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精武傳奇

2024年06月09日17:10:10 歷史 7520

虹口,北外灘。近千名來自上海各所學校的孩子們擺開架勢,氣宇軒昂地操練起迷蹤拳。此時此刻,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天際線、古老的中華武術,以及少年們的颯爽英姿共同構成奇幻畫面,與上海獨特的城市氣質相得益彰。這一場景所承載的,正是一個延續了114年的海派傳奇故事。一個多月前的這場武術展示,主辦方之一是創建於1910年的上海精武體育總會。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悠久、成立最早並有深遠影響的民間體育團體,它因救國存亡而生,見證並參與近代中國滄桑巨變,又因李小龍主演的電影《精武門》而火遍世界,至今在全球仍擁有廣泛影響力。

如今,精武武術已經是上海市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精武品牌作為上海「活著的歷史」,仍在追尋著最初的理想。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我們走進神秘的上海精武體育總會,了解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特稿|精武傳奇 - 天天要聞

圖說: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受訪者供圖(下同)

一 應運而生

上海精武體育總會位於四川北路1702弄一處僻靜的街角,如果不是有人介紹,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一在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社會團體,正是上海虹口的「本土品牌」。走進主樓大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創始人霍元甲的銅像,以及孫中山先生所題寫的《精武本紀》序言,這正是百年精武文化的起點。

在《精武志》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仲富蘭看來,精武文化之所以在上海誕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1909年,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刊登廣告比武打擂,稱中國人為「東亞病夫」,輿論一時嘩然。在同盟會元老陳其美的邀請下,北方武術的代表人物、迷蹤拳大師霍元甲攜弟子從天津南下應戰,嚇得奧皮音「滑腳跑路」。霍元甲的不戰而勝讓國人出了一口惡氣,同時也在上海掀起了一波武術熱潮。同盟會藉此契機也希望「趁熱打鐵」,開設武館吸引愛國人士強身健體,成為其後備力量。

於是,霍元甲取《尚書》中「精武」二字,在閘北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1910年7月7日,第一批入會會員共有73人。但創會僅3個月後,霍元甲就因病去世,這讓剛剛起步的中國精武體操會群龍無首、陷入低谷。幸運的是,在首批學員中,不乏既有能力又有實力的愛國青年,這些社會精英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捐資獻力,共商重振精武大計,作出了易址、更名、轉型的決斷。

1916年,「精武體操會」更名為「上海精武體育會」,並制定組織章程、統一會標,將武術與近代體育結合,提倡體、智、德三育並重。以「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為宗旨,倡導「乃文乃武、惟精惟一」的精武精神。最關鍵的是,霍元甲的繼任者們借鑒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建立了董事會機制,並打破了中國武術延續千年的門派傳統,團結天下的武林武館,「熔各派於一爐」,用「體育」的理念來發展中華武術,融合各家武術之長,強國人之體魄意志。

精武其雖立足於武術,但觸及甚廣不拘一格,涉及包括攝影、音樂、戲劇、舞蹈、文學、美術等領域,吸納社會各界人士加入,鼎盛時期成員超過40萬人,隨著精武體育會影響力的擴大,開始在國內各地建立分會,並在全球開枝散葉。從1920年精武五特使下南洋,至今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79個精武會,皆奉上海精武體育總會為母會,每兩年舉辦一屆世界精武武術文化交流大會。

「即便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百年前上海精武體育會的組織架構也相當超前,其建會宗旨在今日也不過時。」仲富蘭說,它超越了體育與武術,對於提振近現代中國人的民族精神,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而這樣的突破創新,當時只有在包容兼蓄、海納百川、同時吸納東西方優秀文化基因的上海才有可能發生。

特稿|精武傳奇 - 天天要聞

圖說:千名精武少兒在北外灘進行迷蹤拳展演。

二 繼往開來

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精武會的歷史也翻開了全新的一頁。主要工作轉向組織開展社會層面武術運動普及、國內外武術文化培訓交流、傳承教授傳統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這一段歷程的見證者,是一對被稱為「虹口雙胞胎」的精武姐妹花。

在上世紀60年代末的虹口魯迅公園,一塊空地被上百人圍得水泄不通,只見一對雙胞胎姐妹身穿藍色運動服,扎著牛角辮,一人練刀、一人練棍。姐姐叫方媚,妹妹叫方婷,因為受到武術愛好者母親影響,她們6歲進入精武會習武,每天在魯迅公園訓練,因此被當時的人們稱為「虹口雙胞胎」。

如今,已經年逾6旬的姐妹仍在為精武會服務。方媚是上海海事大學體育教學部退休副教授,現任上海精武體育總會培訓中心主任,負責青少年武術推廣。而方婷是上海精武體育總會現任副會長、副總教練,負責武術部工作。談起「精武人生」,她們感慨萬千。

方婷說,從小習武讓原本身體羸弱的她們變得健康自信,氣質在同齡人中顯得鶴立雞群,現在雖年過花甲,依然精神矍鑠。同時在精武「乃文乃武」宗旨的影響下,姐妹倆也從未放鬆對學業的要求,自小學習成績優秀。在方婷看來,習武目的之一是強身健體,但更重要的是磨鍊意志,在與自我不斷地博弈中實現突破。「能堅持把武術練好的,基本上學習都不成問題,專註力、自控力、記憶力都不在話下。」對於姐妹倆而言,50餘年來致力武術推廣教育,是她們回報精武會的方式,傳承「百年精武」更是她們的責任所在。

妹妹作為「副總教練」,窮盡畢生的心力,要將精武武學傳承下去,讓後人能學到最正統、原汁原味的傳統武術,這些經過精武先驅總結、凝練、選取後的招式套路,承載著中華武術千年的精華。而姐姐則懷著讓中國武術成為奧運項目的夢想,投身武術教育,拓展「武術人口」,帶領精武培訓中心70多位教練員先後在全市140餘所中小學、幼兒園中開展武術教學活動,至今已有數十萬名學生參加了各種形式的武術活動和培訓。

「我們年紀大了,總有一天要退休,精武的未來,肯定屬於年輕人,相信他們一定會比我們幹得更加出色!」

特稿|精武傳奇 - 天天要聞

三 開門傳武

6月4日晚7時,一場培訓在上海精武體育總會舉行。10多位學員從上海各區趕來,參加精武青年教練劉伯韜的迷蹤拳培訓班。學員大多是剛下班的白領,這已經是他們第九次來到這裡學習。在本次培訓班裡還有來自烏克蘭和墨西哥的學員,許多在滬外籍人士都對精武武術極感興趣。

在經過熱身後,學員們開始操練起迷蹤拳套路。作為初學者,水平可能有高低,但態度都非常認真,劉伯韜則給予了他們最大的鼓勵。這位平時在外企工作的「80後」教練,也是利用業餘時間前來授課。作為方媚老師的得意門生,劉伯韜是精武新生代教練中的優秀代表,不僅專業過硬,還可以用中英雙語開展教學。

「在我看來,精武會能夠延續百年的原因,除了堅守初心的不變,還有適應環境的改變。」劉伯韜說,每當他聽到有人說知道電影《精武門》,而不知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是真實的存在,都會覺得有些傷心,認為傳承精武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大宣傳力度,讓精武會更好地打開大門請市民走進來,以適應當下的市場與社會需求。

這次培訓就是一種嘗試,借鑒市場化體育、健身工作室的運營模式,貼合年輕人群體鍛煉身體的需求,讓傳統武術在當下找到更多服務社會的應用場景。「但和社會上的工作室、健身房相比,我們還是有所區別,公益屬性是不能動搖的主線。」劉伯韜說,例如這次培訓班的收費就比較低,因此名額有限,通過市民夜校開放報名後被瞬間「秒殺」。他認為,在如何提升面向社會服務的能力,與堅守公益初心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是精武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政府部門的規劃中,精武體育總會將更多地走進社區、加強與周邊商業體的對接,將精武文化與商圈、白領活動相結合。同時,將精武學堂納入周邊社區教育合作體系,融合社區教育、終身教育資源,將精武文化打造為街道兒童友好社區創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的功能平台。

四 續寫華章

歷經114年的傳承和發展,精武文化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化品牌。關於精武會未來的發展,上海精武體育總會會長王智華從「鑄魂、強體、踐志」三個方面描繪了發展的藍圖。他表示,總會將通過打造精武會史館、迷蹤拳館,讓精武精神的弘揚有更加紮實的載體,使之成為宣傳展示精武文化、弘揚精武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世界習武之人的打卡勝地,鑄就精武之魂。

同時,以「精武杯」中小幼學生武術比賽、「精武杯」傳統武術比賽、世界精武武術文化大會等賽事為紐帶,提升賽事能級,提高精武武術的影響力。依託精武文化品牌,整合相關資源,提升造血功能,拓展精武文創等周邊產業,推動精武事業和精武產業同步發展。

「精武會自成立以來就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百年前精武的使命是『強種保國』,進入新時代,精武的使命是『精武報國』。堅持服務社會、服務民眾的宗旨,讓精武武術助力健康中國,讓精武文化浸潤市民心田。」王智華表示,除了幫助市民強身健體,精武會還將進一步發揮好對外民間交往友好使者的作用,以精武武術和文化傳播為抓手,致力中國文化和中國價值的傳播,在讓世界了解中國的追求中實現精武的使命。

如今,虹口區政府部門正依託四川北路提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的「擦亮精武」招牌項目,將致力於打造具有虹口文化氛圍、精武文化特色的「精武社區」,納入「15分鐘社區體育生活圈」規劃。結合正在打造的精武會史館、迷蹤拳館等,形成「一街、一圈、一河、一校、一工程」的格局。其中,東寶興路上推動精武文化一條街以及精武會客廳建設,設置精武文化場景、精武文化廣告、精武文化歷史,顯示精武ip;整合周邊區域資源,社區、綠地、口袋公園等植入精武文化元素。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走過百年風雲變幻,精武會陪伴著國家、社會、人民一路前行,正昂首向前,續寫下一個百年的傳奇篇章。

本版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李一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 天天要聞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根據華北軍區、西北軍區、廣東軍區和廣西軍區的報告,在應整編的部隊和機關中,在實行整編之前應當和可以進行一次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