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燙一下就能吃,30年前被列入黑名單,如今50元一斤成稀罕美食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資源豐富,自然能吃到的食物也是數不勝數,雖然很多食物並不止我國才有,在國外一樣也有,但是很多食物在國外並不受歡迎,甚至還會被外國人嫌棄,然而在我國卻不一樣,我國勞動人民有精湛的廚藝,將外國人嫌棄的食材做成了各種各樣的美食。

其中最有名的,筆者個人認為非小龍蝦、牛蛙、大閘蟹之類水產品了,它們三在國外可謂是臭名昭著,被認為是危害非常大的入侵物種,然而在我國卻成了盤中餐,得靠農民朋友養殖才夠吃。

當然除了這幾種水產品之外,還有一些海鮮也是如此,其中就有一種叫做「血蛤(ge)」的貝類生物。

血蛤又名泥蚶、花蚶、血蚶,很多人都以為血蛤和北方的「雪蛤」是同一種動物,其實並不是,血蛤是一種海洋貝類生物,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而雪蛤則是一種蛙類, 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

血蛤從外表看和文蛤、花蛤等大部分貝類生物差不多,但是將其殼打開以後,就能看出來明顯的差別,血蛤撥開殼以後,會流出一種類似血一樣的分泌液,故而得名血蛤。

血蛤雖然看著嚇人,但卻是種實實在在的美味,特別是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深受喜愛,不過在30年前的時候,血蛤曾一度被列入了我國禁食食物的黑名單,這是咋回事呢?

我國食用血蛤的歷史很悠久,據資料記載,早在10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食用血蛤了,而在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當中,最講究以形補形,故而認為血蛤分泌出的那種類似血一樣的分泌液具有補血作用,而且在《本草綱目》上也同樣有這樣的記載:「血蛤味甘性溫,可補血」。

因此人們為了在食用它的時候不破壞它的分泌液,吃法就非常簡單了,要麼生食,要麼用開水燙一下就能吃了。這2種吃法雖然能吃到血蛤的鮮味,也沿用了近千年,但是問題也非常大,以至於血蛤在30年前被列入了禁食食物黑名單。

和所有濾食性動物一樣,野生血蛤的生活環境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若是沒經過嚴格的殺菌消毒處理,僅僅用開水燙一下,是無法殺滅細菌的,因此很容易感染上血蛤所帶的病菌。在30年前,也就是1988年的時候,在我國上海就曾爆發過甲型肝炎,而據當時的統計,甲肝的發病數為34萬。

這場甲肝的爆發就是因為人們半生食用受到污染的血蛤引起的,故而在那之後,血蛤就被沿海的各大城市列入了黑名單,同時在各類菜市場、超市都禁止販賣血蛤。

但如今,血蛤卻依舊成為了人們喜愛的稀罕美食,特別是福建、廣東的部分地區,血蛤甚至成為了過年期間必吃的一道美食,市場價一直保持在50元一斤左右。

不過現在吃血蛤基本不會出現曾經的那種問題了,一是市面所賣的血蛤基本上都是人工養殖的,生長的灘涂和水源的衛生有保障。另外就是自從出了那種問題以後,人們對處理血蛤也比較用心了,都會經過殺菌消毒處理之後才會吃。

當然吃法還是差不多,用開水燙一下就吃,講究點的話,則會將黃酒燒熱後來燙著吃。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血蛤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