許俊科家中,陳列著金光閃閃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長江支隊南下福建60周年紀念章」鐫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閩綻放的鐵血征程,一副「優秀共產黨員」牌匾輝映使命榮光。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 天天要聞

紅場閱兵推動歷史的車輪,有遺憾的和平勝利更珍貴

5月9日,莫斯科紅場上的勝利日大閱兵,舉世關注。莫斯科紅場的閱兵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軍事表演。當鐵甲洪流碾過克里姆林宮牆下的方石,當軍靴鏗鏘聲,震蕩著聖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頂,這場跨越時空的軍事儀式,總在....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 天天要聞

中國在2400米高原建大壩!耗時十年後首次蓄水

位於中國西南地區的雙江口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高大壩。據相關媒體報道,該水電站已於5月1日開始蓄水,其開發商稱,這距離正式投入運行又近了一步。這座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資360億元人民幣的項目已耗時近十年,主要用於發電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