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員「不選清單」引關注 背後藏著哪些「坑」?

2025年03月17日15:10:27 美食 5174

今天(3月17日)上午

一則話題衝上熱搜榜第一位

#黃燜雞卧底記者提醒11點前別點外賣#

中午正是用餐高峰期

不少人都會提前點好外賣

午休時間剛好送到

為啥最好不要提前點?

 

第一撥點外賣的人,收到隔夜菜的可能性更大

曝光黃燜雞米飯問題的暗訪記者在直播連線中表示,回收剩菜、隔夜菜加熱後再上桌等現象,在外賣行業中屢見不鮮,他在卧底黃燜雞後廚過程中曾親眼看到前一晚被退單的外賣,在常溫保存的情況下,第二天會正常售賣給堂食或者外賣的消費者。暗訪記者提醒大家「11點前最好不要點外賣」,因為「前一天剩下的食物可能會售賣給第二天先點單的人」 。

日前,「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後廚亂象」輿情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記者暗訪了多家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加盟店,發現不少食品安全問題:使用存放多天的發酸食材,顧客食用後的剩菜回收再加工售賣,隔夜發黑的牛肉加色素後冒充新鮮牛肉。記者調查中還發現,多家門店招聘時不需要員工提供健康證,大量無證店員直接上崗。

12日,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品牌發布致歉信,稱:涉事加盟門店(鄭州二七萬達店、鄭州康復前街店、商丘萬鼎廣場店)即刻停業,並且永久關店。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品牌還表示將進行全國門店深度排查。

3月13日,國務院食安辦向山東省食葯安辦、河南省食安辦發出掛牌督辦通知書,對兩地核查處置工作實行掛牌督辦。

外賣員「不選清單」引關注 背後藏著哪些「坑」? - 天天要聞

 

這些外賣,外賣員從來不碰

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後廚亂象曝光後,有外賣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送外賣的他們很少點外賣,因為取外賣時親眼所見,有一些店難保證食品新鮮和乾淨。有媒體統計了多位外賣員的觀點,這十類外賣,他們自己都不敢吃:

1. 黃燜雞:多位外賣員最不推薦的就是黃燜雞,原因是有些不良商家會使用殭屍肉、隔夜菜,甚至回收剩菜製作。

2. 麻辣燙:麻辣燙也是被多位外賣員提及的一種,主要是湯底常被反覆使用、食材長時間暴露滋生細菌,丸子類多為低價冷凍合成品,衛生風險高。

3. 蓋澆飯:多使用預製菜料包(如魚香肉絲、咖喱飯),食材清洗不到位、高油高鹽。

外賣員「不選清單」引關注 背後藏著哪些「坑」? - 天天要聞

4. 炸雞/炸串:半成品冷凍雞塊反覆油炸,油質劣化易產生致癌物。

5. 粥類:存在隔夜粥二次加熱售賣,甚至有些商家還可能添加增稠劑。

6. 水果撈:壞果削去腐爛部分後切塊,用酸奶或調味料掩蓋異味,水果新鮮度無法保證,易引發腹瀉。

7. 水餃類:多為低價散裝速凍餃,餡料使用邊角料肉,手工現包比例極低。

8. 炒飯/烤肉拌飯:價格低廉的烤肉多用速凍肉,肉質來源不明,用大量醬料來增味。

9. 料理包快餐:即預製菜,很多外賣商家提前買好相應的菜包,有人下單時加熱即可出餐。

10. 湯品:為節約成本,通常料少水多,只通過調味包來增加雞湯或骨湯味道。

 

外賣員「不選清單」為啥上熱搜?

外賣員的「不選清單」之所以上熱搜,因為他們是真正的「在場者」,親眼看見過麻辣燙湯底一周不換、炸雞塊反覆解凍使用工業增白劑、水果撈以變質水果混入酸奶掩蓋異味等不堪。這些場景消費者無從得見,能看到的只是「好評返現」「滿減促銷」的營銷狂歡。

當促銷策略精準擊中消費者「佔便宜」的心理,卻扭曲了飲食選擇的本意。調查顯示,過量點餐導致的浪費中,近三成源於盲目追逐優惠。更隱蔽的是,平台演算法通過刷單、虛假評論營造出「高銷量」「高評分」的假象,讓衛生堪憂的黑作坊搖身變為「網紅店」,消費者的「知情權」在信息繭房中逐漸消解。

外賣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背後,是監管鏈條的斷裂。

  • 一方面,大量無證經營的「朋友圈廚房」「微店」通過平台漏洞接單,加工環境甚至達不到家庭廚房的衛生水平;

  • 另一方面,配送環節的「最後一公里」成為風險放大器,海鮮、涼拌菜等對溫度敏感的食物,在缺乏冷鏈保障的配送途中極易變質,湯品灑漏、燒烤冷透等問題,更是讓外賣員淪為「差評替罪羊」。

外賣員「不選清單」引關注 背後藏著哪些「坑」? - 天天要聞

更需警惕的是,隨著預製菜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其生產標準、添加劑使用、冷鏈配送等事關食品安全的環節仍處於監管灰色地帶。部分商家為延長保質期濫用防腐劑,為了降低成本常溫配送冷鏈食品,導致細菌指數飆升。如果「便利」成為唯一賣點,安全便成了可犧牲的代價。當料理包被美化為「中央廚房直供」,當發黑的牛肉被色素「美容」成新鮮食材,當過期原料被重口味調料掩蓋,舌尖上的選擇權已異化成一場「賭局」——賭的是商家的良心,輸的是消費者自身的健康。

如何才能把談資變成撬動行業變革的槓桿?除了加大打擊力度,強化源頭監管,平台也必須摒棄「流量至上」邏輯,將食品安全納入演算法權重,對衛生評級低、投訴率高的商家降權處理。 

更重要的是,要推動外賣行業的「透明化革命」,鼓勵商家以直播後廚、公示檢測報告等方式重建信任,建立外賣員匿名舉報通道,讓「在場者」的視線轉化為監管的「火眼金睛」。

 

自己做飯更健康,點外賣注意這些「坑」

如今,點外賣、下館子已經成為很多人的日常。然而,不少接受採訪的外賣員都表示,最乾淨的還是自己在家做飯。「外面的飯不健康」,長輩們的嘮叨,或許還真有科學道理↓

2021年,研究人員在《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誌》刊發的一篇研究發現,經常在外就餐/點外賣(每天≥2次)與全因死亡的風險增加顯著相關,全因死亡率高49%。

這項研究對超過3.5萬名成年人進行調查,包括他們的飲食習慣、在外吃飯的頻率等。在平均17年的隨訪中,有2781人死亡。其中有511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有638人死於癌症。

通過隨訪數據分析發現,很少在外就餐的人(每周少於一頓)比經常在外就餐(每天兩頓或更多)的人的全因死亡率低49%。

研究表明,在外就餐/點外賣往往能量密度、脂肪和鈉含量較高,但水果、蔬菜、全穀類食品和膳食纖維和抗氧化劑等保護性營養素含量較低。最後研究建議,應該鼓勵人們在家多做飯吃。

2011年,我國台灣研究人員發表在《公共衛生營養》期刊上一項研究指出,愛做飯的人或會更長壽。在10年的研究中發現,與從不做飯相比,做飯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而做飯頻次越多,死亡風險越低。每周做飯5次以上的參與者死亡風險降低近50%。

研究納入了1888名年齡在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並記錄下了他們每個人的烹飪頻率、食物和營養素攝入量、就餐習慣等。在這些人中,43%的參與者從不做飯,17%的人每周做飯1-2次,9%的人每周做飯3-5次,31%的人每周做飯5次。

在10年的研究中,共有695名參與者死亡。通過比對他們的烹飪習慣,研究人員發現,與從不做飯相比,做飯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而做飯頻次越多,死亡風險越低,每周做飯5次以上的參與者死亡風險降低近50%,生存時間更長。

美食分類資訊推薦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 天天要聞

秦皇島一餐廳「兩隻梭子蟹428元」引爭議 當地監管部門:定價受市場調節 須明碼標價

海報新聞記者 田柳 報道「428元兩隻的梭子蟹,168元一斤的皮皮蝦。」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今年五一假期在河北省秦皇島市一餐館就餐時遭遇「宰客」,引發了網路熱議。5月8日,海報新聞記者諮詢到秦皇島市發改委物價科,其表示,飯店等消費場所的商品定價一般由市場調節,並通過明碼標價向消費者展示。該網友...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 天天要聞

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

2025年5月9日-2025年5月11日,iCAR 揚州福聯店(愛咖)置換iCAR 03享受補貼還優惠2萬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店諮詢購買,具體優惠信息如下:車型促銷車型指導價(萬)優惠幅度(萬)優惠價(萬)庫存狀態2024款 401km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 天天要聞

枇杷蘋果小碗紅糖……昭通優質產品持續進駐上海市場

近日,上海市「五五購物節」正式啟動,線上線下商家紛紛推出活動吸引市民採購。來自普陀區東西部對口協作地區的昭通市也趕來赴約。5月6日,上海蔬菜(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五五購物節」系列活動暨昭通市特色商品發布對接會舉辦。枇杷、蘋果、小碗紅糖……等來自雲南昭通地區的各色優質農產品紛紛亮相,市民們也有機會在在...
地理冷知識——日照 - 天天要聞

地理冷知識——日照

在青島、威海的光環之下,日照像一位低調的隱士,畢竟在日照60公里金色沙灘中,有32公里屬於未開發的原生態海岸。不過現在日照的熱度也在慢慢上來,這裡也不再只是「日出初光先照」傳說的地方,她的魅力也遠不止於清晨第一縷陽光。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 天天要聞

感謝信里塞「水果金」 醫院巧用「折角」習俗退「信封」

為感謝醫院對妻子臨終前的貼心照顧,秦先生在感謝信里偷塞一沓「水果金」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聞 通訊員 黃曉晴太太不幸離世,先生偷塞一沓「水果金」感謝醫護對太太治療期間的照顧。而醫院則巧用佛山習俗「折角」,收下家屬的心意,退回了裝著「水果金」的信封。這個近日發生在佛山的故事,主角是秦先生和佛山市第...
太噁心了!「最髒水果」第一名,購買需謹慎!便宜方便背後藏有安全風險 - 天天要聞

太噁心了!「最髒水果」第一名,購買需謹慎!便宜方便背後藏有安全風險

隨著炎熱夏季的到來,街邊果切逐漸「火熱」了起來,真是又便宜又美味。但很多人都忽視了,這看似美好的街邊果切,很可能一口就會讓你中招,導致腸胃不適、狂跑廁所……安全風險一:霉變水果濫竽充數水果爛了一點,不扔賣不了,扔了又可惜。不排除有「心思活絡」的商家把爛的部分切掉,留下看起來好的部分做成果切。爛水果常...