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
開屏熱搜放大鏡閃亮登場!在這裡,開屏新聞記者將落地熱點新聞,深入挖掘熱搜背後的新聞故事。每天5分鐘,和開屏新聞一起一覽昆滇爆款話題,開啟精彩探索之旅!
今天是3月19日,截至15時,昆明熱搜榜前五分別是:
1.昆明今日下雪了
2.雲南速凍模式已開啟
3.遊客雲南吃菌子火鍋被規則震驚
4.男子種地26年因一顆蒜火了
5.昆明動物園闢謠日薪500招野人演員
其中,由春城晚報主持的話題#雲南速凍模式已開啟##轎子山春季再迎飛雪#等熱度持續攀登中。
3月份還不是野生菌的時節,但野生菌火鍋的熱搜詞條#遊客雲南吃菌子火鍋被規則震驚#已經在3月19日登上同城熱搜榜,開啟2025年的美味「預熱」。昆明多家野生菌火鍋店因一項特殊規定引發遊客熱議:服務員會在菌湯沸騰前提前收走碗筷,禁止食客提前動筷。這一看似「不近人情」的規則,實則是商家與本地食客用多年經驗築起的「防毒安全網」,背後藏著對「菌中毒」的小心翼翼。
在昆明一家野生菌火鍋店,服務員張大姐手持計時器緊盯湯鍋,菌子必須煮夠20分鐘才能開動。「差一分鐘都不行,這是規矩。」她邊解釋邊利落收走遊客剛拿起的筷子。
為嚴格執行「煮透法則」,商家們各出奇招:有的用沙漏計時器公開倒計時,有的在餐桌上貼警示標語,有的收走餐具,還有的會在開鍋時取樣……有趣的是,在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旁一家名為「菌粹源」的野生菌火鍋店裡,服務員卻從不會主動收碗筷。3月19日,記者聯繫到了店主饒然,她驕傲地告訴記者:「我這裡基本都是老昆明人,他們比我們還守規矩。」因為這家店地址「藏」得夠深,顧客多是吃了十多年的街坊,少有遊客。食客們無需收走餐具也知道菌子中毒不是開玩笑的,都會遵守開鍋才動筷的原則,「我們店開了那麼久,從沒有發生過食物中毒的情況,其實本地食客都很清楚菌子中毒的嚴重性,所以就算不收碗筷他們也不會在菌子熟透前就動筷子。但作為商家,我們還是會對每一桌食客都進行口頭提醒和計時服務。」
而「8種野菌野生菌火鍋」就是嚴格遵守「桌規」的商家類型。其主管江濤表示,在昆明的連鎖店都嚴格遵守火鍋上桌收碗筷、上計時器、開鍋食用前取樣的流程。對於有網友表示為啥不直接煮好了再端上來的問題,江濤說:「外地食客們並不了解野生菌,都想看到菌子下鍋前的樣子,所以端上桌到煮熟這段時間一定要嚴防食客中毒。」而開鍋取樣,並記錄時間、桌號則是為了避免食用後出現糾紛。「也有外地食客會疑惑收餐具的行為,但我認為這其實也是一種雲南專屬的飯前儀式感,說明緣由後大家也都非常體諒我們的這種安排。」
與網友、遊客的錯愕不同,昆明本地食客對「收碗筷」規則習以為常。「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不熟不吃』。」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她曾因自己在家處理野生菌不到位導致中毒而住院一周,「當時上吐下瀉,此前自己經常買菌子來吃,還沒有想到會是菌子中毒,直到去醫院才發現是菌子中毒。」黃女士提起此事都還心有餘悸:「野生菌中毒是很可怕的事,我當時住院一個多星期,肝臟受損,後續也調理了很久才徹底好轉。看到網上有網友調侃中毒『有趣』,我其實感到很擔心,但發現現在的野生菌店鋪很多都會替食客考慮,收餐具、計時等,頓覺安心不少。」
如今,這項雲南專屬的餐桌規則正成為旅遊新名片。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雲南ip的網友表示:「當服務員收走你的碗筷,那不是冷漠,是雲南人用特殊方式在說『我愛你』。」
今天的「開屏熱搜放大鏡」之旅告一段落
明天同一時間
開屏熱搜放大鏡
為你播報更多昆滇趣事!
策劃 王雲
統籌 何曉宇
開屏新聞記者 孫嘉辰 攝影報道 張田睿 視頻剪輯
一審 何曉宇
責任編輯 貓恩泊
責任校對 何丹
主編 林舒佳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