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農耕區與畜牧經濟區的分界

2023年11月11日08:01:08 歷史 1920

農耕區與畜牧區區界的移動

司馬遷曾經以「龍門、碣石」一線,划出當時農業經濟區與牧業經濟區的分界。

「龍門、碣石北,多馬、牛、羊、旃裘、筋角」,其經濟形式顯然以牧業為主,司馬遷數次親歷這一地區,有親身實地生活的經歷,他對於當地經濟特徵的總結,應是真實可信的。

這一地區一部分是畜牧區,一部分是半農半牧區,以畜產作為關中農耕經濟的重要後備和補充,其經濟作用不可忽視。

這一地區的畜收業當時是受到社會重視的產業。

《漢書·地理志下》自武威(郡治在今甘肅武威)以西,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因此「涼州之畜為天下饒」。

漢武帝策劃所謂「馬邑之謀」時,匈奴入塞,「徒見畜牧於野,不見一人」,或說「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則說明塞內也有廣袤的以畜牧業為主體經濟形式的地區。

西漢政府為組織對奴的戰爭而大力發展馬政,史稱「天子為伐胡,盛養馬」。而官營畜牧業的主要基地均處於龍門、碣石以北地區。

《續漢書·百官志二》記載,太僕屬下有牧師菀,「主養馬,分在河西六郡界中」。

可見,漢代中央政府在龍門、碣石以北地區組織規模較大的畜牧業生產,有相當長的歷史。

「龍門、碣石北」經濟區,由於絲綢之路的開通和機動性極強的游牧民族的作用,其經濟文化往往表現出較強的活力。

西漢王朝連年組織大規模的軍隊屯成、移民實邊,都為中原先進農耕技術向北傳播提供了條件。

東漢時期草原游牧部族南下入塞內附,又曾在這一地區導致畜牧經濟對農耕經濟的衝擊。

泰及西漢時期,北邊新經濟區建設受到特殊重視,農耕經濟區與畜牧經濟區的分界曾經向北推移。

秦始皇時代已開始向北邊移民。

西漢仍多次組織移民充實北邊。

甘肅武磨咀子48號漢墓出土的西漢木牛犁模型,可以看到牛耕已在北邊地區得到推廣。

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出土的巨型犁鏵,據推測可能是用數牛牽引的開溝犁,可以體現當時北邊地區對於水利灌溉事業的重視。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自西漢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之後,匈奴遠遁,大漠以南無王庭。漢人北渡黃河,自朔方(郡治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南)以西至令居(今甘肅永登西),「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萬人,稍蠶食,地接匈奴以北。」

以水利建設為基礎的農耕經濟,逐漸蠶食畜牧區地域,使農業區與牧業區之分界逐漸向北推移。

居延漢簡所見「田卒」、「治渠卒」諸稱謂,可能就是表現北邊農耕經濟開發的文字遺存。

《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記載:東漢以來,漢光武帝劉秀以主要力量用於平定內地,未能顧及沙塞之外,於是「徙幽、並之民,增邊屯之卒」,只作消極防守。

天下大定之後,猛夫勇將,多躍躍欲試,爭言衛青霍去病事迹,然而劉秀未曾准許對匈奴用兵。

後來匈奴內部相互爭權,有部族前來投靠,漢帝「和而納焉」,將其安置在水草肥美之地。

無論是東漢王朝保守政策所助長的匈奴驕曙益橫,頻繁南侵,還是因匈奴部族內亂自爭所導致的匈奴奉藩稱臣,殷勤內附,都使得北邊「肥美之地」可能重新成為牧場

所謂「徙幽、並之民」,即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匈奴進擾河東(郡治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州郡不能抵禦,於是逐步徙幽、並兩州邊人於常山關、居庸關以東,匈奴左部也轉居於塞內。

此後,匈奴「入寇尤深」,北邊沒有一年能夠安寧。

後來,南單于內附,於是復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郡治在今內蒙古准格爾旗西北)。

此後,北地(郡治在今甘肅慶陽西北)、朔方(郡治在今內蒙古磴口北)、五原(郡治在今內蒙古包頭西)、雲中(郡治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南)、定襄(郡治在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雁門(郡治在今山西左雲)、代郡(郡治在今河北蔚縣東北)等北邊諸郡幾乎均有匈奴屯居。

後來,北匈奴亦「款五原塞降」,至雲中、五原、朔方、北地諸郡內降者,遂分處於北邊諸郡。

此外,又有「竄逃入塞者駱驛不絕」。

東漢王朝將西河的郡治內徙至離石(郡治在今山西離石),上郡的郡治內徙至夏陽(郡治在今陝西韓城西南),朔方的郡治內徙至五原(郡治在今內蒙古包頭西)。

原有農業經濟遭受嚴重破壞,農耕區與畜牧區的分界又進一步南移。

東西羌勢力會合之後,又破壞了隴西(郡治在今甘肅臨洮)、北地(郡治在今寧夏青銅峽南)、武威等地的農耕生活秩序。

東漢王朝於是又將安定的郡治徙至扶風(今陝西興平),北地的郡治徙至馮翊(今陝西高陵)。

#堅持每日讀史#

司馬遷:農耕區與畜牧經濟區的分界 - 天天要聞

司馬遷:農耕區與畜牧經濟區的分界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 天天要聞

五萬孫劉聯軍如何燒穿八十萬曹軍?

公元 208 年冬,長江赤壁的江面上飄著細雪。周瑜站在樓船甲板上,望著西岸曹軍連綿百里的營寨,手中的令旗被江風吹得獵獵作響。 曹操號稱八十萬大軍已陳兵江北,而孫劉聯軍僅有五萬,且內部主戰主和之聲吵得他太陽穴突突直跳。更讓他心驚的是,曹軍戰船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 天天要聞

免費≠公平?原神聖遺物為何評價兩極分化?

——為何「歐皇1天畢業」,「非酋300天坐牢」卻0提升?貪生怕死角鬥士,一往無前少女心大家好,我是拾柒。一、聖遺物系統的「雙刃劍」本質1. 表面公平:免費獲取機制「聖遺物可以免費獲取的機制,這能讓平民玩家也有機會獲得極品詞條的聖遺物。從一定程度來說,聖遺物系統相較而言會非常的公平。」零氪玩家可通過日常體力獲...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 天天要聞

殘暴,屠出歷史紀錄!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搶7!快船慘遭淘汰!

掘船搶七大戰一觸即發,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發五虎的變陣:哈登+鮑威爾+小卡+小瓊斯+阿祖,即將小瓊斯頂替了鄧恩,提高了鋒線上的深度。掘金則五虎未變:穆雷+布勞恩+小波特+戈登+約老師。開場後快船的變陣就立竿見影,小瓊斯火力全開內外開花——擋拆下順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搶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幫助快船搶佔先機。...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 天天要聞

援助蓋亞那30餘年 中國醫療隊隊服成「中國名片」

在萬里之外的南美洲國家蓋亞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國援外醫療隊的醫生,用堅守和奉獻精神,為當地患者帶來健康與希望,也推動了蓋亞那診療技術的發展。前不久,65歲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喬治敦公立醫院找黃曉波醫生複診。他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繼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經過及時手術,他的眼睛已恢復了視力。喬治敦...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 天天要聞

山河印記·尋訪抗戰足跡丨「響木」清脆 抗聯密營里的「密電波」

篤篤篤……「啄木鳥」發出的悅耳聲音回蕩在林間,然而在80多年前,這個聲音卻是東北抗日聯軍預警及聯絡的「密電波」。搖動「響木」會發出類似啄木鳥啄木頭的聲音,抗聯戰士利用「響木」發出的不同聲音可表達多種意思,其在抗聯部隊隱蔽傳遞消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介紹,80多年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