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頌·中華好兒女|護邊員杜給·特熱汗:讓五星紅旗在邊境線上高高飄揚

2021年10月03日19:37:12 歷史 1121

地處中哈邊境的哈巴河縣薩爾布拉克鎮科克托海村,百餘戶村民如繁星般散落在方圓十多平方公里的叢林中,他們每天除了放牧生產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巡邊護邊。因此,這裡也被人們稱為「護邊村」,今年50歲的杜給·特熱汗就是村裡的一員。

祖國頌·中華好兒女|護邊員杜給·特熱汗:讓五星紅旗在邊境線上高高飄揚 - 天天要聞

杜給帶領護邊員們巡邏。

紅色的護邊路

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杜給的父親特熱汗·哈吾特拜就開始義務護邊,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護邊員。科克托海村地處風口,每年六七級以上的大風要刮200多天,冬季最低氣溫達零下40多攝氏度,惡劣的氣候使常年巡邏在邊境線上的特熱汗落下一身病,膝關節嚴重變形,每次巡邊出發前,都要請鄰居幫忙將他架上馬。

1976年,特熱汗剛滿18歲的大兒子巴德什·特熱汗陪父親走上了護邊路,這一走就是20年。其間,杜給也加入了護邊員的行列。

2004年,已85歲的特熱汗病入膏肓,彌留之際,他拉著兩個兒子的手說:「你們要好好護邊,如果我死了,就把我埋在距離邊境線近一點的地方,讓我天天都能看到邊境線。」

父親去世後,按照遺願,杜給和哥哥將父親埋在距離邊境線不足1 公里的一個小山頭上,放眼望去,起伏的邊境線就在眼前。從此,兄弟兩人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護邊上。

2009年的一天,護邊歸來的巴德什手上捏著還未來得及放下的馬鞭,就永遠閉上了眼睛。

短短5年間,兩位親人相繼去世,杜給的心情一下跌入谷底。如果不是護邊的勞累,也許哥哥就不會死得這麼早,護邊到底是為了什麼?那幾天,杜給一直默默自問,對護邊也打起了退堂鼓。

安葬完哥哥,他來到父親的墓地,拔了拔墳頭上的雜草、培了培土,然後靜靜地望著不遠處的邊境線,彷彿看到父親和哥哥正行走在邊境線上,耳邊響起父親生前的囑託……整理好思緒後,他又重新踏上護邊之路,並立誓:「這輩子就干一件事,為祖國護邊防!」

祖國頌·中華好兒女|護邊員杜給·特熱汗:讓五星紅旗在邊境線上高高飄揚 - 天天要聞

有些路段,杜給和護邊員們只能騎馬或徒步踏查。

一年四季,風雪無阻,杜給對邊境線上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被人們稱為邊境線上的「活地圖」。杜給也因護邊成績突出,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

組織的肯定,更加激發了杜給護邊的熱情,他說:「作為偉大祖國的一份子,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守好邊護好防。」

杜給說到做到,他不僅把護邊當成自己的事業,還積極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無悔的護邊足跡

幾十年的護邊生活,杜給到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累,走了多少路,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臉頰和腳跟處的傷印是他護邊的見證。

有一年冬天,杜給與同伴結伴護邊。返回時,同伴的皮帽子被大風刮跑。看到同伴的臉凍得發青,杜給將自己的皮帽子取下來戴到同伴的頭上。之後,兩人冒著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寒,騎馬趕了十幾公里山路。到家後,杜給的臉凍得失去知覺,妻子用雪幫他揉了1個多小時,可臉上仍有酒杯大小的一塊沒有知覺。妻子嘗試用溫水敷,結果毛巾一碰就掉了一大塊皮。妻子嚇得尖叫起來,杜給卻不在意:「不就是掉塊皮嘛,過幾天就長好了,放心吧!」

可杜給沒有想到,掉皮的地方變成了凍瘡,一個冬天都沒有好。多次到醫院治療後,凍瘡治癒了,但傷痕卻永遠留在了臉上。

祖國頌·中華好兒女|護邊員杜給·特熱汗:讓五星紅旗在邊境線上高高飄揚 - 天天要聞

出發前,妻子幫杜給整理好袖標。

據杜給的妻子回憶,2014年12月5日,全副武裝的杜給準備去巡邊,當時正下著大雪,她勸杜給:「雪太大了,今天就別去了!」杜給回頭看了看她,笑著說:「我們就住在邊境線上,只有邊境安全,我們的小家才安全。」說完,他騎著馬出發了。可沒想到的是,返回途中馬失前蹄,他和馬一起摔下山坡。杜給趕緊將馬拉起來,準備上馬時,突然腳跟處一陣疼痛。因天色已晚,他來不及查看,強忍疼痛爬上馬趕回家。到家脫鞋子時,流出的血已經凍成冰,與鞋襪粘在一起,他妻子只能用剪刀一點點將鞋襪剪開,將傷口消毒並包紮起來。看到妻子嫻熟的手法,杜給開玩笑說:「老婆,你可以當外科醫生了。」妻子卻生氣了:「這不都是被你逼出來的!」說完,她便轉過身去擦拭臉上的淚水。

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

阿勒泰地委行署歷來高度重視邊境管控工作,特別是2017年以來,地委行署在加大對邊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把組織群眾、發動群眾、護邊依靠群眾作為一個有效抓手,制定完善護邊員管理和保障措施,提升護邊員補助標準,健全壯大護邊員隊伍,規範護邊要求,使群眾護邊向體系化、制度化、規範化邁進,在全地區逐步形成黨政軍警兵民「六位一體」管邊控邊格局,關心邊防建設、崇尚護邊事業成為全地區的社會風尚。

因護邊時間長,熟悉邊境情況和相關法規政策,杜給被任命為科克托海片區護邊中隊中隊長。杜給說:「我們既是護邊員,也是牧民,只有科學合理的管理和組織,才能不辜負黨和政府寄予我們的厚望。」

為解決生產、護邊兩不誤的問題,杜給經過深入思考研究後,探索出「紅絲帶」無縫銜接的辦法。

他將護邊隊員分成兩隊,第一天,由A隊帶著寫有單號的10條紅色絲帶,每到一處點位,觀察結束後系一條紅色絲帶;第二天,由B隊沿著前一天的護邊路線,沿途取下單號紅絲帶換成雙號紅絲帶,巡邏結束回到村裡將取下的單號紅絲帶交給A隊,這樣既能提醒大家對重點部位的觀察,還能預防護邊不到位的現象。「杜給想的這個辦法看似簡單,卻很管用。」哈巴河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哈力木·爾斯汗評價道。

現在,杜給已將10條紅絲帶換成了10 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他說:「我們祖國的版圖很大,幅員遼闊,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我們要讓五星紅旗永遠在邊境線上高高飄揚。」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 天天要聞

罷免吳思瑤案功虧一簣,凸顯國民黨無能

台北市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罷免案,原領銜人張克晉退出。更換領銜人的「鮭魚回郵」計劃,因700份無效連署遭中選會駁回。罷免民進黨吳思瑤與吳沛憶案,被稱為「地動刪瑤」行動。雙吳屬綠營「最弱環節」,罷免成功可重挫民進黨士氣,但國民黨卻將一手好牌打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 天天要聞

周家橋「鐵軍講堂」開講!居民:歷史一下子鮮活起來了!

近日,上海解放紀念日之際,由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與周家橋街道關工委聯合打造的「鐵軍講堂」第二講,以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為主題正式開講。當天下午兩點,周家橋三十七民眾夜校舊址紀念館內擠滿了前來聽講的群眾。上海新四軍研究會浙東浙南分會宣講團團長謝魯淮從抗戰相關歷史講起,為大家講述了一段段抗戰...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 天天要聞

端午Citywalk | 從東吳到大明,從吳敬梓到陳獨秀:1800年,一條河與一座城

進香河題圖來源:Bigger南京微信公號今天穿行在南京的街道,穿過新街口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洪武北路一路向北,當兩側高大的水杉逐漸取代了高樓大廈,進香河路就到了。叫「進香河路」,是因為有進香河——不過,現在這條河已經改為地下流淌的暗河了,但絲毫沒有掩蓋這條有著將近1800年歷史的河流在南京城市史上的地位:一...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 天天要聞

皇帝的龍椅上,兩個男人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作者:殘門銹鎖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都姓司馬,所以在公元317年,東晉隨之出現。建立東晉的人,叫做司馬睿。那麼司馬睿和司馬懿,啥關係?司馬睿的爹是司馬覲,司馬覲的爹是司馬伷,司馬伷的叔叔是司馬昭,而司馬昭是西晉的開國皇帝。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 天天要聞

清代王傑為什麼被乾隆皇帝由殿試的探花提升為狀元呢?

作者:趙心放清代陝西人王傑有兩個第一的頭銜:清朝開國陝西的第一名狀元和清一代陝西的第一名臣。他的名臣頭銜確實是本人實至名歸,而他的狀元頭銜呢?是乾隆皇帝從第三名探花提上來的。直白地說,是撿的漏,甚或是意外驚喜。本文專門聊聊王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