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先生當年和章太炎討論中國未來定都的問題,對於南京他說「金陵雖龍盤虎踞,然偏安東南,無以制內陸」;對於武漢他說「定都之城,南方則莫若武昌也」;對於西安他說:「謀中國本部則為武昌,謀天下藩服則為西安」;對於伊犁他說:「謀亞洲則為伊犁,若欲為亞洲共主則當遷都伊犁」。當年的一番豪言壯語,卻沒有料到伊犁已經不全,莫說成為中國之都,就連新疆省會資格都已失去,那究竟是為何呢?
新疆歷史政治中心變遷
新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自2000多年之前的漢代就已經歸屬中國建制。漢武帝時代張騫鑿空西域,為華夏揚名於外。漢宣帝時代正式設置「西域都護府」對廣袤西域進行管轄,並在當地鑄造城池、設立駐軍。漢代時候新疆的政治軍事中心是烏壘城,也就是當下中國的輪台縣。漢武帝晚年罷免軍事,恢復農桑曾到輪台下罪己詔。
此後魏晉南北朝時代,沿襲了漢朝時候對西域的管理方法,或設置都護府進行直接管理,或設置長史服進行間接統治。到了唐朝的時候,西域開拓地區遠超漢代,因唐朝號稱巨唐,邊疆更是空前廣大,西域的範圍一度達到了鹹海。所以唐朝時候的西域設置一個管理機構已經不足了,故而唐代將西域一分為三,分別為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更遠則為波斯都護府。
唐代政治軍事中心為安西四鎮,以此為龜茲、碎葉、于闐、疏勒。但整個西域的政治軍事中心安西都護府則為龜茲,北庭都護府則為當今的吉木薩爾縣。安史之亂後唐朝中衰,安西精銳盡付內地平叛,西域為之一空,從而讓吐蕃、阿拉伯等國家看到了空隙,經過五十多年的侵奪之後,公元807年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全境陷落。
1757年乾隆帝重新全面收復西域,當時的西域政治經濟軍事中心是「伊犁城」此後到19世紀中期的時候,新疆政治軍事中心都沒有改變過,但到了新中國成立新疆建省之後,為何新疆省會城市確定為烏魯木齊市,而不是曾經的伊犁城了呢?
新疆政治軍事中心的轉移
19世紀天下大亂,鴉片戰爭風雲迭起,中國內地沿海尚且不保,新疆這種邊境之地更是各方勢力雜糅。咸豐同治年間有羅剎俄國人從北方而來,1871年俄軍攻佔伊犁,廢除中國所設置的各種典章制度,取代以殖民制度,此後左宗棠老先生雖然收復新疆,但伊犁卻已經不再完整,那當年的伊犁究竟都丟失了那些地區呢?
主要就是:中俄勘分西北條約將外西北之地割讓而去,伊犁城之前曾經擁有完整的伊犁河谷。整個伊犁河發源於新疆,一直流淌到了巴爾喀什湖,1862年爆發的中俄之戰中國戰敗使得完整的伊犁河谷不復中國所有,中下游地區被沙皇俄國佔據,中國人拚死抵抗也只保得上游之地,因為伊犁河谷的和外西北廣袤地區的丟失,使得伊犁城從過去的全新疆中心之地瞬間就變成了中俄邊疆前線城市。
無論是從戰略戰術的角度還是從政治經濟的角度去看的話,這個時候的伊犁城實際上都已經不足成為全新疆的中心了,一個地區的中心不可能在沒有強大武力和天險保障的情況之下設置在最邊境的地方,如若這樣,一旦戰爭爆發,那新疆地區的精華豈不是馬上就會面對戰爭威脅,而精華之地和經濟民生在遭受戰爭摧毀之後又豈不是毀滅殆盡?
伊犁從新疆腹心城市變成了邊疆城市,直接失去了控制全新疆的能力,地理位置上已經大不如後面的烏魯木齊。在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手下智將劉錦棠就曾經提出說以烏魯木齊作為新疆新省會,外西北的失去使得新疆面積大大縮水,各個城市之間的地理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而此刻的烏魯木齊從地理位置上理所應當的成為了南北疆的交通中心,用劉錦棠的話說就是「得迪化城一地足控扼南北」。
烏魯木齊的省會建設
自左宗棠收復新疆以來,伊犁就已經不能在作為新疆省會城市繼續存在下去了,烏魯木齊理所應當的成為了新疆的省會城市。湘軍大將劉錦棠奉命建設新疆,在烏魯木齊開府辦事。清朝最後幾年,新疆建省之後,伊犁將軍的作用就越來越小,主要是用於防範北方之俄國。烏魯木齊的建設在19世紀可以說是中亞之最,1893年中亞一片蠻荒的時候,烏魯木齊就已經開始建設電報局。
電報局的軍事政治作用大於民生,分南北兩條線路依次連接伊犁、塔城、吐魯番、庫車、喀什、阿克蘇等新疆重鎮。地理位置上的話,如果清朝沒有丟失外東北,那伊犁當然是最好的省會城市之首選,這不僅是唐宋元明清上千年以來的歷史結果,更是現實情況所決定的,伊犁河谷是整個新疆地區的精華,如果成功掌握在中華民族的手中,中華民族農耕特性一旦發揮,那將直接養活上百萬人口。
一個伊犁河谷可以養活上百萬人口,這種估算還是清末農業化時代,到了工業化時代就更加不得了。所以清朝時候的伊犁河谷是整個新疆地區的壓艙石,有伊犁河谷在手的中國人永遠不懼怕任何人分裂新疆,但後來中俄之戰的爆發使得我們戰敗永久性的失去了這塊地方,此後的清朝乃至於新中國都開始轉移建設目標,以烏魯木齊作為新疆省會,試圖以人力重構新疆壓艙石。
歷史的本來面目從來都不是歲月靜好,邊疆和沿海的近代化是真正經歷了血與火的磨鍊才有今天的結果。烏魯木齊從清末新疆建省之後集全疆之力發展的越來越快,後面更是隨著新中國制定的西部大開放戰略計劃,中國東南中原無數熱血青年用自己的一生建設了這塊土地,到如今都還有新疆建設兵團屯邊留守在這裡,而曾經作為新疆中心的伊犁城市則是在中國人的美好期盼之中改名為「伊寧」,以求邊疆安寧之意。
結語
說到晚清歷史之中的名將,筆者覺得唯一值得我們無條件崇拜且挑不出任何毛病的就只有左宗棠了。當滿洲將領崇厚奔赴俄國聖彼得堡談判被忽悠割讓了伊犁河谷等大片外西北土地的時候,是左宗棠一聲令下,十萬湘軍北上伊犁。他同時對俄國放出狠話來:「要莫重新談判,要麼同歸於盡」,直到這個時候,沙俄才終於明白,原來眼前這個湖南老頭從一開始就沒想過活著離開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