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25年四月9號(陰曆3月12)下午五點,原準備去參加朋友孩子大婚的宴請,卻接到了一個電話,原來是表姐打來了的,說俺大姑已於下午四點仙逝。
驚聞噩耗,心中不由泛起陣陣酸楚,眼淚不由滲出眼眶,順著臉頰流了下來,好久好久,才緩過勁來。
細品一下,大姑去世,無論對於她的子孫兒媳,女兒外孫,以及娘家人,甚至包括她自已都是一種解脫,徹徹底底地解脫,正所謂:凡塵步步皆血淚,一朝升天全解脫。
略作冷靜,便通知族中兄弟前去探視祭奠。
大姑享年九十,而她在漫長的九十年里,真可謂嘗盡了人生的大憂大悲,受盡了人生大苦大罪,最令我感到無比敬佩的是她的堅強與不屈。
我奶奶是大門聞秀,樂善好施,憐憫貧苦。初嫁來時,陪嫁的 綾羅綢緞及首飾用具幾大籍,在她生下我伯,我父,我叔及大姑時,都不幸去世。那時大姑尚不滿周歲。
奶奶去世不久,爺爺便迎娶了另位奶奶。
另位奶奶對尚不滿周歲的大姑百般虐待,特別是另位奶奶嫁過來之後,又生了二姑,三姑,小姑,四叔之後,更加對大姑百般刁難,大打出手,以至於激起門中族人的強烈怒火,嚴正要求我爺把二奶奶休掉。
我爺弟兄四人,我爺排行老四。大姑很多時候,是靠著我二爺二奶奶撫養才長大成人的。那時我二爺家人丁不旺且比較富裕,並很重親情,大姑才得以有活命的機會。
大姑長大後,嫁了出去。育有二男二女,在小女兒不滿周歲時,姑父溘然長逝,留下 孤兒寡母艱難度日。並且姑父是家中獨子,無兄弟姐妹。
在五、六十年代,父母雙全且能吃苦耐勞,養活幾個兒女尚且不易,何況大姑一人養活四個兒女呢?
大姑父去世時,大姑尚不到三十歲。大姑身材高挑,也很漂亮,很多人追她,但大姑皆予以拒絕。偶有不肖之徒,大姑甚至不惜動手,一般人也真不是她對手。
大姑一人辛辛苦苦把兩雙兒女美大,後四個兒女各自成家。
但上天卻沒有放過我苦命的大姑,兩個兒子在各自成家不到十年,都不幸去世了。
留下了兩個兒媳又承擔起養家活命的重任。
沒了兒子的護佑,兒媳自然不會善待婆婆,家長里短,婆媳不睦,生氣是十分自然的。大姑也曾以八十歲高齡演繹出揮棍大戰兒媳的場景。
婆媳不和,大姑實在忍不下去時,也曾求助於娘家人。有一次,大姑讓人捎信讓娘家人去,由於父輩三兄弟早逝,此事應由侄輩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五哥去爭面子,但都打退堂鼓,一致搗故讓我去。
我無奈去了,表嫂把我讓進屋裡,叼叼叼地講起理來。家長娌短,任她說十天也說不完。面對一個沒有表哥支撐的熬寡之人,我又能如何?
我一旦那怕做出一丁點過激行為,她娘倆生活在一起,那嫂子豈不更折魔老姑嗎?畢竟她們才是一家人。
我一直按捺住怒火靜靜地聽她說,直至快十二點了,才說到:嫂子,該吃飯了,你讓兄弟餓著肚子回去嗎?
表嫂把心中怨氣吐完了,見我也沒啥反應,更沒指責她,便爽快地去做飯去了。並且弄了兩個菜,一瓶酒,下了碗撈麵條?
我一邊吃著喝著聽著她嘮叨著,酒足飯飽之後,擦擦嘴,清了清嗓子,成功阻擊了表嫂的絮叨後,才正式發表自己的言論:
你們婆媳之爭,最終原因是因為表哥。沒有表哥,你也不會嫁到這個家。你也不會與我大姑同生在一個屋沿下。你們既然成一家人了,就應該相互包容,互敬互愛,而不是相互嫌棄,讓別人看你們的笑話。畢竟日子沒他人家好過,再讓他人家看你家笑活,以後你們還咋生活下去?家庭不和睦,在外被人看不起,在家又覺得很憋屈,這生活還會有意義嗎?
我差點對她講出蔣介石在抗日時的講話:內憂外患,同志需齊心協力,共度維艱的話來。
說完安慰一下大姑,便回來了。
表嫂從此也較善待大姑了。
大姑在經歷了喪子之痛後,後二表嫂的兒媳婦因難產去世。
兩個表侄日子也很難,逢年過節從不與我們來往。
作為娘家侄的我,也只有我每年必帶幾件禮物及一些錢去看望大姑。
突間大姑去世,心中十分傷悲,但轉念一想:大姑一生歷經幼時喪母,年輕時喪夫,壯年喪生,老年喪孫媳,年老多病,一生困厄,一口氣沒上來,一切的一切皆成過去,就此仙逝,永遠解脫,何不是天大之喜事?生有何歡?死有何懼?
得命九十有餘,上午仍欣欣然赴喜宴,下午四點溘然長逝,豈不是人生非最高修行所不得嗎?
願大姑一路走好!願天堂之上再無困苦煎熬,永享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