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下去的水,需要多久變成尿?終於知道為什麼有人「一喝水就想尿」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睡前喝兩口水,就會感覺有尿意。

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鐘,準備躺下睡時,還是要強迫自己再去一趟廁所。

但也有一些人,喝了水幾小時後卻毫無尿意……

喝下去的水,過多久會變成尿?一天到底尿幾次算正常?《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解讀,並告訴你一泡健康的尿長什麼樣。

受訪專家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  吳芃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  宋崇升

喝下去的水,多久會變成尿?

水變成尿液,正常一般需要30~45分鐘,相當於學校里一堂課的時間。

水在體內停留時間長短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吃的咸還是淡,另一個是吃得多還是少。

如果吃得過咸,間隔時間會長一些;吃了東西再喝酒比沒吃就喝酒,更不容易有尿意;運動完喝的水不易排出;天氣冷,人也容易上廁所。

此外,天氣的冷熱也會影響排尿時間。水變成尿之後,會儲藏在膀胱中,排出的是快是慢,還要看膀胱的大小。

水在體內變成尿的時間,最短只需要6~8分鐘,最長則需1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說,水喝入體內,大約需要6~120分鐘變成尿液,不同的人,尿液形成速度不同。

一天,尿幾次才算正常?

一般來說,人每天排出的尿量大約是1500毫升左右。但只要每天尿量多於400毫升、少於3000毫升都沒有太大問題。

一天大約排5~8次小便,白天4~7次,晚上0~1次,是排尿頻次的最佳比例。

如果飲水量並不多,但是小便超過8次,那就算尿頻。

健康的尿液應該是這樣的:

顏色淡黃透亮,就像沏的第一遍茶水。

喝水多的時候,尿液可能像白開水一樣,是無色的;喝水少、出汗多的時候,尿液就可能會呈啤酒似的黃色,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

為什麼有些人特容易想排尿?

很多人以為老想尿,肯定是腎虛。其實,大多數尿頻都和腎無關。只有尿頻而且尿常規檢查發現尿蛋白也高的,才有可能是腎有問題。

事實上,「尿頻」多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01

膀胱過度活躍症

這是一種以尿急癥狀為特徵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頻和夜尿癥狀。

膀胱過度活動症發病非常普遍,4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為1/10,且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

對於比較肥胖的人,要注意減輕體重,避免一次攝入大量的水,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和飲料。盡量在白天多喝水,睡前不喝水。

02

天生膀胱較小

膀胱的大小各有不同,一些人天生膀胱就比較小,存儲的尿液容量也就比較小。

03

喝水和排尿習慣

有些人平時不習慣主動喝水,非要等到特別渴了才會去喝,時間久了膀胱也會適應缺水的環境。一旦有水分流入,膀胱突然受到刺激,就會產生尿意。

04

血糖水平高

如果不僅排尿次數多,而且尿量也不少,有可能是內科代謝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多尿症。

血糖水平較高的人,通常存在代謝障礙,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減弱,尿液中的糖分就會增多,尿液也會增多,即使喝水不多,也容易頻繁跑廁所。

05

神經性尿頻

神經性尿頻多和不良的心理因素有關,特別是越焦慮,尿頻就越明顯。

比如最初是外出乘車怕上廁所不方便,就提前上廁所,並且試圖把尿排乾淨或多排一點,因此反覆去小便。

為什麼有人喝水多卻無尿意?

成人平均膀胱容量約450毫升,一般250毫升即有尿意。

每天尿量少於400毫升,即為少尿,正常人幾乎不會出現。一旦發生,多為急性腎衰竭。

01

有憋尿的習慣

如果平時經常憋尿,膀胱的敏感度就會有所下降,即使喝很多水,身體也能適應,不會那麼快產生尿意。

02

運動出汗多

經常鍛煉的人,身體消耗能量、水分的速度都會比較快,水進入體內被代謝的較快,加上出汗等,就沒什麼尿意。

03

處於極度缺水狀態

這時補充水分,腎小管會首先吸收大量水分,形成的尿液就比較少,所以喝了很多水,也可能難以有尿感。

04

疾病因素

病理性的尿量減少分為:少尿和無尿。

少尿是指24小時尿量少於400ml ,突發的少尿是急性腎功能衰竭的一個很重要的標誌。無尿是指24小時尿量少於100ml ,持續性的無尿主要見於器質性的腎功能衰竭,表現為尿毒症。

具體尿量減少的原因,需要根據影像學、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的判斷。▲

本期編輯:劉雲瑽

等等,右下角點個贊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