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2022年11月25日22:54:33 歷史 1072

一位充滿傳奇的女性----宋慶齡,她將她一生的安穩時光,都無私奉獻給她所熱愛的祖國和人民。

她深知女性地位的不平等,用她自己的力量去呼籲女性站起來,去爭取屬於女性的合法權益。喚醒了女性的意識覺醒。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她小小的肩膀支撐了屬於她的那一片天,為我國的解放事業和孩子的文化教育都做出來巨大貢獻。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先生走完了她榮耀的一生,對於她的貢獻,中央決定以國葬的規格來安葬宋慶齡先生,然後由鄧穎超來主持葬禮。

但是,原本計劃著上午十點開始舉辦葬禮,最後卻提前了五分鐘,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一、留學經歷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在上海出生,她的父親宋嘉樹,自幼貧苦,不得已成為一名學徒,後來被送到美國親戚家寄養,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在美國勤學苦讀,不浪費一點兒機會,受到了美國的教育。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後來回國創辦公司,成為一名實業家,同時他也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

他與世俗相反,她認為女孩子不僅要讀書成才,更要有所作為,從小將為了鍛煉孩子的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們送到寄宿學校里去。

為了磨鍊孩子們的意志,他還帶孩子們去進行野外生存;偶爾還禁食,能抵制,誘惑,成為一個自律的人。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宋慶齡,從小便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見解。

1907年,年僅十四歲宋慶齡獨自一人帶著妹妹宋美齡赴美留學,那時候我國急需教育改革,一些國外的學校也願意接收我國的學生,有的甚至可以免除學費。

就這樣我國準備舉辦選拔考試,選擇優秀的學生,前往美國留學。

考試要求嚴格,考題難度也很大,本二百人參加的考試最終也只有八十幾人來參加,最後女生中只有宋慶齡合格,就這樣宋慶齡憑藉優異的成績獲得免費留學的機會。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就這樣她一邊照顧妹妹,一邊學習,努力汲取各種知識,希望考一個好大學,她經常在圖書館裡不停地閱讀著,看那些遠超出她年齡的歷史傳記,讓不少國外老師都記住了這個來自中國的姑娘。

1908年,宋慶齡考入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不久,她在校刊上發表的文章--《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這篇文章充滿著愛國主義激情和革命的理想主義。

1913年6月,宋慶齡畢業,本打算繼續進修,卻接到了父親的電話,不得不去日本與家人團聚。

由於一直在外求學,宋慶齡根本不了解家裡發生了什麼事情,那時候由於袁世凱竊取革命勝利的果實,自然是想完全剷除孫中山等革命派了,就這樣孫中山不得已流亡到日本,作為好友的宋嘉樹也就帶著家人來了日本。

宋慶齡聽說過很多關於孫中山的傳奇故事,心裡對他仰慕已久了,她沒想到父親竟然會帶著她來拜訪孫中山,就這樣見到了自己心中的偶像。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二、顛沛流離之中的安心

沒過多久,宋慶齡的母親病重,須陪母親回國養病,不得已與孫中山分別。

母親病好之後,宋慶齡決定回美國學習新聞,方便以後了解中國的情況,父親對此很支持,可意外的是父親身體也不好了,宋慶齡只能暫時放棄這個想法,留下來照顧父親。

不久,姐姐要結婚,沒有辦法栽繼續工作了,就這樣宋慶齡接替了姐姐的工作,成為孫中山的秘書。

不久,她們便相愛了,宋慶齡將此事告訴給父母,沒想到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就這樣父親將她關在屋裡不允許出門。

在宋慶齡看來,就算關得住她的人,也關不住她要與心愛人在一起的心。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1925年十月的一天,宋慶齡在家裡的一位女僕幫助下,順利地離開了家,前往日本與孫中山團聚。

同年10月,22歲的宋慶齡和49歲的孫中山結婚,婚後二人生活中是琴瑟和鳴的幸福夫妻,工作中是互相默契的工作夥伴,在孫中山先生的熏陶下,宋慶齡已經緊緊地將自己與人民群眾聯繫在一起。

1919年,這一年發生了大事,五四運動,學生們被抓捕起來,宋慶齡作為孫中山的夫人和秘書,代替孫中山起草了拯救學生的聲明。

5月,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22年6月16日,軍閥陳炯明公開發動叛亂,孫中山為了避免宋慶齡受到傷害要求她先撤離,但是宋慶齡堅持留下來。

1922年8月,孫中山到達上海,準備對國民黨進行改動,宋慶齡在孫中山與我黨代表洽談合作的談話中,做了大量有效工作。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1923年,孫中山的部隊將叛亂平息,陳炯明就這樣被逐出了廣州,孫中山和宋慶齡也將回到廣州,繼續進行國民黨的工作。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不幸逝世,這無疑是革命事業上的一個沉重打擊這也讓宋慶齡失去了丈夫。

宋慶齡沒有沉浸悲傷之中,堅強的宋慶齡先生繼續帶孫中山先生遺願,積極投身於革命建設之中

1926年1月,在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宋慶齡堅持執行孫中山留下的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並且加深同共產黨的合作;她還被選為國民黨執行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宋慶齡主張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建立抗日統一戰線,以爭取最後的勝利。

在抗戰期間,宋慶齡一直在四方籌集物資,聯繫國內外企業家、愛國人士,捐款來支援中國抗戰,儘管那時候,宋慶齡與蔣介石的矛盾越來越大,宋慶齡的愛國活動也從來沒有停下過。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人民的幸福,宋慶齡帶病回到失去丈夫的傷心地點,擔任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之後,宋慶齡除了參加國家活動,還投身於婦女平等、兒童教育等方面。

三、「大愛」從未停止

1980年12月,宋慶齡的蕁麻疹又開始發作,可是這一次持續了幾個月,她自己也沒有當回事,後來她在家中洗完澡之後不小心跌了一跤,隨後又高燒不退,不久醫生就直接給出了診斷書,經過確認她患上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癌。

而在宋慶齡生命的最後,李燕娥的離開也給她帶來了極大打擊,宋慶齡和李姐在一起生活了半輩子,二人的感情異常的深厚,早就不說幾句話就能說出的。

宋慶齡的病情在1981年5月14日惡化,經過了多次的搶救,但仍然經常處於昏迷的狀態。

1981年5月29日,手術室外站滿了人,眾人眼裡都是焦急,手術室里的醫生正在對宋慶齡做著搶救,「叮.......叮……叮.」儀器聲音停止了,宋慶齡先生離開了。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按照之前的準備,宋慶齡的遺體被安放在客廳中,領導和親朋好友們都緊急趕過來,跟宋慶齡進行了最後的告別。

根據宋慶齡生前的想法,希望在上海舉行葬禮,然後安葬在宋慶齡父母身邊,為了順利舉行葬禮,領導提前進行了多方面準備。

其實啊!在宋慶齡病情沒這麼厲害的時候,領導就找李家熾了解宋慶齡的病情,得知宋慶齡已經癌症晚期了,就準備好好想一想宋慶齡的後事怎麼辦?也計劃選個地方舉行葬禮,最後選擇了上海,因為那是她的家鄉,也是她自己最後選的地方。

沒過多久,宋慶齡病情開始惡化。醫生也下了病危通知書。中央要求快速定製國葬方案。

這個問題很是棘手,畢竟上海沒有承辦國葬的經驗,不能有一點兒差錯。

因此,這次葬禮引起了上海高度重視,爭取沒有絲毫錯誤。國葬的規格必定要很盛大的,但是宋慶齡生前說過,希望簡單樸素一點兒。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按照宋慶齡的遺願,計劃舉辦一個簡單而不普通的葬禮。

在方案剛通過後,上海有關部門就準備起來了,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於北京辭世,中央在北京舉行了追悼大會,隨後將其遺體送回上海,並舉行國葬。

按照計劃葬禮的時間是安排在上午十點鐘舉行的,但意外出現了,鄧穎超臨時決定提前五分鐘,在九點五十五分舉行,這就令人感覺很是疑惑。

原來啊,按照宋慶齡的遺願,希望一切從簡,中央僅邀請了為數不多的幾十人參加葬禮,一切按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結果還是出了意外。

原本,鄧穎超等一行人到達之後還是有歇息的時間的,但是考慮到一些特殊性,就提前去了現場看一下。

上海的夏天十分的熱,當時來送別宋慶齡的人很多很多,他們早早就來到地方,準備送宋慶齡的最後一程。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鄧穎超到達葬禮現場以後,看到人們都汗流滿面,縱使天氣熱,人們也都堅持地等著。

鄧穎超看到這個場面有些心疼,隨即做了一個決定:提前5分鐘舉行葬禮,讓送行的人少辛苦一會兒。

負責葬禮的同志把這個情況彙報給了領導,上級領導了解情況後,都同意她的意見,於是將葬禮提前了五分鐘舉行。

葬禮開始後,護送宋慶齡骨灰的靈車由車隊包圍著,葬禮的車隊跟隨著人們的腳步,慢慢行駛著,路邊也都是送別宋慶齡的人民,很快到達了宋家的墓地。

宋家墓地不是很大,但也修整完善,墓地里種滿了松柏,使得墓地更加肅穆。

宋慶齡安葬在父母的東側,這回她也能長伴父母身側,鄧穎超等人獻上了黃色香石竹花,這是宋慶齡最喜歡的花了,以後就讓這些花陪伴著她。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雖然提前了五分鐘,但其中卻是延續了宋慶齡的大愛。

因為送別隊伍中有老人和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加上人多擁擠,就怕有人會中暑。

如果宋慶齡還在的話,是不會允許她的人民受這個苦的,鄧穎超相信:她做的事情宋慶齡會同意的。

宋慶齡是一個非常有無私的人,她無私地將自己投入到為祖國和人民做有益的事業之中。

她堅持幫助婦女兒童,去救助無家可歸的孩子,讓他們快樂地成長。

1981年宋慶齡病逝,中央為其舉辦國葬,葬禮為何提前5分鐘開始? - 天天要聞

在宋慶齡眼中,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為此要為他們創造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這樣才能為祖國創造未來。

雖然宋慶齡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她的精神深深地留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她的音容笑貌印在每個人的腦海里,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們要銘記先輩和精神,更要學習他們的舉止,踐行他們傳遞下來的美好品德。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 天天要聞

美國闖大禍了?希拉里突然出山,特朗普始料未及,美盟友被徹底激怒

《大西洋月刊》記者爆料美政府高層作戰計劃群聊泄密事件後,英國、加拿大、奧地利近日均對此作出回應。CNN稱,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表示,「美國的局勢再次說明,我們必須考慮(建立)一個強大、自信的歐洲,走自己的路,通過自身力量從戰略上確保歐洲的和平。」英國首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 天天要聞

最後期限已至,特朗普不演了,直言用降低關稅來換取Tik Tok

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何亞東:中美雙方經貿部門一直通過各種形式保持溝通,中方在關稅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方單邊對華加征關稅,反對將經貿問題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 天天要聞

普京內部講話曝光:願意打「百年戰爭」

報道稱,普京最近向俄羅斯的一批精英通報,談判進程還要花很多時間。這是記者法麗達·魯斯塔莫娃和馬克西姆·托夫凱洛在名為「法里日報」的電子新聞簡報中報道的。該新聞簡報專門報道有關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這兩名記者曾為《紐約時報》《每日電訊報》和《福布斯》雜誌等媒體供稿,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 天天要聞

選購天津墓地要注意的細節

天津具有重要的地理意義,不少好該公墓都建於此,光是國營公墓就有十四家,公益性的有二三十家,選擇十分豐富。當然了,如果要選購的話,還是應當注意一些細節,尤其是初次購墓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