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2022年06月30日01:59:31 歷史 1534

又是一年高考季,總會有一些爭議出現,尤其是各省份之間高考試卷難度不平均的爭議更是喋喋不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各省的人口、試卷、教育資源的不同,導致各省考生的高考成績和考試難度也出現相應的不同,所以才會出現高考地域差別的紛爭。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其實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之中,也存在不同地域考生的成績相差較大的現象,而不同於如今以省份作為對比,古代大多是將南北考生的成績差距作為比較的。

隋文帝楊堅創立科舉選拔人才制度,標誌著中國古代科舉考試製度的開始。隋煬帝楊廣於公元605年又創立了進士科,當時科舉制度僅僅是萌芽狀態,並未設置狀元一科。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公元622年12月,唐高祖李淵承襲並完善了隋朝傳下來的科舉選拔人才制度,大唐開國以來,產生的第一位狀元便是孫伏伽,他也成為中國科舉史上的首位狀元。

唐朝初期,南方考生的科舉水平略遜於北方考生的。這位第一狀元孫伏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他來自河北故城。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而且有人統計過,在唐代近90%的狀元都來自於北方。在獲得進士的人數中,北方人也要遠遠多於南方人。

但是,於唐末至北宋年間,特別是宋仁宗之後的科舉狀元,南方籍的狀元在其30名狀元佔了21個,整整佔了70%。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而現在可查考的北宋進士,全國共有9630人,其中來自南方的進士數量達到了9164人,佔到總數的95%。

到了南宋時,南方的教育文化都在不斷地發展,北方在失去半壁江山之後,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人群也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在這段時間,南方的教育徹底地超越了北方。

南北科考水平不同,引發的矛盾集中爆發在明太祖朱元璋時期,公元1397年發生的南北榜案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在當年2月的會試考核中,以85歲高齡的大儒劉三吾為主考的考官們選出貢士51名,均為南方考生,北方考生全部落榜。

這就大大激起了北方考生的不滿,認為主考官是有意偏袒南方舉子,他們聯合起來打落皇榜並聯名上疏,告考官劉三吾等考官徇私舞弊。

在首都南京城內,南方人與北方人之間也爆發了大大小小的鬥爭,甚至出現了械鬥,造成了人員傷亡。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於是朱元璋就找到了這次考試的主考官劉三吾,希望他能夠改一下考試成績,來平衡一下南北考生的上榜數。但劉三吾堅持自己的評卷是沒有問題的,認定北方考生的素質確實不如南方考生,他拒絕修改成績。

朱元璋十分惱怒,找了個結黨營私包庇考生的由頭將劉三吾流放,同時還處死了一批考官。同年的6月重新組織了一次考試,自己親自監考。這一次,他錄取的61名進士全都是北方人。所以這一年的科考就有了兩次,春榜和夏榜,也是南榜和北榜

這一事件也促成了南北分卷制度的產生,硬性規定南北錄取比例,南卷錄取十分之六,北卷錄取十分之四。再後來,為了照顧像四川、甘肅這樣偏遠地區又增加了一個中卷,各個地區的考生就都有機會考取進士。

直到清朝,這樣的南北中卷的制度也是一直沿用著。那麼,導致南北方科舉成績差異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秦朝西晉,各朝代的國家首都都設立在北方,北方中原地區是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而此時期的南方被視為蠻夷之地,野蠻落後,毫無文化教育可言。

但是在西晉永嘉之亂之後,五胡亂華,北方陷入了連年的戰爭之中,晉元帝避亂渡江,當時大批縉紳﹑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隨之南下,在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東晉在南方得到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發展。

但隨著隋唐的統一,北方又再次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因此在唐朝之前,北方世子的水平是要高南方的,

可是安史之亂打破了這一局面,北方戰事不斷,藩鎮割據,安史之亂使唐朝陷入了混亂的局面,尤其是北方,而南方在長江天險的保護隔離下,獲得了穩定的發展。

古代科舉考試,南北方考生的成績差異究竟有多大? - 天天要聞

和平與穩定是文化的發展的基礎和保障,尤其是到了宋朝時期,經濟中心逐步轉移到南方,可以說是基本完全轉移到了南方,這使南方地區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當中,而江浙一帶也變成了富庶的代名詞。

也正因如此,南方的科舉成績遠遠地超過了北方,佔據了絕對優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 天天要聞

G7爆單何小鵬攤牌,智駕我就是中國第一

「我對小鵬的智駕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國一,行業最強!」7月3日,何小鵬在G7發布會上語驚四座,直接攤牌了。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何小鵬又定了一個「規矩」——2000TOPS算力,以後就是20萬車的標配。通俗一點說,就是以後友商如果沒有2000TOPS,就別再腆著臉吹智駕了。所以G7發布會主題被命名為「跨時代」,而且幾乎全程對標...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 天天要聞

巷道里的 「中國脊樑」,原來是他!

近日一段貴州榕江搶險一線的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這個背影被稱為巷道里的「中國脊樑」這名只留下背影的戰士被找到了!他叫馬東昇是武警貴州總隊的一名戰士7月1日武警貴州總隊官兵深入貴州榕江縣城的小區、巷道清淤排障馬東昇所在的任務地點在一處巷道內那裡地勢低洼、空間狹小還有一段長約25米、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憶當時巷...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 天天要聞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 天天要聞

1942年敵軍中將送給粟裕一包香煙,粟裕看後大怒:處決電報科長

1942年,新四軍指揮部,粟裕看著手中的香煙盒,臉色平靜,接連下達了多道重要命令:全軍保持無線電靜默,派騎兵,火速追上高級幹部,讓他們緊急返程。如果粟裕的命令再晚上半天,整個新四軍的指揮體系,可能就被日軍給一鍋端了。粟裕將軍究竟在香煙盒上看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 天天要聞

泉州一地發現一座清代古橋!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簡稱「四普」)工作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普查隊發現兩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古橋——梅嶺惠安橋和上侖石塔及水尾橋。它們不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節點,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有趣的民間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