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終於在延安勝利召開。
這次大會的召開,距中共六大已經整整過去十七年之久。時隔十七年,中國共產黨跨過了最艱難的十年土地革命和全面抗戰後,面臨的形勢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共七大
中國共產黨第6次代表大會時,國內白色恐怖極為嚴重,共產黨員遭大肆屠殺,革命根據地寥寥無幾。而到了七大的1945年,人民軍隊在敵後已經擁有數十塊根據地,根據地總人口近1億之巨。而黨員的數量,也從1928年的幾萬人發展至121萬。
所以,在時隔17年之後,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七屆全國代表大會是極其隆重的,也具有極為深刻的歷史意義。因為,正是在這次大會,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並且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正綱領和策略。
這次大會,不但讓全黨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而且,也為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中共七大是極為關鍵的。這次大會出席的代表一共為755人,分別為547名正式代表和208名候補代表。這次大會也選舉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領導機構。這其中,44人當選為中央委員,33人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所以可想而知,44名中央委員的含金量有多高。這44名委員,不是如毛主席、周恩來等黨的主要領導人,就是曾經歷長征或留在南方8省堅持三年紅軍游擊戰爭的紅軍將領和領導人。當然,這其中也有例外,最顯眼的,莫過於被毛主席親自點名的薄一波。
1945年黨的七大召開時,1908年出生的薄一波年僅37歲,他的年紀,即便在當時普遍十分年輕的中央委員之中也是最小的。
而且,最為特殊的是,薄一波與絕大多數中央委員不同。十年土地革命時期,薄一波並沒有戰鬥在黨和紅軍最活躍的南方地區,而是始終堅持在白色恐怖嚴重、黨的力量薄弱的華北地區。
不僅如此,抗戰之前,薄一波也從未參加或領導過紅軍隊伍。所以,在許多戰功赫赫、資歷深厚的紅軍高級將領甚至連中央候補委員都不是的時候,年輕且資歷較淺的薄一波直接當選中央委員,引起的轟動可想而知。
要知道,開國十大將之首的粟裕,也只是中央候補委員。那麼,從來沒有參與紅軍軍事鬥爭,也與大多數中央領導並不熟悉的薄一波,為什麼能夠後來居上,擔任中央委員呢?
對於資歷和工作經歷都比較薄弱的薄一波當選中央委員,當時確實是有人持反對意見的,有的人認為他資歷太淺,也有人從歷史經歷的角度提出了反對意見。
例如,陳賡大將就曾直言不諱地指出:土地革命時期,在華北地區堅持鬥爭的薄一波曾多次入獄,最長一次入獄還長達5年之久,根據黨的隱蔽戰線規定,他的出獄手續並不完善。
陳賡大將新中國戰功赫赫的開國大將。早在1922年,也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第2年,他就入了黨。而且,陳賡大將的經歷之豐富,過程之傳奇,在諸多開國元勛之中也無出其右。
黃埔軍校成立之後,陳賡入校並成為號稱天子門生的黃埔一期畢業生。而且,在國共第1次合作期間,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兩次東征的陳賡不但在戰場上屢立戰功,甚至還救過蔣介石的命,成為蔣介石的救命恩人。
1926年,陳賡被組織派往蘇聯學習。大革命失敗之後,從蘇聯學成歸國的陳賡又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不幸的是,隨起義軍南下過程中陳賡身受重傷,不得不離開起義軍到上海療傷。
傷愈之後,原本軍人出身的陳賡進入了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當時,陳賡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央特科四個科長之一。在白色恐怖最為嚴重的上海地區領導地下黨的活動,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隱蔽戰線的鬥爭。陳賡以堅強的黨性和靈活的手腕取得了巨大的功績。
不僅如此,在中央特科工作近4年之後,1931年9月,他再次被派往當時中國第二大紅色根據地——鄂豫皖蘇區。
進入鄂豫皖根據地之後,陳賡又展現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華,他從紅軍團長開始做起,率部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戰鬥的勝利,所部也越打越強。隨著根據地的不斷壯大,陳賡先後擔任紅12師師長、紅四方面軍參謀長等職務。
可以說,以陳賡的軍事才華和戰功,如果不是因為第4次反圍剿戰鬥中身負重傷,不得不離開部隊,陳賡極有可能成為紅四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之一。而以陳賡的功績和資歷,他因此成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帥,也並不讓人奇怪。
在第4次反圍剿作戰中重傷離開部隊,再次前往上海治傷之後,陳賡又因叛徒的出賣被捕。原本,蔣介石對於共產黨是從不手軟的,因此犧牲的黨創始人和高級領導比比皆是。
然而,因為曾救過蔣介石的命,再加上黃埔一期生們的紛紛說情,最終,陳賡成功地從南京逃出並進入中央蘇區。
在中央紅軍中,陳賡又先後擔任紅軍第1步兵學校校長、紅軍幹部團團長等職務。長徵到達陝北之後,陳賡又先後擔任紅軍第1師師長、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太岳軍區司令員、太岳縱隊司令員等職務。
陳賡大將除了工作經歷極為傳奇和豐富之外,還素來以正直敢言著稱。所以,在七大上公然反對薄一波當選中央候補委員,絕不是因為私人原因。
事實上,一直戰鬥在中央特科、紅四方面軍、紅一方面軍的陳賡,在這之前甚至根本不認識薄一波。而他之所以直言不諱地提出反對意見,也與他豐富的工作經驗有關。
曾在敵人的腹心之地——上海領導特科工作的陳賡十分清楚,一個在敵後工作的黨的幹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身份的重要性。我黨歷史上出現過太多因為高級幹部叛變後給黨組織帶來慘重損失的事件。
例如,陳賡親身經歷的顧順章叛變,就是黨的歷史上損失最慘重的叛變事件之一。當時,與陳賡同為特科科長的顧順章叛變,幾乎將黨在上海及江蘇的黨組織損失殆盡。
所以,正是因為領導過黨的隱蔽戰線鬥爭,陳賡因為公心提出了反對意見。
不過,站位更高、考慮更為長遠的毛主席,從新的角度出發,不但駁回了陳賡等人的反對意見,而且還進一步將薄一波提拔為正式的中央委員。因為毛主席認為,薄一波雖然年輕,但他的資歷和能力完全勝任中央委員的職務。至於陳賡對於出獄手續的擔心,薄一波早已用實際功績證明了對黨的忠誠。
沒有參加過紅軍鬥爭,甚至直到1943年才見到第1次見到毛主席的薄一波,究竟有怎樣的資歷和能力,讓毛主席如此賞識呢?
這一切,要與山西和閻錫山說起。
薄一波是山西人,無論是經歷還是能力都極為出色的。原本,這樣山西籍人才,是山西王閻錫山最喜歡重用的人才,他麾下的將領也清一色全是山西人。
然而,這個優秀的山西人卻與閻錫山並不是一條道路上的人,早在1925年,年僅17歲的薄一波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因為長期在形勢嚴峻的白區工作,薄一波先後4次被捕,兩次入獄。最長的一次,他整整在國民黨的監獄被關押了5年。到1935年時,薄一波甚至差點被國民黨處死。
極端艱苦的環境並沒有讓薄一波屈服,反而進一步鍛煉了他的能力和對黨的忠誠。真正讓薄一波大方光彩的,是抗戰時期。
1936年9月,薄一波等54名黨員被黨組織營救出獄,而出獄後不久,他就被派往山西。恰在此時,面對日寇的侵略,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跳不下去的閻錫山,決定找新的同盟者。
日本野心勃勃,想佔據整個山西,蔣介石不但實力遠勝自己,而且對於山西也覬覦已久。無奈之下,閻錫山選擇了稍弱一些的中國共產黨。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出身山西的共產黨員薄一波成為閻錫山溝通中國共產黨的橋樑。所以,閻錫山將薄一波等人招了過來,專門談及合作事宜。
而薄一波抓緊時機,當仁不讓地提出了約法三章,並因此和閻錫山建立了充分發動群眾的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
利用閻錫山恐懼日軍侵略、急需發展力量的心理,薄一波在承辦犧盟會時,以「用閻錫山的面袋,完全裝我們面」的方式,極大的發展了黨組織在山西的力量。
當時,在薄一波的領導之下,犧盟會7名常委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22名執委之中,共產黨員和傾向共產黨員的進步分子佔到了80%以上。
可以說,在薄一波卓有成效的工作之下,犧盟會完全成為一個傾向進步、被黨組織控制的機構。而且,薄一波又充分利用犧盟會的組織形式,派遣了大量特派員到山西各縣展開抗日救亡活動。
當時,山西105個縣中,有70個縣的縣長是由犧盟會特派員擔任的。而這些特派員,大部分都是共產黨員。
可以說,八路軍併到敵後抗日之後,山西之所以成為八路軍抗戰的第一站,並迅速在山西打開形勢,薄一波領導的犧盟會發揮了極為關重要的作用,也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不僅如此,薄一波在領導犧盟會大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同時,根據利用閻錫山舊軍隊表現拉垮,無法阻擋日寇進攻,迫切需要建立一支有戰鬥力新軍的想法,又利用閻錫山的資源建立了山西青年抗日決死隊。
當時,薄一波充分利用閻錫山舊軍隊四處潰散、槍支被扔得到處都是的情況,向閻錫山提出「組建5~10個旅的新軍」的建議。這一建議讓急需軍隊的閻錫山十分認可。
很快,在薄一波的組織之下,山西新軍迅速發展到4個決死縱隊、50個團、約5萬餘兵力。巔峰時期,山西新軍的武器裝備和人數甚至超過了閻錫山的舊軍。
而且,這支5萬餘人的山西新軍,雖然各級軍官是閻錫山派來的舊軍官,但是,薄一波一直堅持著在山西新軍中推行政治委員制度,並因此牢牢把控了大部分新軍的領導權。
也正是因為薄一波的正確領導,使得閻錫山在發動反共高潮,試圖奪取山西新軍的領導權之後,山西新軍在八路軍的協助之下,不但粉碎了閻錫山舊軍的進攻,而且,山西新軍除了三縱隊損失了一部分兵力之外,其他33個團全部脫離了閻錫山,與八路軍會師,正式編入八路軍序列。
33個裝備齊全、訓練有素的新軍加入,不但極大地增強了八路軍的兵力,而且,也為八路軍在敵後根據地的開展和日寇的作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因此,八路軍在華北敵後戰場尤其是山西戰場的迅速發展,都與薄一波卓有成效的工作密不可分。這大概也是毛主席對於薄一波十分賞識,甚至在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之後,反而直接將薄一波提拔為正式委員的關鍵因素。因為,不問出身、唯才是舉,不看資歷,從來是毛主席用人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