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中,紫面天王雄闊海乃是第四傑,長得人高馬大,魁梧有力,胯下落日黃風獸,掌中丈二熟銅棍,有萬夫不當之勇,戰力僅次於李元霸、羅士信、宇文成都、裴元慶少數幾個高手。
然而像雄闊海這樣的大力士,結局卻很慘,在力舉千斤閘時,耗儘力氣,命喪當場,如果換成李元霸、羅士信、宇文成都、裴元慶四大高手,結局會怎樣?
毫髮無傷:李元霸、羅士信
在單田芳的隋唐演義評書中,李元霸和羅士信兩大高手,一個是十三傑之首,一個是四猛之首,此二人是隋唐演義中的戰力擔當,其它好漢如果對上他們兩人,輕則重傷,重則喪命。李元霸和羅士信兩人之所以如此生猛,主要得益於他們兩人的神力。
李元霸長得其貌不揚,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但卻是一個大力士,能夠將一對八百斤重的擂鼓瓮金錘舞動如風。八百斤的重物對於一般人來說,就是一個絕望的數字,除非使用現代機械才能舉起來。但是對於李元霸來說,就好像舉起一把菜刀一樣輕鬆。
羅士信有一個綽號叫「今世孟賁」,從這個綽號便能看出來他力大無窮,天生神力。他擁有力分雙牛之力,顧名思義就是能夠憑藉個人之力抓住兩頭牛的犄角掰折,分開打架的兩頭牛。他沒有正經拜師學過武功,打仗純靠蠻力,揮舞著大鐵槍亂砍亂殺。羅士信也是整個隋唐演義中唯一一個能夠單挑戰平李元霸的好漢。
如果李元霸和羅士信兩人在揚州舉千斤閘,他們兩人肯定能夠舉起來,並持續很長的時間,足夠十八路反王全部撤退,最終全身而退。
命喪當場:宇文成都、裴元慶
宇文成都是隋唐第二條好漢,也是隋煬帝最為依賴的一員大將。他的武器是重達400斤的鳳翅鎦金鏜,雖然重量只有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錘的一半,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夠舉起來的。
宇文成都在長安燈會時負責巡街,雄闊海在大街上賣他的寶弓。這把弓名叫鐵背銅胎弓,乃是由九股鷹筋擰成的弓弦,銅梢鐵把,重達三十斤的重量,至少需要七八斤的臂力才可能拉開。秦瓊使出吃奶的勁,也只能勉強拉開一半,但是對於宇文成都來說,就是一個小兒科,輕輕鬆鬆拉滿雄闊海的寶弓,再稍微用力便拉斷。由此可知宇文成都的力氣比雄闊海大多了。
但是宇文成都的力氣和李元霸相比,差多了,他在晉陽宮和李元霸的比拼力氣中一敗塗地,因此宇文成都如果舉起千斤閘,堅持的時間也只是比雄闊海長一些罷了,肯定比不上李元霸,很大概率也會在十八路反王逃出揚州的最後時刻體力不支,命喪當場。
裴元慶是隋唐第三條好漢,他的武器是重達300斤的八棱梅花亮銀錘,也是一員力量型猛將。裴元慶雖然排第三,但他在和宇文成都的交戰中卻實現逆襲,一錘將其打得吐血。雖然裴元慶有投機取巧的嫌疑,他是在宇文成都力戰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三傑一天的情況下才拍馬出戰,但成王敗寇,裴元慶確確實實依靠自己的實力擊敗了宇文成都。
由此可知裴元慶的戰力和宇文成都無限接近。如果宇文成都舉起千斤閘能堅持多長時間,那麼裴元慶自然也是多長時間。既然宇文成都舉千斤閘命喪當場,那麼裴元慶也是如此,甚至還比不上裴元慶。
結語
隋唐演義中,熊闊海為了救出揚州城內被困的十八路反王,力托千斤閘,最後體力不支而被活活壓死,如果換成戰力比熊闊海高的李元霸、羅士信、宇文成都、裴元慶四大高手,結局分成兩種情況,其中李元霸和羅士信兩個力氣最大的猛人能夠堅持足夠的時間,最後順利撤退,而宇文成都和裴元慶兩人雖然比熊闊海厲害一些,但是堅持的時間也只是比熊闊海長一些,依然無法逃脫被砸死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