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 前言 ≻—●
這個世界上曾有兩個族群,一個是猶太人,一個是吉普賽人,兩個民族先是失去了自己的居住地,在歐洲流浪,後又慘遭納粹種族屠殺。
可二戰結束以後,猶太人得到了以色列這麼一片棲身之地,而吉普賽人卻依舊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在各國的驅趕中靠著賣藝和乞討維持艱難的生存。
兩個民族都有著同樣的遭遇,為何900萬猶太人可以擁有自己的國家,1200萬吉普賽人卻要被迫流浪?
●—≺ 印度的「浪漫」民族 ≻—●
世人皆知猶太族在二戰期間遭遇過屠殺,只要一提起納粹集中營,大多數人的腦海浮現出的多為「屠殺」、「種族滅絕」、「猶太人」這些字眼,可卻鮮少有人知道,吉普賽人也經歷了慘痛的遭遇。
同為二戰期間的受害者,這兩個種族現在卻在世界上有著截然不同的待遇,即便以色列對巴勒斯坦採用了滅絕人性的大轟炸,卻依然有不少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睜著眼睛說瞎話,千方百計的幫助猶太族洗白。
反觀吉普賽人,這個種族並沒有做出如同以色列那般禽獸不如的事,卻被世界上多個國家排擠,盜竊、詐騙、不祥之人等辭彙,成為了西方人對這個族群的刻板印象。
猶太人起源於大約4000多年以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之後遷往巴勒斯坦周邊,由於在戰爭中戰敗,被迫成為了沒有居住地的流散民族。
猶太族流亡的主要目的地是歐洲,但出於地方保護與政治報復的目的,歐洲多國都在實施「禁猶令」,猶太人只能在「禁猶令」中聚集在一起苟活於歐洲。
關於吉普賽人最早的記載起源於公元四世紀,這個種族的祖先為多姆族,起源於印度的一個部落,以能歌善舞而聞名。
這個族群原本在印度過著與世無爭的部落生活,每當到了夜晚,這裡的人們就會點起篝火,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在篝火旁邊盡情的舞蹈。
可自從進入10世紀以後,多姆族的平靜生活被至此打破,外敵的入侵導致印度戰亂頻發,飢殍遍野, 多姆族迫於戰爭和饑荒,被迫離開了這片世代居住的土地向外遷移。
●—≺ 顛沛流離 ≻—●
多姆族離開印度之後一路北上,在途經阿富汗、波斯、土耳其等地後,最終艱難的抵達歐洲大陸。
公元15世紀,多姆族先後抵達了俄德國、奧地利、義大利、法國等地,並在不久後迅速散佈於歐洲多個國家,他們本以為自己能在這裡展開新的生活,可誰也不會料到,諾大個歐洲,竟然沒有屬於多姆族人容身之地。
歐洲居民對這些衣衫襤褸的外族人感到非常驚奇,最令歐洲人無法忍受的則是多姆族與當地格格不入的生活習慣。
多姆族在印度時過的是部落生活,之後在常年的遷徙生涯中,更是增加部落的習氣,與當時以農耕為主的歐洲人截然相反,歐洲人由於對於這個民族不太了解,誤認為這些人來自埃及,剛開始稱呼多姆族人為「埃及人」,後來慢慢轉變為了「吉普賽人」。
然而才遷入歐洲還不到百年的時間,吉普賽人就遭到了歐洲各國的驅逐及迫害,1499年,天主教國王簽署了一項名為「梅迪納·德爾坎波」的法令,限定吉普賽人在兩個月之內離開西班牙。
進入到1554年,英國女王瑪利婭以吉普賽人「從事邪惡可恨的活動」為由,宣布這個種族為非法族群,勒令多姆族在40天內離開英國境內。
才僅僅過了20多年,德國法蘭克福制定了一項關於反對吉普賽人的法令,使得這個族群不得不逃走。
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多國不僅沒有放寬對吉普賽人的限制,甚至還變得愈發苛刻,到了18世紀以後,就連瑞典等國也頒布了驅逐吉普賽人的法令,限定他們限期離境。
儘管歐洲多國都制定了關於驅逐吉普賽人的政策,但並沒有採取太過強硬的措施,吉普賽人依然可以留在那些下達驅逐令的國家苟延殘喘,可伴隨著時間來到19世紀,吉普賽人真正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噩夢。
●—≺ 何處是國?何處是家? ≻—●
自19世紀起,由於收到法國大革命思想的影響,吉普賽人在歐洲多國受到了與本國國民相等的待遇,特別是在40到60年代,個別國家還賦予了吉普賽人包括財產、婚姻、遷徙自由等權利,這個族群等了幾個世紀,終於等來了作為人的尊嚴。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普及,傳統的經濟結構和定居模式宣告瓦解,受到影響最大的則是吉普賽人。
原本保持這部落生活的吉普賽人一時間無法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很多人不願意去外面工作,男性多以販賣家畜、馴獸、補鍋和充當樂師為業,女性則從事卜筮、賣葯、表演等職業。
至於那些找到工作的吉普賽人,也只能從事更夫、刑場衙役、清道夫等低賤職業,有很多吉普賽人甚至淪為無業游民,干起了偷竊、行騙以及乞討等勾當。
19世紀70年代,德意志各邦針對吉普賽人的措施再度嚴厲起來,立法與管理舉措的數量也開始增加,其他國家也開始紛紛複合,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大量吉普賽人被迫遷到了美洲。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吉普賽人迎來了滅頂之災,黨衛軍司令海因里希·希姆勒簽署命令,要求將所有的吉普賽人關進集中營,預計在幾年內,消滅居住在歐洲境內的100萬吉普賽人。
被關入集中營之後,德軍對吉普賽人進行了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臭名昭著的約瑟夫·曼格勒博士甚至只針對吉普賽兒童進行實驗。
據保守估計,在二戰中死於屠殺的吉普賽人預計達到了50萬,雖然人數沒有猶太人那麼多,但同樣可以被列為種族屠殺。
二戰結束之後,第二屆聯合國大會於1947年通過巴勒斯坦分治協議,規定在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兩個獨立國家,可吉普賽人卻依舊過著流浪生活。
哪怕到了現如今,歐洲各國依舊在排擠吉普賽人,據估計,全世界目前一共有大約1200萬吉普賽人,其中1000萬分布在歐洲。
可即便這個族群有如此多的人口,卻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家,他們多數定居在條件極差的棚戶區,受盡了當地民族的白眼。
之所以世界上沒有給吉普賽一塊土地,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這個族群的移民歷史太長,如果要追溯到起源,吉普賽人最應該去到的地方應該是印度。
●—≺ 小結 ≻—●
但相較於猶太民族,吉普寨人沒有壓榨勞動人民,沒有作出滅絕人性的無差別轟炸行為,只不過是想以自己傳統的生活方式生存下去而已。
但吉普賽人沒有猶太人那麼有錢,也沒有以色列強大的軍事實力撐腰,就在歐美各國受到了排擠,同樣都有過流浪史,可卻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對待,可見西方人口中的「自由」、「公平」就是個笑話。
主要信息源:
1、原文登載於期刊《世界民族》1981年10月28日:《吉普賽人的起源》
2、原文登載於期刊《世界歷史評論》2023年3月25日:《約束「流浪者」:19世紀至20世紀早期的德國吉普賽人政策》
3、原文登載於期刊《達科技》2011年8月15日:《被排擠的流浪者——吉普賽人》
4、原文登載於百度百科:《吉卜賽人》
5、原文登載於環球網2019年6月18日:《納粹迫害吉卜賽人成歷史糊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