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雲飛|來源:原
一位久經商場的創業老司機,關注我,每天分享一點財富乾貨,讓你的人生少走彎路。
見證歷史的時刻終於到來了!瑞銀砸下223億元收購瑞信,百年超級大銀行終於倒下了!但是問題解決了嗎?如果瑞銀再遭擠兌怎麼辦?這又將給全球產生哪些影響?
用數據說話,讓你看清楚事實背後的真相。
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瑞銀集團同意收購瑞信,交易預計將於2023年底完成。瑞銀和瑞信分別是瑞士第一大銀行和第二大銀行,一個擁有著5000多億美元的資產,另一個擁有著近1.5萬億美元的資產。這就意味著瑞士的第一大銀行吃掉了第二大銀行。這更意味著瑞士這家擁有著167年歷史的超級大銀行終於倒下了。
按說銀行之間的合併也並不是什麼出奇的事,但是出奇就出奇在這家作為全球三十家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和我國的中國建行、中國農行同等級別,資產規模達萬億的瑞信居然首輪只給出了1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簡直就是在被迫「賤賣」。後來在瑞士政府的干預下,瑞銀集團最終同意以30億瑞郎(約合人民幣223億元)收購陷入困境當中的競爭對手瑞信集團。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這個成立於1856年,資產規模為矽谷銀行近3倍的瑞信銀行為何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首先在2021年,瑞士信貸銀行因為美國對沖基金的崩盤而動蕩不安,導致該銀行損失超過50億美元。而在此之前,瑞信就因為自己投資的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破產而損失了上百億!
同年,該銀行因為涉及向莫三比克國有企業提供貸款的賄賂醜聞而被美國和英國當局罰款4.75億美元。
再到2022年,瑞信的1.8萬名用戶數據被泄露,黑客曝出該銀行為寡頭、毒販和人販等在內的罪犯客戶提供洗錢幫助,隨後被檢察機關起訴,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銀行。同年,瑞士信貸在一起與保加利亞可卡因網路有關的洗錢案中被罰款200萬美元。
由於瑞信以上一系列的投資失敗、醜聞不斷、信用盡失等事件,讓瑞信在2022年凈虧損達到72.9億瑞郎,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年度虧損,也是連續第二年出現虧損。
但是壓倒瑞信頭上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帶來的連鎖反應。在美國簽名銀行和銀門銀行先後倒閉以後,連美國第16大銀行矽谷銀行都宣告破產了。美國多家大型銀行接連倒閉,引發了全球更大範圍的市場恐慌,這給舉步維艱的瑞信來了最後一腳。
其實投資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此前就預測,在矽谷銀行衝擊波下可能會有新的「犧牲者」,他認為瑞士信貸最可能是下一個破產的大型銀行。現在看來預言成真了。
我們再來說一下,瑞信倒下了,這將會給全球的金融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瑞士信貸擁有著167年的歷史,是瑞士的第二大銀行,其業務遍及全球。這就意味著,一旦瑞士信貸破產,可能會比矽谷銀行產生更大的輻射效應。
換言之,雖然現在瑞信被瑞銀收購了,但是市場上的投資者們對全球銀行業的擔憂依然存在,如果接下來瑞銀再遭擠兌怎麼辦?即使瑞銀大到不倒的地步,但是那些中小型銀行在接下來的日子又要怎麼過?難道又要被瑞銀收購嗎?
這個不僅是對瑞士甚至對於全球來說都是一個潛在的風險。
當然歐美也為此想到了辦法,那就是美聯儲已經跟日本央行瑞士央行、加拿大央行、歐洲央行、英國央行聯合宣布,提高常設美元流動性互換額度,增加美元流動性供應。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只是暫時性壓住了金融危機,但是問題的根本卻沒有得到解決,只是暫時被壓下去了而已,何時都會有再爆發的可能,而且如果再一次爆發,則會帶來更大的連鎖反應。
再說,美聯儲是可以無限印鈔,甚至可以直接給美國銀行提供美元,借錢給歐盟、日本等等,但是問題是真這麼做了,此前美聯儲那麼多次的激進加息,還有什麼意義呢?
最後說一千道一萬,這一切都是和美國無底線印鈔和多次激進加息有關。現在全球的經濟都危機重重,如果美國還不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僅自己會深陷泥沼,甚至連全球經濟都會跟著遭殃。
如果真的到了這個地步,我估計美國也就成為孤家寡人了,自己和自己玩去了!
作者:李雲飛,大型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大型食品連鎖企業ceo,從事互聯網及實體連鎖行業20年,曾被搜狐網、網易財經、騰訊、鳳凰網、中訊網、百度等知名媒體平台相繼專題報道,擅長財經知識分析,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