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的一天,在中國台灣最高法院里,一場特殊的庭審緩緩拉開了序幕,為什麼說特殊呢,因為這場案件的被告是一位年近百歲的老人,而且在場外還有數千名群眾遊街示眾,高喊著「抗議」。
法院
這場審判持續了近兩個多小時,可奇怪的是,這位老人在兩個小時里一句話都沒說,始終面無表情,沒有人能看出他在想什麼,可就在法官要敲錘做最終判決時,這位年邁的老人突然從座位上站了起來,仰天大喊道:「我曾在戰場上消滅10萬日軍,可如今卻要遭到爾等審判,天理何在!」
法院
案件結束後,老人以失敗告終,可令人可悲的是,這場案件的原因竟然是這位老人交不起房租,被銀行起訴。
那麼這位老人究竟是誰?為何一場案件能激起這麼大的民憤?老人大喊曾消滅數萬日軍又是怎麼回事?
要揭開這些問題,還要從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說起!
想必大家心裡也猜出來這位老人的身份,沒錯,他就是當年被稱為「長沙之虎」的薛岳將軍,他的名號一度讓岡村寧次徹夜難眠,可這麼大一人物,為何走到今天的地步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薛將軍背後的故事。
薛岳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出生於1896年的廣東省韶關市,父母雖是農民出身,但受時代影響,希望兒子以後可以出人頭地,因仰慕岳飛的英雄壯舉,故為他取名為「仰岳」。等到薛仰岳成人之後,國家正處于軍閥混戰的年代,憂國憂民的他立志要參軍救國,並將名字改為「薛岳」,以行動來表達對岳飛的仰慕。
1907年,薛岳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黃埔陸軍小學,小學畢業之後,再次以出色的表現進入了軍官學校,並加入了同盟會,後來又參加了歷史上有名的北伐戰爭,在戰場上薛岳軍隊奮勇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先後克複了杭州、上海,大有當年岳家軍風範,戰爭結束後被孫中山先生看中,將他帶到身邊,做貼身侍衛,還曾任命為警衛團營長職務。
薛岳
在孫中山先生逝世之後,蔣某人成了國民政府的接班人,薛岳也就一直在蔣某人手下做事。但薛岳和蔣某人的關係甚是微妙,曾因在上海進攻的抉擇上二人產生了分歧,蔣某人本不想得罪上海租界那幫外國人,命令薛岳帶兵離開上海,但薛岳非但沒聽從命令,反而和本地幫派合作,擅自攻進了上海,事後被蔣某人大罵,並將他排擠在外,薛岳一氣之下還參加了反蔣活動,但最後都未成功。心灰意冷的薛岳,便向國民政府請辭回到了老家。
事後蔣某人在戰場上接連失利,無奈的他又把薛岳請了過來,因為薛岳非常善於打仗,但蔣某人生性多疑,更別提幾次反對他的薛岳了,這次他也僅僅是想利用薛岳為他打仗,等仗打完自然就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了。
薛岳
不得不說的是,蔣某人能請薛岳來抗戰是個正確的選擇,薛岳先後參加了多場抗日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最出名的還是四次長沙會戰,在這場戰鬥中他自創了天爐戰法,他在前線作戰地帶,將兵力布成網狀據點,然後以伏擊、誘擊、側擊、尾擊等方式,來分層分段地消耗日軍兵力,簡單點說就是,誘敵深入,令敵軍部隊陷入不利地形,然後再集中所有兵力對敵人進行圍殲滅。
影視劇蔣介石
其實最初的時候,蔣某人是打算放棄長沙的,因在他認為長沙無險可守,還是撤退保存實力為上,可薛岳卻不這麼認為,作為前線將領自然知道長沙的重要性,當時的長沙掌握著南北交通樞紐粵漢公路,是軍隊物資的中轉城市,如果長沙淪陷,整個軍隊將遭受重創並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日軍自然也是看中了長沙的地域優勢,所以才會大舉進攻,早就看透日軍想法的薛岳,不顧反對誓死要保住長沙。
薛岳
可他這一做法引起蔣某人強烈反對,甚至一夜之間給薛岳打了9次電話,還讓白崇禧和陳誠去勸他,讓他帶兵撤退到衡陽和湘潭一帶。但薛岳全部否決了,並向蔣某人立下軍令狀:「長沙我守定了,如果戰敗,我薛岳項上人頭委員長隨時拿去!」
1939年9月,蔣某人做出了讓步,向第九戰區司令長薛岳下達了命令,此戰只許勝不許敗,就這樣長沙保衛戰正式拉開序幕。
長沙保衛戰
戰鬥開始前,薛岳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妻子和兒子,接到了長沙,這是因為之前的文夕大火,燒的軍民對作戰失去了信心,薛岳就想此下策,來提升全軍士氣和湖南軍民的抗戰之心,也向全國人民表達了自己,誓死守衛長沙的決心。同時也把當時逃跑的師長宮衛軍抓了回來,就地槍斃。嚇得全軍戰士也再也不敢有潛逃之心。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薛岳派出部分戰士,把可能被日軍利用的一切道路給破壞掉,並動員當地百姓把糧食藏起來,這樣一來,日軍的重炮兵部隊想進入長沙可謂難上加難,並且得不到糧食的日軍很快就會陷入被動。
長沙保衛戰
很快,時任日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調集了10萬部隊,兵分三路進攻長沙,這支部隊由於之前大敗蘇聯紅軍,導致全軍士氣低下,岡村寧次也是下定決心,想要通過此戰來提升軍隊的士氣,派來上百架戰鬥機以及三百多艘艦艇,對長沙正式開展了進攻,面對這些薛岳非但沒有恐懼,還越戰越勇,憑藉著獨特的天爐戰法,和日軍激烈地戰鬥了整整20多天,不僅帶動了我軍的士氣,更是殲滅了四萬多日軍,也就是這一戰,薛岳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岡村的腦海里。
岡村寧次
1941年9月,不肯死心的岡村寧次,對長沙進行了第二次進攻,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訓,一度調來15萬兵力,薛岳也早就做好了對抗的準備,結局慕容置疑,薛岳再次利用天爐戰法重創了日軍部隊。
同年12月,打急眼的岡村,再次調動比前兩戰加起來還要多的兵力、艦艇和戰鬥機,彷彿不拿下長沙誓不罷休,這場戰鬥一直持續了近兩個月,在薛岳的指揮下,我軍戰士頑強奮戰,軍民一體,順利拿下了勝利,把日軍趕出了長沙。
就連岡村寧次都不得不感慨道:「撼山易,撼薛將軍難!」
1942年,連續取得三次戰鬥勝利的薛岳,得到了蔣某人和羅斯福總統的雙雙誇讚,並榮獲了黨國最高榮譽勳章和羅斯福總統頒發的獨立勳章,以此表彰薛岳為抗日戰爭做出的貢獻。
薛岳
時間很快來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共關係愈發緊張,不久之後內戰拉開序幕,而戰功赫赫的薛岳,在內戰期間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其實從內心來講,薛岳對內戰並不感興趣,早在抗戰剛結束時,他就向蔣某人請辭,但未獲得批准,後來在一次見面會上,還拒絕了陸軍總司令和海軍總司令等職務。
最後蔣介石看到薛岳在戰場上的表現,怒氣衝天,一氣之下撤了薛岳的職,但為了避免落人口實,給了薛岳一個司令職位,讓他堅守海南島,可手上沒有一兵一卒,俗稱光桿司令,無奈之下的薛岳從廣東拉來6個保安師,來對抗解放軍,結局自然顯而易見,不足四天就被解放軍徹底打敗,薛岳連夜逃亡了台灣。
薛岳
再來到台灣後,蔣某人對薛岳依然耿耿於懷,雖然名譽上封他為「一級上將」,但其實毫無作用,每日只能賦閑在家,以花草為伴,其實薛岳對這些也很滿足,本來早就想退出軍隊了,現在這些不是他正想得到的嘛。
1952年,該來的還是來了,蔣某人突然派人對薛岳的住所進行了全面搜查,懷疑他暗中聯繫我黨成員,這一舉動引起薛岳極度不滿,被逼無奈的他主動辭去了所有職務,來到嘉義縣隱居了起來,每日種種田,打打獵,過得也是好生自在。可沒想到的是40年後,他終究沒有逃過政治宿命。
薛岳
在蔣父子相繼離世後,阿輝順利登位成了最高領導人,可在他上任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修改法律,並對所有反對的黨國元老極力打壓,薛岳就是其中之一。
1991年,阿輝利用職權,撤掉了薛岳房屋租金的供給,因為薛岳的房子產權是屬於銀行的,費用一直是委員會在承擔,前期薛岳還能負擔得起,但後來阿輝又指示銀行向他增加了高額租金,此時的薛岳已經97歲高齡,沒有收入也沒有工作,根本負擔不起,所以不久之後,銀行不但毫不鬆口並把他告上了法庭。
最後在得知此消息的民眾,紛紛對法院的做法表示抗議,但這些聲音全部消失在人山人海之中,沒有起到一點作用。在法院的審判下,薛岳被迫搬離了原住所,找到一個不足10平米的小屋裡蝸居了下來。
薛岳
1998年5月3日,在這間破舊的農房裡,薛岳與世長辭,享年102歲。
臨終前他拼盡全力發出了最後的憤懣:「寧用奴才,不用人才!」
好在我們國家並沒有忘記他。
在抗戰勝利60周年時,中央電視台播出的《抗日英雄譜》中,就有薛將軍的名字。他的抗日功勞得到全國人民的認可,望他在九泉之下可以安息。
謹以此片,向抗日英雄薛岳將軍,表示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