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變「新國潮」 這個展會上中國品牌「新花樣」真不少

2024年「中國品牌日」活動5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在中國品牌博覽會的現場,記者發現了很多第一次亮相的「新品牌」和「新展品」,展現出了新質生產力激發出的創新活力。

第一次亮相「中國品牌日」,「和睦系統」的機櫃模型就吸引了不少觀眾。「和睦系統」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核級數字化儀控平台,控制著核電站數百個系統、上萬個設備的運行。

中廣核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明鋼:包括「華龍一號」在內,我們已經有23台(套)的在運在建機組,運用到「和睦系統」,將核安全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首次在「中國品牌日」展出的,還有這個機器人,它可以在水深超過100米的複雜海況下作業。這個機器人的出現,意味著我國打通了超百米深海設備狀態檢測技術瓶頸。

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海纜運檢工程師 李曉駿:它搭載的聲光電一體化智能檢測技術,能夠實現超百米水深的海纜智能帶電檢測,它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

在現場,記者發現了很多「新型」品牌。比如「地下空間」品牌,它由產業鏈上下游各個品牌聚合而成,代表整個產業鏈的製造能力和影響力。

這個「地下空間」品牌不單獨屬於某一家企業,而是融合了中央企業中多家勘察設計、盾構施工和裝備製造的領軍企業,主打中國建造能力整體品牌的世界影響力。在今年品牌日期間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中央企業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品牌影響力指數同比提升近30%。

觀眾:這些展示讓我感到「中國製造」逐漸走向了「中國創造」,在國際上達到了一個領先的程度。

農產品煥新

土特產變身「新國潮」

中國品牌不止「高精尖」,還能「接地氣」,同時還有「新花樣」。今年的中國品牌日活動首次設置了「美好市集」,各地的農產品正不斷升級,把「接地氣」的土特產打造成「新國潮」。

在「美好市集」,150餘家中華老字號、區域特色消費品等品牌的攤位依次排開。記者發現,不少「土特產」都玩出了新花樣。眼前的這個「石榴」,實際上是山東花饃,掰開后里面竟還滾出了用面做成的石榴籽。土特產新形態,吸引了不少觀眾。

除了形態上的創新,許多產品還通過跨界融合,打開了新的空間。雲南盛產咖啡豆和茶,這次在展台站「c位」的,就是一款「咖啡果肉茶」。咖啡果的種子能製成咖啡豆,而果肉往往被廢棄。這款茶就將咖啡果肉和茶結合,清甜的口感和奇特的理念,讓不少觀眾忍不住嘗鮮。

記者發現,「土特產」的產業鏈條越來越長,農產品區域品牌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山西大同讓傳統黃花種植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在山西,展出了黃花醬、黃花脆等加工產品,已經看不到黃花的「原始形態」。

創新做動能,標準為引領,農產品品牌闖出了大市場。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我國已培育名特優新農產品4560個,全國各地的2508個地理標誌產品,年產值超過8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