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退役上尉,將沙俄推向覆滅?17萬俄軍兵圍東北5年才是導火索

2024年06月10日01:22:12 歷史 1079

大家好,我是某某自媒體創作者。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有趣的歷史話題 你們知道嗎,曾經一個只是退役上尉的人,差點讓整個沙俄朝代徹底覆滅?聽起來是不是很扯淡?不過,這卻是歷史的殘酷事實。究竟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探究竟!

一個退役上尉,將沙俄推向覆滅?17萬俄軍兵圍東北5年才是導火索 - 天天要聞

在1900年的夏天,當沙俄開始大舉入侵中國東北地區時,國內其實存在著兩派不同聲音。一派主張溫和,認為應該循序漸進,通過經濟滲透逐步控制中國;另一派則急功近利,主張動用武力,直接佔領東北省份。

沙皇尼古拉二世當時權衡再三,最終選擇了激進的做法。於是17萬大軍分七路並進,僅僅三個月就攻佔了東北8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近兩千萬中國同胞遭到蹂躪。

一個退役上尉,將沙俄推向覆滅?17萬俄軍兵圍東北5年才是導火索 - 天天要聞

表面上看,激進派似乎大獲全勝。但接下來的發展卻讓沙俄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泥潭。首先是日本的強烈反對,它早就將東北列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其次是東北民眾的頑強抗爭,成立了大量抗俄義軍;再者是清廷的堅決反對,向國際社會求助尋求支持。

面對內外交困,沙俄內部再次分成溫和派和激進派。溫和派主張退兵,與日本和平相處;而激進派則鼓吹增兵,誓要武力解決。可惜的是,尼古拉二世這次再次選擇聽信了激進派的讒言,不僅拒絕撤軍,反而大力增兵。

這促使日本在1904年直接對俄發動戰爭。由於後勤跟不上,遠東俄軍最終在旅順和海參崴遭到慘敗,不僅沒能控制東北,半個庫頁島也被日本奪去。這無疑是沙俄的千古罪人別佐勃拉佐夫推波助瀾的結果。

一個退役上尉,將沙俄推向覆滅?17萬俄軍兵圍東北5年才是導火索 - 天天要聞

別佐勃拉佐夫不過是一介退役上尉,本沒什麼出息。但他鼓吹的俄羅斯主義民族主義,恰好迎合了尼古拉二世的胃口。於是這個沒什麼功績的小人物,就成了沙皇的心腹,主導了整個遠東政策。

"師夷長技以制夷",可沙俄當年處處給人家使絆子,結果自己也掉入了別人挖的坑裡。戰敗後,國內民怨四起,羅曼諾夫王朝就此土崩瓦解。到了1917年,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1919年則遭到革命黨人的秘密處決,就連滿門皆被誅盡殺絕,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家滅族實在是可悲無比。

一個退役上尉,將沙俄推向覆滅?17萬俄軍兵圍東北5年才是導火索 - 天天要聞

通過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權力的可怕。權力過於集中容易濫用,所以平衡和制約是很有必要的。同時也說明了讒言的危害,如果當權者被讒言蒙蔽雙眼,必將釀成大錯。

一個退役上尉,將沙俄推向覆滅?17萬俄軍兵圍東北5年才是導火索 - 天天要聞

不過回顧歷史也讓人頗有感慨。如果沙俄當初選擇了溫和發展道路,或許就不會釀成那樣的慘劇。即便別佐勃拉佐夫煽風點火,只要尼古拉二世明斷是非,堅持正確方針,也不會落得最後家破人亡的下場。

所以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切不可被讒言所迷惑,更不要被一時的利益所蒙蔽。這不僅是對個人的要求,對一國家主的領導人而言,更是至關重要的品德。希望我們共同珍惜和平年代,避免重蹈覆轍,這也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終極目的所在。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 天天要聞

兩尊明代金佛差點流失海外 北京一拍賣行員工因走私文物及多件觀賞石獲刑

利用拍賣行員工身份,將貨主委託的拍賣品低價僱人夾帶運輸進出境,6月2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四中院獲悉,近日,北京一名拍賣行員工因走私多件拍品獲刑。值得注意的是,該名員工走私的拍品中,有兩尊明代金佛,該案也是北京首例以走私文物罪判決並成功從我國香港地區追迴文物的案件,有力打擊了走私犯罪,保護了國家文...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叫囂「拒統」,稱首戰即終戰是投降論述

在意識到自己的「520」演說引起了兩岸巨大震動之後,「台獨」頭子賴清德就開始想盡辦法撇清自己的責任。但這些表面功夫只能用來糊弄不熟悉中文表達的西方媒體,當賴清德面對島內民眾時,露出的則是另外一幅嘴臉....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 天天要聞

看大決戰三部曲,談談多線作戰的規律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從許多角度來談,比如組織度、政治、經濟等。但戰爭畢竟是戰爭,戰爭雖然是政治的繼續,但政治鬥爭一旦轉變為軍事鬥爭,就必然要遵循軍事的規律。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 天天要聞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314)

根據華北軍區、西北軍區、廣東軍區和廣西軍區的報告,在應整編的部隊和機關中,在實行整編之前應當和可以進行一次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