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奇葩的刑具?英國人為什麼用「跑步機」懲罰罪犯?

2023年09月17日20:01:17 歷史 1825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著許多奇葩的刑具,如浴桶、銅牛、鐵娘子,甚至包括那個今天在健身房中司空見慣的跑步機,都曾是英國人發明的一種刑具。然而,這個看似普通的健身工具的背後,卻有著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起源故事。

時光倒流到19世紀初,英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浪潮之中,社會犯罪率居高不下,這令法官們頭痛不已。為了應對日益增加的囚犯人數,政府不得不投入巨資來維護監獄設施,並供養這些囚犯。監獄中的囚犯們無所事事,不斷爆發的鬥毆事件加大了監獄管理的難度。

歷史上最奇葩的刑具?英國人為什麼用「跑步機」懲罰罪犯? - 天天要聞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監獄官員糾結不已,急需一種能夠既剝奪囚犯的余犯價值,又能更好地懲罰他們的方法。經過反覆嘗試,1818年,一位名叫威廉·庫比特的發明家設計出了一種名為「跑步機」的刑具,實際上,早在19世紀初,這個裝置就已經存在,是一種用來驅動磨穀物的工具,通過馬匹的運動來實現。

歷史上最奇葩的刑具?英國人為什麼用「跑步機」懲罰罪犯? - 天天要聞

威廉·庫比特只需做出一些簡單的修改,將原本由馬匹提供動力的機器改成了由囚犯來驅動。這樣,囚犯被迫不停地奔跑,既達到了懲罰的效果,又能夠為監獄創收,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可謂一舉兩得。

每天,囚犯們在「跑步機」上奔跑數小時,最終筋疲力盡,再也無力製造麻煩。這個「跑步機」成為了監獄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工具,不僅在英國得到廣泛應用,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

歷史上最奇葩的刑具?英國人為什麼用「跑步機」懲罰罪犯? - 天天要聞

然而,為什麼這個看似有效的刑罰方式後來被廢棄呢?推動「跑步機」需要囚犯們進行大量單調的體力活動,經常導致他們因體力透支而受傷。這種體罰方式引發了廣泛的爭議。隨著蒸汽革命的興起,機械動力的發展使得「跑步機」的使用變得不再必要。1898年,英國政府宣布禁止使用「跑步機」作為刑罰工具,這一方式終結了。

歷史上最奇葩的刑具?英國人為什麼用「跑步機」懲罰罪犯? - 天天要聞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只隔了14年,這種刑罰方式卻在美國被註冊為一項運動器材專利。隨後的1922年,第一台實用的健身跑步機正式投入市場。到了20世紀60年代,在「有氧運動之父」肯尼斯·庫珀提出的「有氧代謝理論」推動下,跑步機開始成為了全球健身愛好者的寵兒,成為了一項廣受歡迎的家庭健身工具。

這段看似平凡的歷史,揭示出了一個關於創新和變革的故事,無論如何,跑步機已經走過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從刑具到健身工具,留下了濃厚的歷史印記。它不僅塑造了監獄系統的演進,也改變了人們對健身和身體健康的認知,成為了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 天天要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展集體學習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7月9日,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部分職能部門負責人、院系黨委書記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參觀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 天天要聞

從馬扎然到丘吉爾:首相們的職場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結!今年三月到六月,陸大鵬與程衍樑帶我們走近歐洲歷史上的八位首相或總理,在紛繁的歷史中,串聯起他們的故事:從締造「太陽王」的馬扎然,到瓦解拿破崙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瀾的克列孟梭,直至締結「英美特殊關係」的丘吉爾... 他們在時代的浪潮中抉擇,也親手推動著歷史的進程。光環背後,其實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 天天要聞

1951年,得知古大存緊急彙報,葉劍英焦急致電陶鑄: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電話那頭傳來古大存壓低卻顫抖的聲音:「葉帥,莫雄今晚就要被槍決!」葉劍英愣了不到三秒,隨即抄起另一部機子撥向陶鑄,四個字擲地有聲——刀下留人。廣東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傳令兵一路小跑,陶鑄收到命令,當場批示暫停執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 天天要聞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卻因推廣交際舞,不得不離開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廢棄教堂里留聲機流淌出《藍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隨樂起舞。舞池中央,一位塗著口紅、燙捲髮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輕挽領袖的手臂旋轉,裙擺划過塵土飛揚的地面,彷彿硝煙中綻放的玫瑰。這一幕,讓窯洞外幾名裹綁腿的女紅軍攥緊了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 天天要聞

管仲:通過經濟手段消滅一個國家的鼻祖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應該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物質生活滿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簡單說,這句話闡述了最基本的一個人生道理,所謂的修養、禮儀都是吃飽了飯以後的事。你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出自哪裡?如果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