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1937年8月,日本在《周報》發表一篇名為《談支那共產軍》的文章,並附有毛主席的相片。
照片中的他頭戴高帽,留有八字鬍,原本非常有神的大眼睛也變成了小眼睛,而且身材也非常豐滿。這張照片上的人物除了性別相同,年齡相仿,卻與毛主席沒有半點相似之處。
錯誤的毛主席照片
當時的毛主席領導中國共產党參加了紅軍長征,建立紅軍革命根據地,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積極發動群眾,在敵後進行游擊戰爭,創建了大量的抗日根據地。
以毛主席當時的影響力,不可能沒有人知曉,那麼日本人提供這張照片是無意之失,還是有意而為之?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陰謀?
這要追溯到照片的提供者波多野乾一。
1935年,波多野乾一作為日本外交部情報部門的特邀顧問,他對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非常熟悉,他是日本政府對中國共產黨研究的權威指導,日本政府就是從他那裡認識毛主席的,而裡面的這張照片也是他提供的。
毛主席
按理說,日本入侵中國之前,他就在中國搜集過大量的中國資料,並對中國共產党進行了詳細的研究,而毛主席的相關資料在日本的檔案中最早的記載是1928年。
那個時候,國民黨一直在抹黑紅軍,貶低共產黨和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然而,日本人非但不相信國民黨的宣傳,反而進行了深入地調查,甚至還斷定紅軍的實力很強。
由此可見,波多野乾一對中國共產黨是非常熟悉的,他不會不認識毛主席,更不會沒有看到過毛主席的相片。
據說,波多野乾一還專門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建立了一個資料庫,這個資料庫裡面有著很多毛主席的作品和相片。
《「赤豹」毛澤東傳》
而早在1936年,波多野乾一在日本《世界知識》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赤豹」毛澤東傳》,其中有毛主席的兩張照片。
一張是1934年得到的,照片中的毛主席的臉型很瘦,顴骨很高,而另一張是1936年得到的,照片上的「毛主席」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顯得很胖。
而在1937年8月,波多野乾一在向日本情報機構《周報》供稿時,給他們提供的是這張發胖照片。
要知道,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戰爭中,經常面臨糧食短缺,而那時的毛主席又怎麼會胖呢?
毛主席
毛主席本來就是雙眼皮,顴骨很高,連鬍子都沒有,《周報》上的那位寫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男子,則是一張圓臉,單眼皮,留著八字鬍。
兩個人的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只要不是盲人,都能看得出來。
不過,他並沒有把1934年得到的毛主席相片在《周報》上登出來,反而把這張發胖的相片提供給了日本情報部。
波多野乾一為什麼要在《周報》上發布錯誤的圖片呢?
發布錯誤照片的兩種原因
日本學者石川禎浩對《周報》上刊登的毛主席的照片進行了合理地猜測,第一種可能是日本人根本不認識毛主席,即使發動了侵略中國,他們也不了解自己的敵人。
石川禎浩
中國革命初期的情況非常嚴重,為了保證領導的人身安全,幾乎不會在公眾面前露面,再加上那個時候的技術還沒有現代那麼發達,信息傳播沒有如今的便利,一個國家的信息都是封閉的,更別說是其他國家了。
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情況,外人不是很了解。同時,毛主席一向不喜歡個人崇拜,不愛拍照,不愛被報道。
還有一個原因是蔣介石向外界隱瞞了中國共產黨的消息,那時候的蔣介石從心底里就沒有接受過中國共產黨,即使在國共合作期間,蔣介石也從來沒有想要與中國共產黨和睦相處。
毛主席是當時的著名人士,曾擔任國民政府的臨時宣傳部長,併當選為中央的預備委員。
蔣介石
在他任職的時候,他經常接觸到國民黨的上流人士,參加過許多重要的活動,但即使這樣,毛主席的照片卻寥寥無幾。
那是因為當時的蔣介石為了阻止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上得到支持,當時,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理念和目標不一致,雙方矛盾不斷,就算是在雙方合作期間,蔣介石也不願意看到毛主席的名氣超過他,所以他利用國民黨在傳媒方面的優勢,對中國共產黨的信息進行了全方面的封鎖。
即使這樣,國際上的很多國家都知道了毛主席的事迹。
蔣介石在四一二年的反革命政變後,更加明確地宣布,不準新聞媒體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思想,也不許報道中國共產黨的輝煌事迹,更不要說毛主席的照片了。
蔣介石
這聽起來像是在自欺欺人,卻是一種很常見的政治策略。
1937年,中國字典出版社出版了《民國名人圖鑑》,內容廣泛,十分豐富,權威性強,但卻沒有記載毛主席的名字。導致中國民眾對毛主席的形象如此陌生。
另外,毛主席的相片數量較少,因為那時中國共產黨正處於艱苦創業的階段,必須時刻提防被國民黨反動派發現。
尤其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更多的是宣傳思想,呼籲民眾維護合法的權利,而非宣揚、甚至將領袖神化。
而且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都是以謙遜、低調為己任的,他們不喜歡出風頭,他們喜歡一心一意地鑽研中國的革命。
毛主席
當時,中國共產黨的事情,國際上都知道了,毛主席打了那麼多的勝仗,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外國人對毛主席的事迹也很感興趣,只是沒有渠道。
這樣,毛主席的形象就更加地神秘了,就連中國民眾都不知道這位領導人的真實面目。
而國外民眾最早了解毛主席是源於1936年埃德加·斯諾訪問延安。
1936年,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斯諾得到張學良停火的消息,斯諾得知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克服了困難,穿過重重障礙抵達延安,開始記錄中國共產黨的內部情況。
在這裡,斯諾不但訪問了神秘的毛主席,還採訪共產黨人,並且對中國共產黨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情況也進行了詳盡的了解。
張學良
期間不僅用筆,而且還帶著照相機,拍攝的照片上都有毛主席的畫像,最典型的當屬毛主席頭上戴八角帽的照片,照片中的毛主席精神抖擻,意氣風發。
斯諾手中的情報可不是一張毛主席的照片,而是一份完整的中國共產黨的信息!
斯諾帶著這份文件,幾乎是在西安與蔣介石相遇,但是斯諾終於安全地返回北平,把這次訪談中搜集到的資料撰寫了一部頗受歡迎的著作,其中包括《西行漫記》和《紅星照耀中國》。
這是兩部廣受歡迎的著作,它給世人提供了認識毛主席的渠道,而毛主席的形象也在這時廣為傳播。
而這些著作,也打破了中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誤解。
斯諾
同時也告訴世人,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抗日戰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這也是第一次把紅軍的領袖毛主席介紹給世人。
通過以上的信息,說明毛主席的照片是在這份報刊發布之前就廣為流傳的,如果當時的日本人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領袖關注度非常高,不可能不知道毛主席的相貌,所以石川禎浩猜測的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日本當局和日本侵華日軍不可能連一張毛主席的相片都沒有。
毛主席在1927-1937期間,留下了許多照片,尤其是在1936年,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經到陝甘寧邊區去訪問過毛主席,並把毛主席和中國共產的事迹寫成了著作,廣為流傳。
斯諾
正是由於埃德加·斯諾這一操作,毛主席的身份,引起了廣大人民的關注,甚至他的事迹都被國際所了解。
另一個原因是日本人知道毛主席的真面目,而且也知道毛主席的事迹,所以才會用這樣的一張照片來醜化敵人,誤導日本民眾,企圖用愚民的方式來實現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當時正處於中日戰爭全面爆發階段,由於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和《西行漫記》這兩本著作中對毛主席的評價非常高,讓日本政府開始擔心,這兩篇文章會不會影響到日本民眾對毛主席的好感,讓日本帝國主義的形象跌下神壇,所以,在那個時候,日本的大街小巷都有軍國主義散播的信息。
毛主席
他們寧可選擇醜化,也不願讓毛主席在日本人民面前樹立起這樣一個偉大的形象,所以,他們特意找到了一張胖子軍官的照片來替代毛主席照片。
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政府曾經發表了許多荒唐的言論,用來掩飾對中國侵略戰爭的公眾輿論。
他們將自己侵略中國的行為美化,讓日本民眾認為侵略中國是為了拯救東亞,並鼓勵人民「為日本的和平而獻身」。
日本的想法其實非常簡單:他們想要將中國描繪為一個被歐洲殖民者殖民的國家,而日本則是一個拯救中國的人,並以「東亞共存」的名義入侵中國和東南亞。
蘇聯與歐美雜誌中的毛主席
這種厚顏無恥的言論,在當時的日本非常流行,特別是那些被騙的日本民眾,絕大部分人都相信日本政府的話。
最讓人無語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相信這個說法,日本右翼更是火上澆油,企圖恢復日本的軍國主義,並要求參拜靖國神社。
至於具體是哪一種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但這份報紙,卻被日本的檔案室保存了下來。
當然,日本對毛主席的錯誤並不僅僅是這張照片,在1932年,日本情報部門在撰寫毛主席簡歷時出現了許多紕漏,一開始就說毛主席在法國留學,只要稍微了解毛主席的歷史,就會發現這一點是錯的,這也能說日本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確實不了解。
關於毛主席的報道
雖然,日本早年對毛主席信息掌握得不多,但是,現在的毛主席及其功績,日本大眾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早在60年代,日本甚至還出現過一次紅色高潮,有很多日本民眾都視毛主席為偶像。
總的來說,在那個信息技術不發達的年代,國外媒體記者可以把中國共產黨的信息研究得如此具體,已經非常不錯了,只是那個時代,沒有那麼好的通訊設備,就連照相機也非常缺乏,所以,對於人的相貌照片沒有一個明確的定數,甚至,很多時候都是素描畫。
況且,當時處於戰亂時期,共產黨很難會讓外國的媒體去接近毛主席,甚至有可能是國外派來的姦細,所以,他們要時刻保證毛主席的安全,這也導致毛主席的照片沒有被廣泛的流傳。
毛主席
不管是日本人專門醜化毛主席還是確實是不清楚毛主席長什麼樣,都無法改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結果。
對於以上兩種原因,你更認同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