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毛主席滿意地指著天花板:這是誰的主意?

2023年09月16日12:38:03 歷史 1824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在1958年10月28日的那個清晨,首都的人民大會堂終於開始了它漫長的建造之旅,整個過程歷時10個多月方才完工。然而,這座壯麗建築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坎坷歷程,而其中最引人矚目的一幕,便是毛澤東親自來到大會堂,令人不禁猜想,是什麼讓他如此感興趣?

人民大會堂的建設,可謂是毛澤東心愿已久。早在抗戰時期,他就開始構想建立一座能容納眾多人民的大禮堂,但當時的國家條件不允許。建國後,這個夢想一直擱淺,直到1958年,中國社會逐漸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有所改善,才終於有了修建人民大會堂的機會。當時,中央政府決定在建國10周年之際,興建首都的十大標誌性建築,其中包括人民大會堂。然而,要完成這一宏偉目標並非易事。設計圖紙、建築材料、工人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都亟待解決。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毛主席滿意地指著天花板:這是誰的主意? - 天天要聞


在建築設計方案的制定階段,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50多個方案不斷提交,但每一次評選都以失敗告終。甚至連國內最傑出的建築師們也無法通過評審。正當事態陷入僵局之際,周恩來提出了「中國不古,西方不洋」的方向,也就是所謂的「中西結合」。這個思路催生了一場腦力激蕩,專家們紛紛加入討論,最終,在10月底,他們提出了一個建築面積達17.18萬平方米的方案,儘管眾人對此抱有疑慮,但周恩來卻深信不疑,並要求專家們進一步完善方案。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毛主席滿意地指著天花板:這是誰的主意? - 天天要聞


方案確定後,工程動工的一幕也充滿了感人色彩。1958年10月28日,4000多名工人齊聚工地,開始了這項艱巨的工作。在短短的10個多月內,他們全身心投入,最終在1959年8月30日順利完成了工程。整個過程中,無數感人的故事不斷上演。原本大家以為搬遷工作將會非常困難,但出乎意料的是,任務竟然提前完成,這得益於廣大市民和群眾的積極響應。志願者們紛紛前來免費援助建設,甚至有來自不同地方的工匠和工人前來協助。據統計,共有30萬人次參與到了建設中,全國23個省的500多家工廠為大會堂生產了5000多個設備和建築配件,各省鋼鐵工廠更是日夜不停加工送來所需的鋼材。這些人們的不懈努力,最終確保了人民大會堂的順利竣工。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毛主席滿意地指著天花板:這是誰的主意? - 天天要聞


9月9日的凌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中央領導提前來到大會堂視察工程進展。毛澤東眺望著宏偉的建築,內心無比滿足。他不僅感嘆著過去楊家嶺大禮堂和西柏坡小禮堂只能點亮煤油燈,而如今的大會堂則在500多枚電燈泡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然而,毛澤東的目光並不僅僅停留在燈光上,他的注意力被天花板上特殊的設計吸引住了。這個設計是誰的主意呢?

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毛主席滿意地指著天花板:這是誰的主意? - 天天要聞


身邊的人告訴他,這是周總理的建議。原來,天花板上的設計獨具匠心,群星環繞著一個大紅五角星,這不僅象徵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走向輝煌,還有助於緩解壓抑的氛圍。毛澤東聽後不禁笑了出來,他的滿意情緒溢於言表。

人民大會堂的竣工,不僅是為慶祝建國10周年而建,也在政治和歷史層面具有深遠的意義。從政治角度來看,它代表著中國人民克服一切困難的堅定決心和毅力。而在歷史上,人民大會堂不僅解決了開會場所的問題,還成為了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引以為豪。在這座永恆的建築面前,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由衷的驕傲。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資治通鑒》這樣讀21:「主人翁」最初是對館陶公主面首的稱謂! - 天天要聞

《資治通鑒》這樣讀21:「主人翁」最初是對館陶公主面首的稱謂!

漢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初,上嘗置酒竇太主家,主見所幸賣珠兒董偃,上賜之衣冠,尊而不名,稱為「主人翁」,使之侍飲;由是董君貴寵,天下莫不聞。——《資治通鑒·漢紀十》在現代語境中「主人翁」無疑是一個崇高的辭彙,我們也經常以「主人翁」精神來激勵自己或者鞭策他人。
1951年,入藏代表團原本被噶廈準備處決,一事的發生改變了其決定 - 天天要聞

1951年,入藏代表團原本被噶廈準備處決,一事的發生改變了其決定

1951年2月,負責在藏北阻止解放大軍進藏的繞噶廈擔心部隊的進攻,想往後方撤,所以找了個要去保衛喇嘛的借口,向噶廈稟報道:「喇嘛及其隨從現住亞東,他身邊只有少量的警衛隨員,後藏地區有何敵情難料。我欲親率第二代本所屬部分兵員開往日喀則和江孜交界處,以防萬一。」
郭台銘被踢出局,是島內鬥爭必然結果,跟大陸有半毛錢關係 - 天天要聞

郭台銘被踢出局,是島內鬥爭必然結果,跟大陸有半毛錢關係

郭台銘已經正式宣布退出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之前不少台灣島內的支持郭的民眾感覺到了失望甚至是背叛甚至還有一些人猜想意淫認為大陸對郭台銘企業的調查對郭退選產生了壓力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郭台銘被踢出局根本是台灣島內鬥爭的必然結果。
高下立判!諸葛亮主張必占荊州,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 - 天天要聞

高下立判!諸葛亮主張必占荊州,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

諸葛亮主張必占荊州,龐統卻認為荊州要棄。兩人都沒錯,大家注意雙方提出的時間,諸葛亮是劉備無領地時先荊後益,而龐統是劉備占荊部分地區有領地後提出荊不好做根據地要向益發展,其實他們倆都是一樣想法的,很多人誤解,只是先後問題。
三國中決定歷史的那一戰:官渡之戰 - 天天要聞

三國中決定歷史的那一戰:官渡之戰

前言官渡之戰發生在公元200年,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參戰雙方是曹操與袁紹,背後有著複雜的政治與軍事考量。官渡之戰的結果對於三國格局的形成以及後來魏國的建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曹操與袁紹都是世族勢力的代表人物,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實力。
宰相劉羅鍋 歷史上劉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 天天要聞

宰相劉羅鍋 歷史上劉墉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

經典電視劇《宰相劉羅鍋》是不少80/90後童年美好的回憶,劇中山東青年劉墉進京趕考,在京城因緣際巧的碰上了當今皇上乾隆, 並贏了乾隆下了一盤棋,過程中與寵臣禮部侍郎和珅結下了不解怨恨。因為背負羅鍋,劉墉又稱"劉羅鍋"。.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 - 天天要聞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懿宗李漼

李漼(833年-873年)即唐懿宗,原名溫,唐宣宗李忱長子,母元昭皇后晁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59年,唐宣宗去世後,左神策護軍中尉王宗實、副使丌元實矯詔立李溫為皇太子。唐懿宗繼位後,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天不是在玩,就是在玩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