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2022年06月28日00:55:30 歷史 1502

宋朝經歷了320個春秋。由於1127年曾被北方的金國所滅,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也被金人俘擄至北國,之後唯一免遭金兵俘虜的落皇子康王趙構(宋高宗)在杭州偏安,恢復宋朝名號,因此,歷史學家們把宋朝分作北宋和南宋。北宋從960年至1127年,南宋從1127年至1279年,都是趙氏天下,但都被外族所滅,北宋滅於金人女真族,南宋滅於草原蒙古族。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北宋的政權是從五代的後周奪過來的:宋太祖趙匡胤發動了「陳橋兵變」,奪取了北周幼主柴宗訓的皇位。因趙匡胤曾任過歸德節度使,而歸德即古代的宋國地域,因此,他取國號為宋,是為宋朝。宋朝建立後,相繼滅了南方十國,結束了五代十國天下分裂的局面,使國家再次得到統一。接著,趙宋集團採取了「重文抑武」的戰略決策,大力發展科舉,讓一大批的文人走向政壇,並且掀起了全國讀書熱潮,使北宋的文化近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文人政治與宋詞成為這個時代文明的兩大標誌。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北宋於964年10月開始攻川,僅用66天就奪取了四川的割據勢力後蜀,蜀後主孟昶以投降而告終,其財產被洗劫一空。北宋將從蜀地掠奪的金銀財寶、綾羅綢緞運往東京汴梁,用了幾年時間才運完。可見四川當時的財富之多,並為後來北宋消滅其它國家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北宋在地方上設置「路」,把全國分為十五路,後析為十八路,又析為二十三路(直轄於中央,高於府、州、軍、監級別)。四川地域被劃為四路,即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總稱「四川路」,故「四川」因此而得名,一至沿用到今天(宋代以前的四川名梁州、蜀國、蜀郡益州等)。

北宋收取四川後,前期曾發生過兩次較大的戰爭。一是蜀兵在全師雄的領導下,武裝反抗宋朝軍隊的燒殺掠搶,曾攻取了川西16州,直到東路宋軍在成都外的新繁一戰獲勝,其反抗才被平息下來。第二次戰爭是王小波、李順領導下的農民起義,原因是北宋政權大肆搜刮四川財產,並放縱豪強地主兼并地,剝奪農民,許多百姓被逼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就逼迫窮苦百姓不得不奮起反抗,以求生存。這次起義長達四年之久,曾攻下成都建立了國號為「大蜀」的政權,並鑄造了「應運元寶」和「應運通寶」銅錢,大有一舉趕走北宋,自立成國的趨勢。但由於勢力懸殊太大,加之戰略物資匱乏,起義軍最終歸於失敗。之後,以「為政嚴猛」著稱的張詠入川主政,下令參加起義的人員回家落業,不予追究,四川才逐漸安定下來。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北宋後期,野居於東北大興安嶺附近的女真人逐漸強大起來,以2500人的軍隊起家,不斷地打敗遼國的軍隊,最後居然小蛇吞大象,把北邊的遼國給一鍋端了。金國在滅遼戰爭中嘗到了甜頭,同時看透了南邊北宋軍事上的軟弱,以不遵守「海上之盟」等種種借口,於1125年分兵東西南下,西路軍在太原受阻,東路軍包圍汴梁,逼迫北宋朝廷交出大量的金銀珠寶而回。可第二年金軍再次伐宋,兩路大軍匯合,攻下京都,俘虜徽、欽二宗,設立張邦昌為皇帝的「偽楚」傀儡政權後,押著二帝及皇室宗親,股肱大臣等一萬多人北上。至此,北宋王朝徹底覆滅,這便是北宋歷史上的「靖康之難」。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然而,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趙構因不在京都,成為金軍的漏網之魚。他在相州以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名義,組織力量,準備勤王。但由於微、欽二帝已被俘北上,在眾舊臣的擁戴下,他重新舉起宋國的旗幟,在應天府(今商丘)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國號依然為「宋」,是為南宋。趙構即南宋開國皇帝,廟號高宗。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趙構是個主和派皇帝,被金兵逼得一路南下逃跑,經揚州、鎮江、寧波等地,在海上漂流數月後才輾轉於杭州定都,名為「臨安」,使宋朝又殘延苟喘了一百多年,直到被蒙古元朝所滅而替代。

南宋期間,由於金兵步步緊逼,表面上是要「搜山檢海捉趙構」,實際上是要繼續吞滅南宋。在全國人民的抗金鬥爭中,四川也不甘落後,事實上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有以下幾個方面: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一、經濟支柱。四川還在宋高宗時,就歲奉銀兩2650萬元,佔全國歲收入的四分之一,並且還得供一部分兩湖的軍需。在歲供糧食上,四川每年上繳朝廷150多萬擔,約佔全部軍糧的三分之一。這就極大地支持了整個南宋的抗金以及後來的抗元鬥爭。

二、人才方面。四川湧現出諸多抗金名將,如張憲、張浚、虞允文。尤其是仁壽出生的虞允文,他以一介文弱書生的身軀,扛起了抗擊金兵的大旗,在采石磯指揮若定,率領一萬八千殘兵敗將,頑強地打退並阻止了金主完顏亮強渡長江的四十萬勁旅,使金國企圖吞併南宋的戰略企圖徹底瓦解,化為了泡影。虞允文一戰功成的壯舉,改寫了大宋帝國的歷史,使南宋政權多延續了118年,這無疑是四川了不起的功績。虞允文後來做了南宋的宰相,是抗金主戰派的領袖,即使回到四川主政做宣撫使,也一刻沒有放棄抗擊金寇、恢復中原的行動,直至殉職於抗擊金人的積極準備之任上。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三、三吳抗金。三吳即吳玠吳璘吳挺。他們領導的「吳家軍」在四川堅持抗金達30餘年,作戰很多,大多都取得重大勝利,有力地阻止了金國想通過佔領四川然後順江而下,吞滅南宋的意圖。同時,也極大地牽制了金人的力量,減輕了南宋東路和中路的軍事壓力,其貢獻也是巨大的。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南宋政權可謂多災多難,就在金國與南宋時戰時和的膠著狀態中,北方草原上的蒙古族又發展壯大起來了。1206年,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原始部落,建立了蒙古國,他被尊為成吉思汗。這個彪悍的馬背民族,居然如摧枯拉朽,先後滅了西遼及花刺子模國,甚至攻克了斡羅思,鐵蹄踏遍了地中海、波斯灣等西部地域。緊接著,他又消滅了西夏,繼而聯合南宋,把曾經窮凶極惡的金國給端了。接下來,戰爭的魔獸開始直撲南宋。本來,按照聯合滅金的約定,黃河以南歸宋國所有,但蒙人公然違約,不給土地不說,還決黃河之堤水淹南宋派去收復的六萬宋兵。這是公然的宣戰,結果使兩國的戰爭長達40年之久,最終以南宋覆滅而告終。蒙人建立的元朝登上了歷史舞台,外族全面統治華夏民族的歷史至此開始。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但是,四川在抗蒙鬥爭中,表現出了拚死頑強的不屈精神。那位帶領四川人民抗擊外族侵略的偉大英雄,就是大名鼎鼎的余玠。在余玠未到四川之前,蒙人軍隊早已打到成都又退回,此後又多次進入蜀地,燒殺掠搶而去。這就是游牧民族的特點,但卻給四川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余玠入川主政,其軍政中心不得不東移,在重慶定居下來。這位被朝廷授予「權兵部侍郎」、四川宣諭使、重慶知府的官員,的確不辱使命。他一到任,便著手革除弊政,加強防務,並用心招攬人才。在一對冉姓兄弟的建議下,余玠下令將合州城遷往釣魚山,並憑藉險要地勢修築了堅固的堡壘,名曰「釣魚城」。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結果,當元朝的第四代君主蒙哥親自率軍伐宋,打到釣魚城後,不但久攻不下,還損兵折將,幾乎場場慘敗。並且,更富戲劇性的是,蒙哥被流彈所中,劇痛而死。這就引起了忽必烈阿里不哥兩兄弟為爭奪皇位的五年內戰,使蒙宋之間停止了戰爭,保持了20年的相對和平。蒙古鐵騎馳騁歐亞、風捲殘雲,但在四川軍民面前,卻屢戰屢敗,長期焦頭爛額,束手無策。尤其是釣魚城,被譽為「上帝的折鞭處」(歐亞都把蒙古軍隊稱為「上帝的鞭子」,無所不克),這些都是四川對南宋政權的穩定做出的重大貢獻。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兩宋時期的四川經濟以蠶桑、茶葉、井鹽和造紙及印刷業為支柱。當時的蒙山茶被譽為珍品,大畫家文同有詩曰:「蜀土茶稱聖,蒙山味獨珍」。蠶桑絲綢業一直都是四川的主要經濟來源,到兩宋時,已設置了兩大手工織錦工場,即梓州官營綾綺工場和成都錦院,梓州的工場能「織八丈闊幅絹獻宮廷」,可見其工藝之高超、規模之宏大。在井鹽的生產上,四川已廣泛採用了先進的鑿井技術,開鑿了幾千眼的小口徑「卓筒井」,產鹽曾經達到6000萬斤的高峰。而造紙和雕版印刷,四川更是全國三大中心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四川交子」以及後來用於全國各地的「錢引」 「會子」等紙幣,大多都用蜀紙印刷,「謝公箋」等書畫紙,更是名重一時,流傳後世。據史載,宋代刊印的四大書(《文苑英華》、《開寶藏》、《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有三部都是四川刊印的,可見其雕版印刷已達登峰造極的地步。由於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繁榮,四川已成為全國著名的商貿中心之一。省會成都被說成是「四民州處、萬商成淵」。各地還有「小成都」之稱的彭州、「商賈四集」之譽的安仁等等,這就構成了全川龐大的商業網路。為此,四川還設置了「益州交子務」,發行和管理紙幣,以滿足市場的大量交易。如果說宋朝是商業革命中「現代的拂曉時辰」,那麼,四川應該是這拂曉時辰中最亮的一片光源。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兩宋時期四川的科學與文化是最值得稱道的。出生於安岳縣秦九韶著述了聞名中外的《數書九章》,在數學領域使四川在全國佔有了重要的一席;出生於青神縣的楊子建寫下了《難經注釋》《護命方》《通神論》《十產論》等醫學專著,尤其是《十產論》極大地彌補了唐代昝殷《產寶》中的缺陷,使婦產科的醫學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出生於洪雅縣田錫寫出了《曲本草》,對曲酒的釀造諸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是中國釀造學中較早的先聲;出生於資中的李石寫出了《續博物志》,其天文、地理、動植物、釀酒、煮鹽等等,無所不包,所記十卷達4362頁,是宋代以前最全面的一部博物學經典之著;兩宋在醫學上的另一顆重要巨星,則是出生於四川崇州的唐慎微,他所著述的《證類本草》,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備的藥典,多次再版並遠傳朝鮮、日本等地。後來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也是以此書為藍本加以考評增補而成的。可見其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宋代四川出現了三位史學家,一是被蘇東坡譽之為「講官第一」的范祖禹,他是井研縣人,主要成就是協助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鑒》,並且因編書有功,被宋神宗擢為秘書省正字,後哲宗又升遷他為著作郎,專講尚書,深得朝野好評。二是被喻為又一個「三蘇」的丹棱人李燾(李燾的兩個兒子詩文俱佳,故三父子都是當時的文化名流),他於南宋紹興八年進士及第,在做官之餘搜獵百家,以四十年的精力,寫成《續資治通鑒長編》一書,從960年至1127年,把北宋168年的歷史作了詳盡的編寫。全書共1046卷,僅目錄就有68卷,足見其卷帙浩繁,體制宏大。第三位史學家也是井研縣出生的李心傳,他仿《資治通鑒》體制,上續李燾的《長編》,撰寫南宋高宗一朝36年的歷史,名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達200卷之多。另外,李心傳還著有《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以做為對《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的補充,可見其治學十分認真嚴謹。

仁壽人說湖廣填四川,兩宋時期的四川 - 天天要聞

兩宋時四川在教育與文學上的貢獻更是非同凡響。據《四川通志》上說,考取進士多達4305人,列全國各路的前幾位。更突出的是四川省誕生了當時乃至整個中華歷史上最頂級的文豪蘇東坡。並且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宋代的文學大師,故有「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之美譽。蘇東坡不但在詩文、書畫、詞賦方面超群絕倫,且在醫藥、養生及美食領域也有獨到的創意,是公認的生活大師。另外,四川仁壽縣在宋代也出現了四位舉足輕重的政治、文化名星,即孫光憲、韓駒、何栗、虞允文,其中兩位大詩人,兩位大宰相,並且一位宰相曾經改變了宋代的歷史走向,使南宋延續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進程。這四位經世濟民之才的事迹,本書以後再述。

文章來源:仁壽縣檔案館

圖文編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微觀仁壽)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紅樓夢:賈赦為何在國孝家孝期間賞給兒子侍妾? - 天天要聞

紅樓夢:賈赦為何在國孝家孝期間賞給兒子侍妾?

#頭條創作挑戰賽#賈璉在國孝家孝期間偷娶尤二姐,給了王熙鳳大做文章的機會,後來即便是王熙鳳假裝賢惠主動替賈璉接回尤二姐,賈母還是囑咐讓他們一年後再圓房。賈母是經歷過很多事的老太太,她知道朝廷的規矩不能違背,至少國孝期間不能娶親,不能納妾。
《墨雨雲間》原來這才是姜梨捨命拯救葉家的真相 - 天天要聞

《墨雨雲間》原來這才是姜梨捨命拯救葉家的真相

拯救葉家真的很難。首當其衝的是淥陽佟府尹。在姜梨還沒來淥陽之前,就在想方設法誣陷葉家,古香緞致死人這頂帽子真的太難摘掉了。更是在姜梨到來的第二天就在無證據的情況下,逮捕了葉家家主葉明軒。
清朝八賢王八爺,他到底輸在哪裡? - 天天要聞

清朝八賢王八爺,他到底輸在哪裡?

作者聲明:(別抄襲我的文章,已加入原創者聯盟,各大平台都已發過,你抄會封你的賬號,聽勸,別輕易嘗試!)第一康熙是對太子有很深感情的,是他親自一手養大的,雖然最後太子不得不廢,但在太子徹底倒下沒救之前跳出來跟太子爭搶的,無論老大和老八,都會成
中國完成了哪些在外國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網友:村村通電… - 天天要聞

中國完成了哪些在外國人看來難以完成的事?網友:村村通電…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噗,不是說,就算是乞丐都會留著一個饅頭防止有一天沒討到飯么……‬中蘇交惡的時候,中方外交人員怒噴蘇聯佬:你們不要得寸進尺,得隴望蜀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 天天要聞

秦瓊、羅士信、程咬金為何是無人敢惹的三人組合?

隋唐演義中,猛將眾多,高手如雲,如李元霸是十八條好漢之中的第一位,宇文成都排在第二,這兩人都是惹不起的存在,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厲害的角色。但是如果說起組合,有三個人的組合是非常強大的,號稱無人敢惹,他們三人分別是秦瓊、羅士信、程咬金,這是為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 天天要聞

梅蘭芳原配:悲涼的成全

王明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這樣的故事在民國時期的家庭里,可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越是有學識越是追求新文化的人,越能做出這樣的事情來,而且就連當時身為藝術大家的梅蘭芳也不能避免這樣的俗套。但是又與其他拋妻棄子的薄情男人有所不同的是,梅蘭芳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 天天要聞

「尼布楚」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尼布楚,有幾句話不得不說

尼布楚,這個在歷史書中反覆提及的名字,象徵著中俄兩國第一次正式的外交交鋒和邊界劃定。回溯到17世紀的中俄關係,這裡不僅是清朝與沙俄激烈衝突的見證地,也是和平談判的重要場所。本文將帶你走進尼布楚,從它的歷史背景、關鍵事件到如今的發展現狀,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