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起和珅來,大家的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影視劇當中和珅的形象,在劇本中和珅就是一個經常耍小聰明,溜須拍馬的形象,而乾隆帝卻非常偏愛和珅,劇中的三人有苦有樂給不少人帶來了歡樂,但是細細品來劇中的和珅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人物,無論是為人處世上面還是溜須拍馬上面都能看出來。
而在歷史上的和珅同樣如此,乾隆帝也對他是寵愛有加,到後來都成為了能和帝王談心的人,那麼嘉慶帝為何上位之後卻要被和珅給殺死呢?聰明一世的和珅為什麼不等在乾隆在世的時候將嘉慶給添舒服了,直接投靠這未來的皇上呢?
貪官的一生
和珅的出生並不是很好,三歲母親難產而死,九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所以和珅在小時候就立志要走上為官之路。他完全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足夠的幸運才爬到了如此高的程度,在事業上可以說節節高升一步步往上爬,由財務能力被乾隆看中,自此他越走越高直至乾隆的身邊。
那麼有人就會說了,和珅這個人不就是會點小聰明嗎,有何真才實學。其實大家對於和珅的看法都片面了,他不僅能說會道,更是從小就精通滿、蒙、藏、漢四種語言,四書五經倒背如流,所以和珅本身的業務能力也是很強的。
何況在歷史上面的乾隆本身就是好大喜功,為人高調。一個溜須拍馬一個好大喜功,所以乾隆非常好和珅這一口,這點從乾隆喜歡在古畫上蓋章上面就能看出來,有的時候和珅犯了錯,乾隆也不會為此計較,而這也恰恰助長了和珅得意忘形的風氣。
正是這種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感覺,使得仕途走得太順利了,所以就有很多人都給他送禮。人本之欲,所以和珅在這條貪官道路上越走有越遠,和珅就利用皇帝對他的喜歡肆意斂財,據傳聞和珅的錢財比國庫還要多,一己之力成為了那個年代的世界首富,財力是當時朝廷十五年的總稅收,由此可見和珅的貪。
路走得太順就容易飄
那麼為什麼在乾隆時期平安無事,等到嘉慶即位直接將他給一尺白綾呢?在乾隆時期的收受賄賂還算是非常低調的,又瘋狂地舔乾隆,乾隆即使知道卻對他又愛又恨,所以乾隆一直都對和珅只是小懲罰,並未想真正殺死他。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是給嘉慶帝的一份禮物,畢竟古代貪官是殺不盡的,所以讓貪官去治貪官,等自己去世之後就是送給嘉慶的禮物。但是逸鴿對於這種說法是完全不相信的,乾隆說白了就是個敗家子,敗盡了雍正給他打下的江山,乾隆說是六下江南體察民情,但還不是為了尋找佳希和美色嗎?身邊有小人的存在,又怎能會有這樣的思想呢?
所以嘉慶上位的時候都是乾隆給留下來的爛攤子,在此之前嘉慶對於和珅的做法是看在眼中的,所以時代變了,乾隆的貪玩享受,國庫的有足夠的錢夠他霍霍,所以和珅貪一些也沒什麼。
但是嘉慶帝需要的是錢,需要錢來維持國庫的穩定,所以一直在討好乾隆的和珅正成為了嘉慶的人選,他成為了嘉慶帝殺一儆百的人。
總結
縱觀和珅一生,當貪官享受了大半輩子,最終不過也逃不過一個死字,雖然和珅有為國家和百姓做出過貢獻,但是抵不過利益的誘惑,最終不過是自食惡果罷了,死於牢房之中。
在其位謀其職,為官者應勞心於國家,勞心於百姓。和珅只不過是咎由自取罷了,即使他在乾隆在世時期就已經投靠於嘉慶的話,那麼還是要為自己的貪婪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