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2023年01月31日18:50:04 歷史 1277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文 |蔣冉Jiang

編輯 | 蔣冉Jiang

從華夏到漢,國王與周王室有關係的國家被認為是「真正的周」國家,而其他國家則被後來的歷史學家認為是野蠻人,然而今天,不鼓勵將任何這些周邊民族翻譯為「野蠻人」。

那麼,究竟為什麼不鼓勵如此稱呼這些周邊民族?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戰爭戰術

當周中期以領土擴張和鞏固為特徵時,周后期國家之間的戰爭變得普遍。長牆作為國家間和邊境的緩衝而出現。

大陸社會在建造圍牆來保衛他們的定居點方面有著悠久的經驗;早在公元前7世紀,這種技術就被推廣到了長壁建築中。

許多都是夯土建築,儘管經常利用其他當地材料:在沙漠地區,一層層的檉柳樹枝和蘆葦加固了沙土製成的牆壁。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築牆是對周中期國家之間日益加劇的自相殘殺的回應,分隔這些相互競爭的國家的牆壁遺迹今天在中國中部仍然存在。

車戰最初是周國之間的主要競爭手段,儘管它的壽命很短。步兵部隊在公元前6世紀中葉後率先使用,戰車僅作為移動的戰鬥站,最終被改造成貴族豪華的雙輪馬車。

步兵部隊的建立是周后期國家組織的一個重大進步。這種軍隊是一種創新,削弱了舊貴族的地位和權威,舊貴族把自己定義為為國家服務而發動戰爭的專屬特權。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此外,他們的形成與稅收方法和土地授予的發展有著內在的聯繫,因為所有這些特徵都要求國家對農民進行直接控制。

從依賴駕車人到大規模步兵的轉變的一個刺激因素,是需要打擊山區邊境地區日益敵對的群體,他們完全依靠步行作戰。

草原上騎馬的人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挑戰,他們將狩獵旅行變成了發動襲擊。北周採用騎兵制是對居住在北周附近的騎軍入侵的一種自衛性反應;這種入侵在周后期不斷增加。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周與「非周」身份的形成 在商朝時期,正如甲骨文所證明的那樣,商朝將周邊的民族區分為友好或敵對。

每個地理實體都有一個特定的名稱,這與周時期根據方向來稱呼整個民族的趨勢不同:南方的人,東方的夷,西方和西北的氐和戎——儘管這些名稱包括更小的命名群體,如白氐或羌戎。

這些不同的人種名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但不應該影響對考古發現的文化遺迹的獨立評估。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即使在今天,橫跨北方、南方和西南的省份,也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許多民族自治區組成的。

很明顯,中央政府仍然在努力解決在一個政治體制下的多文化和多民族融合的困難,特別是在新疆和西藏。

從華夏到漢,國王與周王室有關係的國家(如燕)被認為是「真正的周」國家,而其他國家則被後來的歷史學家認為是野蠻人,「非周」(如中山)。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這種追溯性分類依賴於周中期作為「文明貴族」的「華夏」身份的發展——與周邊民族相對——這一概念後來被轉移到中國中部的「漢族」身份。

今天,不鼓勵將任何這些周邊民族翻譯為「野蠻人」,主要是因為其歧視性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因為它將各種具有自己的身份、生活方式以及與中央國家的關係的民族混為一談。

它也忽略了幾個商周實體的外部起源。外圍起源 銘文和文本告訴我們的故事表明非常複雜和不斷變化的關係,掩蓋了後來周和非周之間的區別。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皇家周自己被解釋為原本是一個西方人(《紀》)此人吸收了許多姜和羌(戎)人。他們從渭河流域北部的丘陵地帶遷移到周元定居。

周人在羌人的幫助下推翻了商,然後在公元前771年被虯髯(戎)自己趕出了,虯髯的故土橫跨黃河大彎的上游,而且「能在一場與周人的戰鬥中派出數百輛戰車」。

公元前851年,位於西部渭河山間谷地的秦國受周王的委託,從渭河谷地擊退了鮮雲,趕走了許多好戰的外國人。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其中一個群體,即白帝,建立了中山國,並以擁有「一千輛戰車」而聞名。在周、秦和中山國的外來因素不僅表現出適應商周習俗和組織的能力,而且還表現出以和平和敵對的方式與中央國家互動的能力。

周邊境州

周中期見證了大型邊境國家向四面八方的擴張。周文化傳播到整個南方大陸的最主要的國家是楚國

秦和金,再加上顏,在抵禦北方和西方牧民的不必要的關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齊國通過擴張和鞏固,成為周國的霸主和領導者。

這些邊境國家有來自周貴族和當地部落民族的混合人口。 東方的齊國 正如在第九章中所提到的,山東半島通過它東部的殖民地適應了商的文化,但是商從來沒有能夠征服整個地區。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公元前1045年周征服後,隨著盟邦的分封,在齊國建立了一個周殖民地。齊國吸收了周圍的狄、戎、夷等幾個民族,征服了該地區更多的小國。

大量消耗馬匹標誌著齊國一位君主的葬禮。600多匹馬的屍體被埋在主墓室周圍的坑裡。21齊國試圖向南擴張,鄰國魯國為此修建了一道長牆。

大約在公元前667年,齊國被無權無勢的周王任命為霸主,並維持了周國之間兩個世紀的權力平衡。在此期間,外交、等級制度、禮儀甚至戰爭的規則都得到了發展。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齊國有望成為一個帝國,就像秦國和楚國一樣,但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國征服時輸掉了這場競賽。然而,羌人自己佔據了周元以西的地區,成為漢朝的一支強大力量。

公元前500年後,齊國的貨幣,形狀像彎刀(見下面的現金經濟),傳播到大陸的中北部,代表著齊國捕魚和製鹽貿易的擴張。

從周后期到漢時期,齊國的領土是「帝國的人口和經濟中心」。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南方的楚國

由於其不同尋常的物質文化和多民族人口,楚國通常被稱為「野蠻」的周國。事實上,一些物品與當地的宗教和儀式有關。

但是楚國是由一個周朝家族的成員建立的,它的首都位於離周王室100公里以內,並且成為了中央政權的一個重要對手公元前223年在秦統一時被征服,但在漢統治下作為一個王國重新建立。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最近關於楚的研究,它處於行政和技術變革的前沿,也是南方重要的殖民者。楚簡文本(揭示了法律事務和墳墓準備工作,而一份絲綢手稿顯然保存於公元。

公元前300年是發現的最早的曆書。楚國的故土可能位於黃河以南100公里的丹河谷,那裡的精英墓葬遺址可能代表早期的丹陽都城。

當周朝的首都東移,皇權衰落後,楚國開始了領土擴張,在公元前690年遷都到了漢水上的郢。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從那裡,楚國征服或合併了周圍許多較小的國家和民族,向北擴張到南陽盆地,越過淮河流域到東海岸,導致了與其他周國家的領土拉鋸戰。

儘管缺乏文字證據證明楚活躍在長江以南,28考古揭示,在現代城市長沙附近的楚墓和在楚的故鄉一樣多。

在南方,楚國在發展與東南沿海的吳越和南方越人的經濟關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關係到黃金、絲綢、珍珠、翠鳥羽毛、魚、龜、鹽、銅、鐵、硃砂、漆、茶、蜂蜜、芳香和藥用植物以及芳香樹皮和樹脂等珍貴資源。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當時開發的幾條貿易路線為秦漢軍隊後來將南方地區納入其帝國鋪平了道路。因為楚國的領土包含了如此多不同的民族和傳統,很難定義任何特定的「楚文化」。

無論如何,楚文化在楚國存在的一千年里都會發生變化。到周中期末期,墓葬結構、青銅器皿和銘文風格,表明了與中央周截然不同的區域精英亞文化的發展。

這些在司夏墓葬中非常明顯,青銅器上裝飾有華麗的凸緣、獸性的附屬物和複雜的三維圖案通過焊接或鑄入零件實現,而銅、綠松石和漆鑲嵌首次亮相。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來自東部地區的特色包括某些陶瓷器皿和用粘土密封棺材。在周晚期,青銅器被漆成紅色和黑色的漆器或陶瓷器皿取代,這些器皿的圖案複製了青銅器的裝飾。

與精英亞文化不同,楚地地域文化既借鑒了本土傳統,又模仿了精英的做法。楚藝術作為商周傳統青銅文化,與後來的漢絲綢和漆器傳統之間的過渡而備受關注。

對比兩座墓葬突出了這一區別。曾侯乙墓(公元前433年)已經參與了楚墓的一個新趨勢,它被分成不同功能的房間,複製了一個住所,注重世俗的快樂,而不是嚴格的埋葬儀式。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但在其他方面,它延續了商代青銅器和祭祀的傳統:它包含數百件青銅器,65個銅鐘,武器和配件,以及18個獻祭的女性(可能是音樂家)。

公元前300年)配備了30多件刺繡和有圖案的絲綢服裝和紡織品,25件編織的竹子和30件塗漆的木製品,但沒有任何青銅製品。

青銅以外的材料的強調被帶到了偽祭品中:後來,楚國率先用木製雕像來代替人,這種做法在漢代更為普遍。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守衛著西方進入大陸中部的通道的秦國

秦朝統治家族的起源在歷史上是有爭議的,但是文獻讚揚了秦朝,他「世世代代充當周的保護者」不僅佔據了舊周元,而且守衛著西方進入大陸中部的通道。

他們領導了反對西方農牧民的運動,建造了一道長長的城牆來保護西部邊境。他們的宗教信仰包含了許多當地人,這個國家的墓志銘可能就是從他們那裡來的「野蠻人」。

對考古遺迹的詳細分析追蹤了秦的逐步鞏固和擴張。最早的秦遺址出現在渭河流域以西的山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和周初。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這些已經表現出與當時佔據的主流周相似的文化特徵。到周中期,一種獨特的秦文化隨著周王室的撤離而在整個渭河流域發展和傳播。

墓葬中秦的主要特徵是東西向的屈體,並伴有縱向的石碑坑或地下墓穴。周和西部部落的元素都在這個時候被納入,首都建立在盆地內。

從中晚期到晚周,盆地遺迹中有兩個明顯的文化組合:阿沁和一個非秦文化群。他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定居點,後者採用秦的陪葬品,但保持自己的埋葬結構,如鄧家崖。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到了晚周末期,墓地混合了各種各樣的埋葬方式(如在塔爾坡),暗示了居民身份而不是親屬關係。

秦是第一個實現周后期將國家集中在一個君主和他在首都的宮廷的趨勢的人,同時通過領土邊界而不是貴族統治的城市網路來確定國家的範圍。

通過公元前356年商鞅的改革,秦開始廢除基於青銅器皿的貴族和儀式,建立了一個精英等級制度,並建立了一個官僚國家,通過公民登記將每個農民置於其控制之下。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土地分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控制、稅收以及一個五戶組織,用于軍事和公共項目的監督和招募。

這可能是東亞第一個真正的官僚國家,在決策中有多達四個級別的控制,例如,要求四個簽名(印章)才能允許將糧食發放給倉庫。

曾經稱為「野蠻人」的成員,如今為何換了別的稱呼? - 天天要聞

參考文獻:

《周朝「國人」和「野人」的社會地位與作用》

《秦法治觀再考——以秦簡所見兩種吏道文本為基礎》

《秦刻石新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中國突然改變主意,但不要緊,能讓中國15分鐘內同意交易

儘管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發了全美民眾的反對浪潮,但他依舊認為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在空軍一號上,特朗普更是聲稱「原本Tik Tok的協議已經很接近達成了,但由於在關稅政策中國突然改變了主意,但這並不要緊,自己能夠在15分鐘內讓中國同意這筆交易,只要自己降稅的話」。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對其他國家暫緩90天執行新關稅,說明關稅戰就是兒戲

兄弟們,就在中國對美國加了 50% 的關稅之後,特朗普再次對我們加了 21% 的關稅,現在整體關稅已經達到 125%。同時,特朗普暫停了對除中國之外其他所有國家的加征關稅政策,而且要把對其他國家加征關稅的稅點降到 10%。這進一步證明我昨天視頻里的分析完全正確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 天天要聞

每月1500萬退休金沒了,尹錫悅亮底牌行動,否則死刑或牢底坐穿

最近韓國政壇那可是熱鬧非凡,就像一場大戲,一出接著一出。當地時間 4 月 4 日上午 11 時 22 分,韓國憲法法院代理院長文炯培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總統尹錫悅被罷免,判決立即生效。這一下子,尹錫悅可就從高高在上的總統寶座上跌落下來了,不僅失去了總統權力,各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 天天要聞

中方沒得選,直接改手術刀為亮劍,特朗普被催辭職,叛徒紛紛冒頭

最近這國際局勢啊,那真叫一個風雲變幻,熱鬧得很。特朗普這老兄又不消停,第三次對中國發起了關稅大戰,這一來可就攪得全球經濟的池水是波濤洶湧。可讓人意外的是,這次咱中國一改之前相對溫和的反制策略,直接 「亮劍」,那反擊力度,可把全世界都給震住了。與此同時,在美國國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 天天要聞

中方手術刀變劍,27國反將美國一軍,特朗普氣得要對華加50%關稅

最近這國際局勢,因為美國的關稅戰那是鬧得沸沸揚揚。特朗普大手一揮,對全球發動關稅戰,這一回,咱們中國可不再像以前那樣小打小鬧地反擊,直接「手術刀」變「利劍」,給美國來了個狠狠的回擊。更讓美國沒想到的是,歐盟 27 國也緊跟其後,準備對美國反制,這可把特朗普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