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改朝換代都有標誌性的事件,事件的發生其實也是時間和各種因素積累的結果,有冥冥之中,有偶然因素,也有的必然因素。
比如歷史上有名的陳橋兵變。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大宋王朝的事件,歷史上稱為陳橋兵變。
在宋朝歷史的記載中,陳橋兵變是一場沒有預謀、不流血的兵變,趙匡胤在兵變前是毫不知情,是被將士擁立的。像極了冥冥之中註定為王。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建隆元年》這本書作者從解析建隆元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入手,探討陳橋兵變的全過程。作者祁新龍,多年從事宋史和秦早期文化研究,著有宋史系列《宣和四年》《景德元年》等。
建隆元年是宋朝的年號,也是重建格局得關鍵時期,結束了五代十國諸多政權的並立和更迭,開啟宋朝319年基業。
在書中,作者根據事件分析了很多,趙匡胤並非是那樣毫不知情,這是一場預謀已久的搶班奪權的兵變,而且非常成功,幾乎稱得上兵不血刃,市不易肆。
趙匡胤在陳橋黃袍加身以後,立即安排二人回宮,一方面安撫百官,另一方面安排禪讓事宜。禪讓儀式複雜,但二人卻在極短的時間內安排妥當,並派禮官前來迎請趙匡胤,趙匡胤剛走到大殿的台基上,眾朝臣一見,立刻集體下跪,齊呼萬歲。初三發兵,初四兵變回京,初五後周就變成大宋了,一切發生的太快,無數的疑點證明,陳橋兵變就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
同時,在書中還介紹了在北宋建立之初,趙匡胤在面對內憂外患的局面時如何做出正確決策。通過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公元960年宋在政治、軍事上的政策,一睹當時趙匡胤在面對重重危機時如何做出決策。不僅準確地把握了時代大勢,也精彩地呈現了歷史的場面感。
趙匡胤建立宋王朝後,並未重蹈五代以來政權頻繁更迭的覆轍,而是通過不殺文官,重文yi武,安撫後周皇帝宗室,杯酒釋兵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讓宋王朝坐穩江山319年,成了中國古代繼漢王朝以後,存在時間較長的王朝之一。
這也與趙匡胤的人生經歷有莫大關係,趙匡胤出生在官宦世家,是典型的官二代。但他自幼在軍營長大,趙匡胤對武學充滿喜愛。他鑽研各類武學典籍,探索新的拳法。還在少林寺學習過武藝。
他成長的時期,正好是五代十國混亂期,各種政權在較量中洗牌,南北方都在上演著各種紛亂。在這樣的背景趙匡胤到處遊歷闖蕩,開始從北向南行進。在此過程中,他見識了許多從未見識過的人,經歷了很多從未經歷過的事。也正是這段遊歷,磨礪了趙匡胤的品性,讓他一步步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